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牛黄的鉴别分析论文

2020-03-12发布者:青青草大小:213.10 KB 下载:0

1 牛黄的性状鉴别 1.1 天然牛黄的性状鉴别天然牛黄来源于牛科动物牛 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 干燥的胆结石。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分别称京牛黄、东牛黄、西牛黄。取自胆 囊的牛黄习称“胆黄”。取自胆管或者肝管的牛黄习称“管黄”。由于宰杀牛后未检查,牛黄在 胆囊内的时间过长,胆汁渗入黄内而成习称“吃胆牛黄”。 1.1.1 胆黄形状:多呈卵形,不规则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 0.6~ 3.3cm;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稍有光泽,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 “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有裂纹;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质地:体轻,质松脆易碎;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金黄色, 有排列整齐的同心层纹;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气味:气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窜透感,嚼之不粘牙。 1.1.2 管黄形状:多呈短管状,长约 3cm,直径 0.5~1.5cm;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表面:红棕或黄棕色,有 的呈棕褐色,表面不平或有横曲纹,有裂纹及小突起;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断面有较少的层纹,有的中空,色 较深;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气味:同胆黄。 1.1.3 胆牛黄多成暗红棕色或者黑色。质较硬,不松脆,断面似胶状,显黑色或者墨 绿色,同心性层纹不明显或隐约可见。无清香气,味苦。 1.2 人工培植牛黄的性状鉴别由于牛黄产量稀少,近年来河北等省,生产人工培植牛黄。 销于全国并出口。人工培植牛黄是在牛胆囊内,放置异物,再注入易感菌,促使胆囊发炎,造成 病理变化而促使胆结石形成。现又用注射法和用人工模拟胆囊和体外循环等新技术,在牛 体内进行培育牛黄的研究,克服了手术育黄的弊端。其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牛 黄基本相同。 药材为不规则的块状或粉未。棕黄色或黄褐色。质较疏松,间有少量的灰白色疏松状物 和乌黑硬块。气微腥,味微苦而后甜,有清凉感。本品与牛黄碎片相似,不同点是断面不具有 同心层纹。 1.3 人工合成牛黄的性状鉴别人工合成牛黄是自牛或猪等的胆汁中提取成分,参照天然 牛黄的已知成分配制而成。多数成粉状,也有成不规则的球块。浅棕黄色或金黄色。质轻松。 气微清香而略腥,味微甜而苦,入口无清凉感。水溶液也能“挂甲”,可作天然牛黄的代用品。 已大量应用于临床。 以上牛黄均属正品牛黄,只是质量不同,疗效有差异。但都能应用于临床。牛黄为贵重 药材,在商品中发现伪品的牛黄不少,如用黄连、大黄、黄柏、姜黄、鸡蛋黄等的粉未加工, 或加少量牛黄伪造。这些伪品使用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都不难分辨。 2 牛黄的显微鉴别 牛黄正品及常见掺伪品显微鉴别的比较。见表 1。 表 1 牛黄与常见掺伪品的显微特征比较(略) 3 牛黄的理化鉴别 3.1 颜色反应取少许置试管中,分别加下列试剂 3mL 微热,有显色反应:加冰醋酸显绿 色,冷后小心滴加等容积的硫酸,下层无色,上层绿色,两层相接处显红色环(甾类反应)。加 硫酸显绿色;加硝酸显红色;加氨水显黄褐色(胆红素)。 3.2 沉淀反应取粉末 0.1g,加盐酸 1ml 及氯仿 10ml,充分振摇,混匀,氯仿层呈黄褐色, 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钡试液 5ml,振摇,即生成黄褐色沉淀(胆红素反应),分离除去水层和沉 淀,取氯仿层约 1ml、加醋酐 1ml,硫酸 2 滴,摇匀,放置,溶液呈绿色(检查胆固醇) 3.3 红外线吸收光谱取粉末少许,夹于溴化钾片之间,测定红外光谱。不同来源的正品牛 黄的图谱基本相似,在 745~755,980~990,1240~1250,1565~1570,1620~ 1630cm-1 和 1655~1665cm-1 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人工牛黄、伪品牛黄的图谱与天 然牛黄有明显差别。 4 牛黄的经验鉴别 4.1 染甲法取牛黄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擦抹后,指甲 有明亮的黄色,经久不退,习称“挂甲”。 4.2 水检法用无色透明的杯子装半杯清水,投入牛黄少许,牛黄吸水变湿而不变形。 4.3 水煮法取牛黄少许加水煮沸,全部溶化,水质色黄清亮者为正品,若入水后迅速 膨胀而崩解者或水质混浊或有沉淀或有漂浮物出现者则为伪品。 4.4 口尝法用舌尖舔牛黄,味先苦而后转甜,有清凉感直达舌根及喉部,同时无杂味 及臭味,若入口纯苦而不转甜,无清凉感,且有它味或腥臭者则为伪品。 4.5 针刺法取针烧红,刺入牛黄中,其分列成层状,质细密酥脆,有时内有白点,气 清香。 5 讨论 由于牛黄药源短缺,价格昂贵,疗效显著,造假、掺假十分严重。通过掌握以上性状 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经验鉴别就能很好的识别真假,有效地控制临床用药质量和 安全有效。 【关键词】牛黄正品伪品鉴别 1 药品与试剂 薄荷脑,欧前胡素,甘草次酸,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薄荷 MenthahaplocalyxBriq.;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白芷 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甘草 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以上药材均为市售;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鼻炎舒水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提 供(批号 20040212,20040305,20040408)规格为 5ml/支,每毫升含生药 1g;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硅 胶 G,青岛海洋化工厂出品;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产品。所用 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薄荷的薄层色谱鉴别[1] 2.1.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薄荷脑标准品,加石油醚制成每毫升含 2mg 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 2.1.2 供试样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 10ml,加石油醚 10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 30min,分取石油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 2.1.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将处方中薄荷除去,按本品制备工艺及供试品溶液制备方 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装瓶备用。 2.1.4 鉴别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分别精密吸取供试样品溶液 10,15μll,对照品溶液 10μll,阴性对照溶液 10μl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CMC-Na 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7: 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 105℃烘至斑点显色清 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此斑 点。结果见图 1。 2.2 白芷的薄层色谱鉴别[1] 2.2.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欧前胡素标准品,加醋酸乙酯制成每毫升含 1mg 的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样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 5ml,加乙醚提取两次,10ml/次,合并提取液, 挥干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 1ml 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2.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将处方中白芷除去,按本品制备工艺及供试品溶液制备方 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装瓶,备用。 2.2.4 鉴别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分别精密吸取供试样品溶液 10,15μll,对照品溶液 10μll,阴性对照溶液 10μl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CMC-Na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乙醚 (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 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此斑点。结果见图 2。 2.3 甘草的薄层色谱鉴别[1] 2.3.1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甘草次酸标准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毫升含 1mg 的 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3.2 供试样品溶液的配制取本品 5ml,置圆底烧瓶中,加 2mol/L 盐酸 50ml,加热 水解 1h,放冷,加乙醚提取 2 次,15ml/次,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 3ml 溶解,加 0.02g 活性炭搅拌,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3.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将处方中甘草除去,按本品制备工艺及供试品溶液制备方 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装瓶,备用。 2.3.4 鉴别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 10,15μll,对照品溶液 10μll,阴性对照品溶液 10μl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F254 薄层板上,以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 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此斑点。结果见图 3。 2.4 薄荷色谱鉴别结果见图 1。 由图 1 可以清楚的看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的一个蓝色斑点(Rf=0.477),阴性对照液无干扰。 2.5 白芷色谱鉴别结果见图 2。 由图 2 可以清楚地看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的一个淡黄色斑点(Rf=0.296),阴性对照液无干扰。 2.6 甘草色谱鉴别结果见图 3。 由图 3 可以清楚地看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的一个淡蓝绿色斑点(Rf=0.327),阴性对照液无干扰。 3 讨论 在薄荷的薄层检测中,本文比较了苯-醋酸乙酯(19∶1)、苯-醋酸乙酯(18∶2)等不 同溶剂的展开系统的展开效果,均不理想。通过摸索最终确定了以苯-醋酸乙酯(17∶3)为 本实验的展开系统,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理想。 1 器材 1.1 药材 菊科植物白子菜 Gynuradivaricata(L.)DC.(经广西中医学院中药鉴定教研室蔡毅副 教授鉴定为栽培品种,2006-03 采于广西南宁)。 1.2 仪器与试剂 Motic 成像显微系统,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 石蜡切片法,表面制片法,粉末制片法。 3 结果 3.1 根横切面类圆形,次生构造不发达。①表皮细胞 1 列,类长方形,外侧壁略增厚, 排列整齐。②皮层较厚,外侧有数列扁平薄壁细胞,内侧为十余列类圆形细胞;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内皮层明 显。③维管束 4~6 束,外韧型。④韧皮部狭窄;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形成层不明显;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木质部相对较宽,由导 管、木纤维、射线组成;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导管多 1~2 个聚生,径向排列,周围常有纤维环绕;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初生射线 宽而长;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次生射线较短。⑤髓部明显,由薄壁细胞组成。见图 1。 3.2 茎横切面类圆形。①表皮细胞 1 列,类长方形,排列整齐,外被角质层;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可见非 腺毛。②表皮下为 3~4 列厚角细胞;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皮层较厚,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疏松。③维管束 外韧型,20~24 束,呈环状排列;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韧皮部较窄,外侧可见壁较薄的纤维细胞;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形成层不 明显,髓射线宽广;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木质部相对较宽,由导管、木纤维、射线组成;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导管多 1~2 个聚生, 径向排列,周围常有纤维环绕。④髓部宽广,约占横切面 2/3,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见 图 2。 3.3 叶横切面①上下表皮细胞各 1 列,类长方形,排列整齐,外被角质层;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气孔和非 腺毛易见于下表皮。②栅栏组织多为 2 列,不通过主脉;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海绵组织较窄,细胞排列疏松。 ③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常为 5 个,其两侧可见纤维束。见图 3。 3.4 叶表面①上表面:表皮细胞类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可见非腺毛。②下表皮细胞 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易见不定式气孔和非腺毛。见图 4。 3.5 粉末特征灰棕色。气清香味淡。①菊糖众多,直径 8.6~100μlm。②非腺毛较多, 常由 3~9 个细胞组成。③偶见石细胞,壁较薄,宽为 40~80μlm。④导管多为网纹,偶 见螺纹、具缘纹孔型。见图 5。 4 小结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白子菜显微特征主要如下:根横切面次生构造不发达,有表皮、 内皮层细胞和髓部。叶栅栏组织有 2 列;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粉末中可见大量菊糖及非腺毛。以上显微特征对 白子菜有鉴别意义。 1 白术及其混伪品性状检索 1.根茎或块根呈肥厚团块状,表面有瘤状突起、沟纹 2.根茎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须根痕,顶端有下陷圆盘状茎基和芽痕。质地坚实, 不易折断;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不平坦,有棕色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白术 2.根茎表面灰黄色或土棕色,下部具须根痕,顶端有残留的茎基。质地坚硬,不易折 断;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有不规则的纤维,可见凸起筋脉纹(菊花心)。气特异,味淡,微苦…………… …………………………………………………………………菊三七 1.根茎或块根呈不规则连珠状、疙瘩状或结节状圆柱形,圆柱形或圆锥形,无瘤状突 起 3.根茎或块根呈圆柱形、圆锥形 4.断面有明显形成层环、放射状纹理 5.根茎表面黄棕色,有显著纵沟及侧根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略平坦,有散 在褐色油点。香气浓烈特异,味微苦…………………………………………………………… ……………………………………………………………………木香 5.根茎圆柱形,切片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呈放射状纹理,质 地坚硬,易折断;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无油点。气微,味微苦、辛……………………芍药 4.根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或横长纹理。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及红色叶柄残基, 质地坚硬,不易折断;表面:黄红色或棕黄色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浅灰色,有凹点油室,形成层环和放射状纹 理不明显。香气特异,味苦,微粘………………………土木香 3.根茎或块根呈不规则连珠状、疙瘩状或结节状圆柱形 6.根茎表面灰棕色,具纵皱纹、横曲纹及残留的须根痕,顶端具茎痕或茎基。质地坚 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棕色油点散在,暴露稍久有白毛状结晶析出………………… ………………………………………………………………茅苍术 6.表面无纵皱纹,无残留须根痕,顶端不具茎痕或茎基。质地疏松,断面有油点散在, 久置无白毛状结晶析出 7.根茎表面深棕色,有横纹。断面平坦,纤微性强,有棕红色油点散在。气特异,味 辛,微苦…………………………………………………………………………………………… …………………………………………………关苍术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此文档共3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