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常用补益药用法管理论文

2020-03-11发布者:青青草大小:359.18 KB 下载:0

【摘要】人参、西洋参、蜂蜜同为补气药,但在用法上各有侧重,人参大补元气,对 高级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均有增强作用同时具有“适应原”样作用。西洋参多用于气血两亏 较重的病人。蜂蜜常被用于老年患者便秘及降糖治疗。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它们的 用途还远不止于此。 【关键词】人参;西洋参;蜂蜜;用法 中医疗法为民间疗法之精华,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适应证广,疗 效显著,民族药群众基础雄厚等特点,故能够长期在民间广泛流传,并在防病治病,保健 强身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医疗法在各地疗养院应用较多,现将人参、西洋参、蜂蜜 三种常用补益药的新近研究总结比较,汇总成文。 1 用法比较 人参、西洋参、蜂蜜同为补气药,但用法各有不同。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西洋 参补气养阴,清热生津;而蜂蜜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人参、西洋参、蜂蜜在疗养员的中 药处方中是相对常见的,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增多,总结出许多新的用法,增加了更多适 应证。 西洋参常与天门冬、阿胶、川贝等药同用治肺阴不足、虚热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等。 西洋参与鲜生地、天花粉、麦冬、五味子同用治热病火病后火热邪耗正气已伤,烦热 口渴。西洋参与石膏、麦门冬、牛膝同用治胃阴不足。西洋参蒸龙眼肉内服治胸热便血。 2 新用途 2.1 西洋参 (1)胃术后排空延迟症:临床用于胃术后排空延迟症,用西洋参陈皮汤煮粥治疗排空 延迟症 11 例,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 3.5 天。 (2)小儿尿频:用西洋参研磨代茶饮,症状消除。 (3)益智作用:西洋参及其总皂苷能改善小鼠记忆、学习获得及记忆再现障碍 [1]。 (4)对物质代谢的作用:西洋参参与血清、骨髓、内脏、脑内蛋白质合成及脂质代 谢[2]。 2.2 蜂蜜 (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蜂蜜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 (2)抗肿瘤作用:蜂蜜有中度抗肿瘤和显著抗肿瘤转移作用,对环磷酰胺和 5-氟尿 嘧啶的抗肿瘤有减毒增效作用[4] (3)感染性创面:取无菌干竹条,浸透蜂蜜覆盖创面,治疗各类化脓性创面疗效高 [5]。 (4)创伤性溃疡:用蜂蜜制成膏状治疗创伤性溃疡,结果均获治愈,未发生组织增生 现象。 (5)便秘:用蜂蜜配合莱菔子、火麻仁、大黄治疗便秘有效率达 100%[6]。 2.3 人参 (1)治疗老年人病窦综合征:红参 1.5~3g,每日 1 或 2 次含化咽下,20~30 日 为 1 个疗程,治疗老年人病窦综合征 16 例,14 例有效[7]。 (2)治疗慢性肝炎:人参多糖对谷丙转氨酰的近期下降率 87.1%,复常率 66.7%, 有恢复 T 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8]。 (3)高原发反应:进西藏前 24h 每人服 100ml 人参茯苓合剂(相当红参 100g,茯 苓 200g),分 3 次服完,预防 70 例,显效 18 例,有效 40 例,总有效率 82.8%[9]。 (4)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休息、抗病毒、营养心肌及对症处理等措施。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加用人参,可缩短心肌炎病程,提高疗效[10]。 (5)心气虚证:采用自制人参注射液治疗,每支 2ml 生药 200mg,取其中 6~10ml 加入 10%~50%葡萄糖注射液 20~40ml 中,每日静脉注射 1 次,10 天为 1 个疗程,病 情较重时每日注射 2 次,抢救时可重复多次用药。 (6)过敏性鼻炎:红参注射液注入两侧鼻甲黏膜下,1 次每侧 1ml(含生药 10mg),每日 1 次,16 日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 97.1%[11]。 (7)冠心病:独参注射液,每支 2ml,含小红参生药 200mg,6~10ml 加 10%葡萄 糖注射液 40ml 静脉推注,每日 1 次或 2 次[12]。 [关键词]菲林试验;适用性;有机化学 菲林试验是有机化学中一个著名的试验。菲林试验确立于 1848 年,然而在国内外有 机化学教科书和其他文献上,关于菲林试验对醛酮鉴别的适用性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 致有如下几种说法:菲林试剂与醛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与酮不反应。菲林试剂 可以鉴别醛与酮;菲林试剂与脂肪醛反应,与芳香醛不反应,与酮不反应。菲林试剂可以 鉴别脂肪醛与芳香醛及酮;只说水溶性的脂肪醛能还原菲林试剂;说法不明确。“典型的脂 肪醛起反应”,“有些芳香醛不反应”;美国《化学教育》杂志 1960 年第 4 期 RalphDaniels 等人将有关反应分为三类:第一,生成无色溶液,同时有黄色到红色氧化 亚铜沉淀,属于这一类的化合物有葡萄糖和其它还原糖、α-羟基己二醛、乙二醛和丙酮。 第二,发生复杂的变化,生成红色或深棕色胶粘的沉淀。上层液体可以是蓝、绿、棕、黄 或橙色。沉淀不是氧化亚铜。属于这一类的化合物有:乙醛、巴豆醛(2-丁烯醛)、肉桂 醛、3-羟基丁醛。第三,试剂的蓝色溶液保持不变,有或没有不互溶的有机层。属于这一 类的化合物有苯甲醛、一般芳香醛、异丁醛和丙酮。鉴于这种情况,给有机化学教学带来 不小困难,而且教学实验中也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有不符的地方。我们用在水中溶解性不 同的 18 种醛和 6 种酮反复进行了多次菲林试验。 1 实验方法 1.1 菲林试剂的配制菲林试剂Ⅰ:溶解 34.6g 五水硫酸铜晶体于足量蒸馏水中,然后 稀释至 500ml。菲林试剂Ⅱ:溶解 173g 结晶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及 50gNaOH 于足量蒸馏水中,然后稀释至 500ml。 1.2 实验方法在试管中加入 1ml 菲林试剂Ⅰ和 1ml 菲林试剂Ⅱ,摇动,使混合均匀, 微火加热至沸腾,移离火源,加入样品(液体样品 0.1ml~0.15ml,相当于 2 滴~3 滴; 固体样品则加 0.1g,研细后加入),充分振荡,置于沸腾水浴中加热 3min。析出暗红色 结晶性粉末状沉淀者表明为阳性反应。如沉淀物外观为暗红色或深棕色树脂状,可倾去溶 液,用乙醇处理沉淀一、二次(每次约 1ml),此时如果析出暗红色结晶性粉末状沉淀, 亦表明为阳性反应。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及讨论 实验结果见下表 1 和表 2。 表 118 种醛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情况(略) 注:“+”表示反应;“-”表示不反应;按《海氏有机化学辞典》正丁醛为非水溶性,异 丁醛为水溶性。 从表 1 可以看出:水溶性醛类都可与菲林试剂起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非水溶性 醛类与菲林试剂不起反应。乙醛、巴豆醛在菲林试剂中置沸水浴上加热,的确如 Daniels 等人所说,常产生红色或深棕色胶粘的树脂状沉淀物,但并非没有氧化亚铜沉淀。实际上, 试管底部沉淀下来的氧化亚铜的量相当明显,虽然两者颜色酷似,但树脂状物为块状,而 氧化亚铜为结晶性粉末状,摇动试管,可看到结晶性粉末状的 Cu2O 散开。如果按本文所 述的用乙醇处理,树脂状物可溶解,而 Cu2O 不溶于乙醇。暗红色结晶性粉末用水洗涤后 便清晰可见。将之于显微镜下观察(10×40),并与用葡萄糖生成的 Cu2O 晶体作比较, 可以看出:乙醛、巴豆醛所生成的暗红色结晶性沉淀与葡萄糖生成的 Cu2O 晶形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乙醛、巴豆醛与菲林试剂能起反应。需要指出的是,乙醛、巴豆醛与菲林试剂 反应生成的 Cu2O 与树脂状物的相对量与实验条件关系很大。如果进行菲林实验时,不是 把盛混合物的试管直接置入沸水中加热,而是先置于冷水或温水中慢慢升温到沸腾,则生 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如果升温时间足够长,几乎可以全部生成树脂状沉淀物。因此,严格 按照实验条件是非常必要的。肉桂醛与菲林试剂于沸水中加热 3min 没有沉淀析出,也没 有树脂状物质。肉桂醛有机层浮于菲林试剂溶液表面,剧烈振摇,也无树脂状物质生成。 肉桂醛与菲林试剂充分混合后,溶液出现微绿色,并非反应迹象,而是肉桂醛的黄色与菲 林试剂的蓝色按照“三原颜色”原理形成绿色。将苯甲醛与肉桂醛延长在沸水浴上加热的时 间,发现苯甲醛、肉桂醛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惰性。从两者水溶度及结构分析,两者都是非 水溶性化合物,结构上都无羟醛缩合的必要结构,在菲林试剂中确无树脂化的可能。异丁 醛与菲林试剂反应时生成暗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这也与 Daniels 结论不一。甲醛与菲林 试剂反应,不仅能生成 Cu2O 沉淀,有时还能形成铜镜。这是因为甲醛被菲林试剂氧化成 甲酸的同时,生成的 Cu2O 沉淀继续被还原成 Cu。这与加入甲醛的量有关,也与试管的 洁净程度有关。糠醛在菲林试液中全部溶完,加热 1min 就可产生大量的 Cu2O 沉淀,反 应迅速,结果明显。菲林试验的沸水浴中加热时间,通常文献记载,加热 3min~5min。 本实验采用加热 3min。出现沉淀的时间先后不一,没有一个明显的可作鉴别的时间界限。 表 26 种酮与菲林试剂的反应情况(略) 从表 2 可以看出:酮类都不与菲林试剂反应,这一结果与文献记载一致。 4 结论 4.1 水溶性醛类与菲林试剂起反应在所试验的 18 种醛中,水溶性醛类(不仅是水溶 性的脂肪醛,还有水溶性的糠醛)与菲林试剂起反应,一般 2min~3min 即可形成沉淀; 非水溶性的醛类与菲林试剂不起反应(不论是脂肪醛还是芳香醛);酮类与菲林试剂不起 反应。 4.2 进行菲林试验时要注意菲林试剂溶液要先用微火加热至沸后加入样品,样品加入 后要立即充分振荡混合并立即置于沸水中加热;沸水浴加热的时间严格控制为 3 分钟。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科肺炎克雷伯菌对 14 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检出率。方法:选择从临床呼吸科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用 KB 纸片扩散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和确认产 ESBLs 的菌株。结果: 3a 中呼吸科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总检出率为 36.7%(94/256),产 ESBLs 菌株对亚胺 培南高度敏感(100%),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 沙星均有极高的耐药性(耐药率>80%),高于不产 ESBLs 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05)。结论:呼吸科肺炎克雷伯菌产 ESBLs 菌株的临床分离率高,对多种抗生素具有 较高耐药性,亚胺培南是治疗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耐药性;呼吸科 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ESBLs)的产生和传播是革兰阴性杆菌对 β内酰胺类抗 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1]。肺炎克雷伯菌是最常见的产 ESBLs 菌株[2],已成为 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和院外耐药菌株的传播[3]。 特别是质粒介导的 ESBLs 因其底物谱广、传播速度快而引起广泛关注。我们对 2003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本院呼吸科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了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及对产 ESBLs 菌株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肺炎克雷伯菌来源于 2003 年 1 月至 2005 年 12 月本院呼吸科患者送检痰 标本,10 天内分离出相同菌种取第 1 次分离株。 1.1.2 试剂 API 试条、MHH 琼脂(法国梅里埃公司产品),药敏纸片:头孢噻肟、头孢 他啶、头孢噻肟/棒酸、头孢他啶/棒酸购于英国 Oxoid 公司,其他药敏纸片购于杭州天和 微生物试剂厂。 1.2 方法 1.2.1 菌种鉴定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操作,采用 API 试条和 APILABPLUS 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1.2.2 药敏试验采用 KB 法,结果判读按 NCCLS2002 年推荐标准。 1.2.3ESBLs 检测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选取对头孢噻肟耐药或中介耐药的肺炎克 雷伯菌株,按常规纸片扩散法在 MHH 琼脂平板上涂布受试菌,先在平板中心贴上 20μg/g/ 1μg/g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纸片,尔后在其上下左右贴 30μg/g/片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 啶和氨曲南纸片,其纸片中心距复合剂纸片中心 30mm 或 20mm,35℃孵育 18h~ 20h。如周围 4 个药敏纸片中有任何一个抑菌环在靠近复合纸片一侧的边缘出现扩大或增 强,说明该菌产 ESBLs。如结果可疑或协同试验阴性,但 KB 药敏结果提示可能产 ESBLs,则用确证试验验证,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 年推荐 的标准判读。ESBLs 阴性质控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ESBLs 阳性质控菌为 ATCC700603。 2 结果 2.1ESBLs 检出率 3 年中从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共检出 256 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有 94 株产 ESBLs,检出率为 36.7%(94/256),较卢小军等[4]报道的 19.6%要高得多, 较朱冬林等[5]报道的 43.1%低。3 年中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产 ESBLs 肺炎克雷 伯菌分离率,分别为 33.3%(20/60)、37.5%(30/80)、37.9%(44/116)。 2.2 产 ESBLs 和非产 ESBLs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中介归于耐药)产 ESBLs 的肺炎 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头孢派酮/舒巴坦等加酶抑制剂的药物耐药率从 2003 年 2.0%上升到 2005 年的 11.8%,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庆大霉素、环丙沙 星耐药突出,均超过 80%,有的超过 90%,对氨苄西林 100%耐药,而非产 ESBLs 菌株 对上述除氨苄西林外的其他抗生素,均表现出较好的敏感率。结果见表 1。 表 1256 株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结果(略) 3 讨论 有文献[6]报道,肺炎克雷伯菌在痰培养所得革兰阴性杆菌中占第二位,肺炎克雷 伯菌是最常见的产 ESBLs 菌株。细菌产 ESBLs 多由于使用了超广谱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使它们原有经典酶 TEMH1、TEMH2 及 SHV11 经点的突变而形成,它们可以不同程度的水 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等。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 一个重要机制为钝化酶的产生。ESBLs 抑制剂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耐药菌 的有效途径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亚胺培南本身对 ESBLs 稳定,在临床上能有效治疗产酶细 菌的感染,但同时亚胺培南却是一种强有力的 ESBLs 诱导剂,能诱导产生大量的 ESBLs,其作用的两面性值得重视[7]。 [关键词]依诺沙星;不良反应;临床症状 依诺沙星是第 3 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属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 DNA 螺旋酶的 A 亚单 位,抑制 DNA 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其抗菌广谱,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 菌活性高,对青霉素耐药的淋病奈瑟菌、产酶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属均具有高度抗菌活 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有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 菌也有抗菌活性。因此,依诺沙星制剂现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不良反应也常有发生,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的相关报道,以供临床参考。 1 过敏反应 高锦娟等[1]报道,例 1,患者女,24 岁,诊断为支气管炎,予葡萄糖酸依诺沙星 注射液 0.2g/100ml 静脉滴注,5min 后患者感到心悸、胸闷、针眼处刺痛,自针眼起上 行一段为 20cm 血栓性静脉炎,手臂皮肤见红色皮疹。立即停药,约 30min 后患者无胸 闷、心悸,症状缓解,血栓性静脉炎逐渐消失。例 2,患者女,26 岁,临床诊断为扁桃体 炎,予青霉素 G 钠(皮试阴性)480 万 U+5%葡萄糖 500ml,1 次/d,和葡萄糖酸依诺沙 星注射液 0.2g/100ml,1 次/d。静脉点滴青霉素完毕后,继续点滴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 射液约 50ml 时,患者感到心悸、胸闷、针眼处刺痛,自针眼起上行一段为 20cm 血栓性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6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