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超声波提取芹菜总黄酮论文

2020-03-13发布者:青青草大小:413.11 KB 下载:0

【摘要】目的为充分利用芹菜食物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探讨芹菜总黄酮的提取及 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从芹菜中提取黄酮类物质,对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 进行验证,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测得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C=0.2126mg/ml, 回收率为 100.3%,其纯度和产率均较高。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 提取芹菜黄酮类物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超声波提取芹菜总黄酮鉴别 TheTotalFlavanoneofCeleryExtractionandtheIdentificationbyUltrasonicWav e Abstract: ObjectiveTomakeuseoftheresourcesofcelery,avoidwastingandapproachtheext ractionoftotalflavanoneofcelery.MethodsTheflavonoidswereextractedbyethano lasthesolventfromcelerywithultrasonicwaveandethanolextraction.Usingspectro photometrytoextractandchecktheflavanoneofcelery.ResultsThedensityofthetot alflavanoneofcelerywasC=0.2126mg/ mlandtherateofrecoverywas100.3%.Theoutcomeandthepurityoftheflavanonew ereallveryhigh.ConclusionThismethodisapurelyphysicalprocessandhasnotanyp ollution.Itisanidealwaytoextracttheflavanoneofcelery. Keywords:Ultrasonicwavetreatment;Celery;Totalflavanone;Identification 芹菜 ApiumgraveolensL.属伞形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异名药芹、旱芹。属伞形花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异名药芹、旱芹。 芹菜味辛、甘,性凉,营养丰富。已有研究证实,芹菜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不饱 和脂肪酸、矿物元素、丁基苯酞类、萜类、香豆素衍生物、叶绿素、氨基酸与维生素、膳 食纤维等[1],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水蓼素及 7-甲基水蓼素,医学证明,这 2 种黄酮类化合物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成分[2]。在药理上,芹菜还具有降压、安神、降 血糖、血脂、软化血管、增强免疫力、增进食欲和健胃等药理作用[2]。还可作为神经 衰弱、小便热涩不利、月经不调等症的食疗。芹菜中含有大量膳食纤维素,经常食用有促 进肠蠕动、防治便秘以及预防大肠癌等[3]。 有文献报道芹菜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采用乙醇提取[2~4],但是,这种方法的提取 效率仍然较低。近年来,超声技术应用于提取植物中的生物碱、苷类、生物活性物质、动 物组织浆的毒质等研究已有报道[5,6],表明其具有能耗低、效率高、不破坏有效成分 的特点。很多研究表明,利用超声波产生的强烈振动、高的加速度、强烈的空化效应、搅 拌作用等,可加速植物材料中的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从而增加有效成分的提取率,缩短提 取时间,并且还可避免高温对提取成分的影响[6]。但超声技术应用于提取芹菜中黄酮 类物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用超声波提取芹菜总黄酮及鉴别。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KQ5200DB 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超声工作频率 40kHz、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 司);UV755B755B755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总厂);ZF-I 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 海顾村光电仪器厂);SHB755BIII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 1.2 试剂 95%乙醇 AR;亚硝酸钠 AR;硝酸铝 AR;氢氧化钠 AR;三氯化铝 AR;盐酸 AR; 氨水 AR;冰醋酸 AR;醋酸乙酯 AR;芦丁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新鲜芹 菜买自百色市农贸市场。 2 方法与结果 2.1 总黄酮成分提取 取新鲜芹菜,烘干,粉碎。称取芹菜粉末约 6g,加 80ml95%乙醇,超声波提取 2.5h,抽滤。滤渣再加 80ml95%乙醇,超声波提取 2.5h,抽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 回收乙醇至滤液仅剩 5~7ml 为止,放置 100ml 容量瓶中,用 60%乙醇稀释至刻度,得 样品液。 2.2 测定方法依据 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芹菜中总黄酮的含量,加入铝离子试剂,同时控制适宜 pH 值, 使黄酮化合物与铝盐形成络合物,在可见光区能获得稳定的特征吸收峰。 2.3 定量实验-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2.3.1 波长的选择取样品液适量,在 0.30ml5%亚硝酸钠溶液存在的碱性条件下,经 硝酸铝显色后,以试剂为空白参比液在 420~700nm 波长范围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络 合物于 51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测定时选用此波长。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精密吸取芦丁对照液(0.13mg/ ml)0.00,0.50,1.00,2.00,3.00,4.00,5.00ml 于 10.00ml 容量瓶中,分别加 入 5%亚硝酸钠溶液 0.30ml,摇匀,静置 6min;再加 10%硝酸铝溶液 0.30ml,摇匀, 静置 6min;再加 4%氢氧化钠溶液 4.00ml,用 6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静置 12min,以试剂作空白参比液,于 510nm 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 1。表 1 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略) 根据上表得回归方程:A=3.619×10755B3+12.34C,r=0.9999。 2.3.3 提取物含量的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液 0.50ml,置 10.00ml 容量瓶,按标准曲线 的制备方法测定其吸光度 A=0.137,根据回归方程:A=3.619×10755B3+12.34C,计算样 品中总黄酮的含量 C=0.2162mg/ml。 2.3.4 回收率实验 精密量取样品液 1.00ml,加入标准芦丁对照品 1.00ml(0.13mg/ml),同前样品 测定方法操作测定吸光度,求出回收率为 100.3%。 2.4 定性实验-总黄酮的鉴别 2.4.1 颜色反应紫外光下呈色反应:取该样品溶液点在滤纸上,在可见光下呈灰黄色, 在紫外光下呈灰褐色并有荧光斑点。 浓氨水反应:取该样品溶液点在滤纸上,将滤纸在氨水上方熏 30s,立即在紫外光下 观察,呈极明显的黄褐色荧光斑点。 三氯化铝反应:取样品溶液点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吹干。在可见 光下呈灰黄色,在紫外光下呈黄色荧光斑点。 乙酸镁反应:取样品溶液点在滤纸上,滴加 1%乙酸镁甲醇溶液,吹干,紫外光下呈 黄色斑点。 盐酸-镁粉反应:取乙醇提取液 1ml 于试管中加镁粉,再加入浓盐酸数滴(1 次加入), 在泡沫处呈紫红色。 2.4.2 纸层析取样品溶液 10μll 点在滤纸上。用正丁醇∶醋酸∶水=4∶1∶5(体积比)为展 开剂,上行展开 5h,取出晾干。喷 1%氯化铝乙醇溶液。吹干后于紫外光下,可见荧光斑 点。 3 讨论 3.1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方法工艺简单,回收率为 100.3%,利用本文所提供的超 声波提取、纯化方法而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其纯度较高。超声波可以强化乙醇浸提法,达到 省时、高效、节能的目的,此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一条理想的提取黄酮 类物质的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2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 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其它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双黄酮、黄烷醇、 查尔酮、橙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7]。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 速吸收,能通过血脑屏障,能进入脂肪组织,进而体现出如下功能:消除疲劳、保护血管、 防动脉硬化、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抗脂肪氧化、抗衰老、活化大脑及其他脏器细 胞的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免疫调节、降血糖、 治疗骨质疏松、抑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8~13]。近年来,世界 上掀起了植物药开发的热潮,植物药以其天然低毒的特点倍受青睐,而黄酮类化合物以其 广谱的药理作用引人瞩目,芹菜分布广泛,本文实验结果表明,芹菜中含有黄酮。因此, 芹菜具有广泛开发和利用价值,值得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发。 【关键词】中药炮制炮制机理质量标准企业生产 为了统一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提高整个饮片行业的水平,国家从 2005 年开始着手整顿 饮片标准,把饮片规范化研究作为重点支持项目,先后开展了“川芎”等 30 种中药饮片炮制 规范化研究、“百合”等 50 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等项目,并提出 2008755B01755B01 前未通 过 GMP 认证的饮片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生产。随着饮片规范化研究工作的一步步深入开展, 许多内在的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某些药物的炮制机理不明;成分和药理作用结合不紧密; 炮制工艺难以做到客观可控;炮制设备的落后;炮制品的质量标准制定等等。这些问题无 一不制约着整个饮片行业的发展,阻碍着饮片批准文号制度的建立。笔者有幸参加了“30” 味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这一课题中的大蓟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工作,在实验过程中也 屡次碰到类似的问题,因此想围绕中药炮制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一主题,略陈管见,不当之 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1 重视炮制机理的研究 中药炮制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它的知识面广、涵盖内容多,与许多学科如中 药化学、药理学、分析化学、制药工程、临床诊断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炮制同时 也是一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学科。现代仪器和科研方法与炮制技术已紧密结合,目前有 关中药炮制方方面面的研究报道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笔者以为目前一个最亟待解决的问 题就是炮制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或者说炮制的机理研究落后于应用研究。这里的机理研 究是指针对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变化而进行的研究,并以此来验证 和丰富炮制的原理,而应用研究则偏指炮制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相关技术的研究。从 根本上来看,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份不清楚,药理作用不明,炮制工艺将无从筛选,质量控 制也难以实现。因此,重视炮制机理的研究势在必行,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1 药物炮制前后成分的变化研究 药物炮制前后其成分都会有相应的量变或质变,比如说某种成份的减少或增多,成分 之间的相互转化,水解、异构化、氧化、置换、分解、缩合等反应,辅料的加入对药物的 成分造成的影响等等。类似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还有: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 影响[1],炉甘石炮制机理分析[2],茜草饮片炒炭前后大叶茜草素含量比较[3], 大蓟炮制前后 TCL 和 HPLC 的变化[4]。因此笔者以为可以对生品和炮制品进行成分对 比分析,观察其炮制前后成分发生的变化,是量变还是质变,结合药理实验对其变化的成 分进行研究,或者提取不同部份或单体作进一步的分析,从而验证或丰富炮制机理。 1.2 重视复方中药物炮制机理的研究 复方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用药方式,而许多中药须经炮制过后方能入药则又是不少复方 所强调的,因为“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中药正是通过炮制才能突显药物之 所长,从而在药方中施展其个性,达到合用之效。因此炮制也就与中医临床紧密联系在了 一起。笔者以为可以尝试以临床疗效为设计的出发点,寻找建立"证"的模型,结合中药复 方,从化学和药理两个角度来展开针对药物炮制的机理研究。 2 尽快统一完善饮片炮制标准 目前,《中国药典》只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各省市也有自己本省的中药 饮片炮制规范,即使一省之内,同一种药材也有多种炮制方法,例如大黄,生大黄攻下, 酒大黄清上焦实热,熟大黄缓泻,炒炭大黄收敛止血。长久以来,饮片的生产和管理都处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状态下,标准的缺失致使现有的饮片市场良莠不齐、质量低下,成为中 药三大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严重制约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在对药材 源头进行规范化种植的同时,也对整个饮片行业进行规范和整顿,借此来规范饮片炮制工艺, 完善饮片质量标准,推进饮片批准文号制度的实施,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整个中药现代化的 进程。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也层出不穷,有针对炮制净制、切制方面的,如不同切制 条件对大黄饮片中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影响[5]、天麻饮片切制中“浸润”的探索[6]、黄 柏饮片切制工艺研究等[7],有针对炮制工艺进行筛选的,如正交设计法优选吴茱萸炮 制工艺研究[8]、利用均匀设计法优化蜜麻黄的炮制工艺[9]、关白附新工艺最佳技术 参数优选等[10],有对炮制质量标准进行研究的如:色谱指纹图谱在制南星饮片质量标 准研究的应用[11]、FT-IR 光谱法对酒炖熟地黄炮制工艺过程的监控研等[12],还有 针对炮制辅料进行专项研究的,如中药炮制用酒的研究[13]、姜的化学、药理研究进展 等[14]。这些研究都从各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饮片标准,为进一步制定全国性的《中药 炮制规范》《中药炮制辅料质量标准》以及饮片的包装、生产质量管理等技术法规进一步 提供了依据。 3 加快企业的生产研究 炮制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走向生产,服务企业,饮片生产企业要在 2008 年达到认证 合格,就必须对现有的生产条件进行整改,笔者以为当前应着重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 突破。 3.1 炮制过程中的几种火候控制文火、中火和武火等具体在生产上以什么来指示,怎 么体现,能否做到稳定和重现。 3.2 炮制生产设备亟待研制和创新饮片企业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现有设备改造、 鼓励本土创新,尽量吸收其它专业人员融入到炮制生产设备的研制创新之中,尽快研制一批 先进实用的,能够解决炮制中一些关键技术的设备,从而改进饮片生产企业作坊式的面貌, 尽快与其他行业接轨,从根本上提高饮片行业的整体水平。 3.3 炮制从业人员的管理企业应加强炮制从业人员的稳定和发展,以避免人才流失, 加强专业培训,技能考核以及进行后期教育,不断提高现有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等;重视 企业科研队伍的建设,鼓励科研创新等,不断给企业的注入新的活力。 4 小结 中药饮片炮制亟待研究的方面有许多,笔者以为:机理研究为标准完善和企业生产提 供了基础和依据,企业生产又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标准的统一和完善为饮片企业带来新 的局面,从而突破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瓶颈,保证饮片批准文号制度建立的逐层深入,进 而推动整个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摘要】目的利用生药学研究,为美味猕猴桃茎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粉末制片法、石蜡切片法、紫外吸收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结果性状特征:中柱鞘有纤 维与石细胞共存,韧皮部有较多分泌细胞、乳汁管和筛管散在;粉末中可见较多木纤维和 韧皮纤维。理化鉴别特征:乙醇浸液在 212.5nm 处有最大吸收,氯仿浸液在 246.0,412.5nm 处有最大吸收。结论所得结果可作为美味猕猴桃茎的鉴别依据。 【关键词】美味猕猴桃显微鉴别紫外吸收光谱薄层色谱鉴别 PharmacognosticStudiesontheStemofActinidiadeliciosaC.F.LiangetA.R.Ferg uson Abstract: ObjectiveToprovideascientificbasisforidentificationandutilizationofthestemofAc tinidiadeliciosaC.F.LiangetA.R.Ferguson.MethodsPowderslideparaffinsectionsli de,UV755B,TLCwereused.ResultsMicroscopiccharacteristics:instemtransverse,fibers andstonecellswerefoundinpericycle.Secretorycells、milkvesselandsievetubewe refoundinphloem.Thereweremanyphloemfibersandxylemfibersinpowder.UV755B:Et hanolicextractofstemhadaabsorptionpeakat212.5nm,chloroformicextractofste mhadtwoabsorptionpeaksat246.0,412.5nm.ConclusionTheresultscanbetakena sthereferenceforidentificationofthestem. Keywords:ActinidiadeliciosaC.F.LiangetA.R.Ferguson; Microscopicalcharacteristics;UV755B;TLC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6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