—24小时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0731-83595998
当前位置:首页 > 国家电网 > 笔试真题

2020陕西国家电网招聘考试行测习题:语句表达

来源:长理职培发布时间:2019-11-07 21:19:20

  1. _____。历史证明,哪怕是最有效率的万能政府,实际上也不可能全面介入管理每一个家庭或者宗族的具体生活,正如大脑不能指挥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的具体活动一样。

  填人上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

  B.人类历史的发展和家庭是分不开的

  C.家和万事兴

  D.正是一个个不起眼的家庭组成了大社会

  2.一位哲人这样解释乐观与悲观:譬如面对着桌子上的半杯水,乐观主义者说这个杯子的一半是满的,悲观主义者说这个杯子的一半是空的。显然,_____ ,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失去信心和追求。一旦遇到困难,我们黯淡的心情也能够很快豁然开朗,从种种苦恼中自我解脱。、

  填入划线上最恰当的是( )。

  A.人与人的观察角度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B.观察事物时善于选择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C.乐观主义比悲观主义更有利于人类进步

  D.这两种理解有其合理性也有一些片面性

  3.在生活中出现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要消除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_____ 。

  A.退一步海阔天空

  B.得饶人处且饶人

  C.偷得浮生半日闲

  D.直挂云帆济沧海

  4.我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三十余年来,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同时也衍生了一系列令人堪忧的问题。_____  ;面对问题,我们又不能不深怀忧虑地追问,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合理的解决,会不会使中国的发展成就毁之一旦。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

  A.这些问题虽然没有集中爆发引发大面积的混乱,但是隐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难免有一天会被触发

  B.面对成就,我们不能一味地沉迷其中,而忽视了取得成就的同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C.因而,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取得的成就,又看到随之产生的问题

  D.面对成就,我们深感自豪,中国终于再次以一个强盛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5._____。它与现实的关系,不即不离——即了,不是诗,离了,也不是诗。我们还是跟着孔子来理解诗歌吧:辽阔的大海之上,一个小木筏,两个彷徨人,烟波满眼,飘摇沉浮,天遥遥,水淼淼,不知去何处,也不要去何处——这不是、生活中的“现实”情景,却又是生活的本质写照!

  填人横线处最合适的一句是( )。

  A.诗歌并不远离现实

  B.诗歌与现实紧密相连

  C.诗歌并不超脱现实

  D.诗歌与现实不可分割

1.答案: A

  解析:

  根据“历史证明”一词可知,空格处与下文构成的是前者概括、后者具体阐释的总——分关系。材料叙述的是政府和家庭的关系,那么空格处也应当涉及到这两个主体;再看“正如大脑......细胞......”,A选项也以“细胞”比喻家庭,上下文形成呼应,因此为最佳选项。B、C项和材料观点联系不大,D项在主体关系以及上下文统一上不及A项恰当。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本题是语句填空考点的语句衔接题。

  根据横线后边紧接着的“使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会失去信心和追求”这句话可知,横线处是要强调乐观主义的价值取向,B项表述符合语境。

  A、D项并没有点明要用积极的方式去看待问题,予以排除;C项错误,横线后面的文字并未涉及对“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评价与比较,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3.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语句填空。

  “偷得浮生半日闲”出自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意思是劝告人们从烦闷、失意中解脱出来,去到一个幽雅脱俗的地方,让身心得到修养;“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来抒发意气风发的感情。文段谈论的是面对“摩擦、不快和委屈”等事的时候应该采取的态度,故首先排除C和D。“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意思是要以宽容的态度对事对人。“得饶人处且饶人”指要宽容、体谅别人,尽量宽恕别人。两者相较而言,前者强调退让,后者强调胸襟。根据语境,“要消除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B项更为合适。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D

  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衔接题。通过空白处的分号,可知空白处的句子和后面的句子是并列关系。文段一开始说改革不只取得了成就,同时也产生了问题,分号后面说的“面对问题”,故分号前面论述的应是“面对成就”,排除A和C,同时B项中杂糅论述了两个主题:成就和问题,不符合文意。故答案为D。

  5.答案: A

  解析:

  观察四个选项可知,B、D两项的意思基本一致,所以首先可排除这两项。A项中用的是“远离现实”。C项中用的是“超脱现实”,“超脱”作动词时,指超出,脱离,解脱通俗的束缚。由后文的“不即不离——即了,不是诗,离了,也不是诗”可知,A项最为恰当。

责编:李思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2021年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52h
  • 价格 480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2021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20h
  • 价格 450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电网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国网图书更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