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论文

2020-03-13发布者:青青草大小:325.44 KB 下载:0

论文关键词:红茂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论文摘要:红茂草生物碱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生物碱具有抗菌、 抑菌、抗溶血和改善微循环、对中枢和平滑肌有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对心肌细 胞和小鼠肝损伤也有保护作用。红茂草的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 红茂草化学和毒性成分 红茂草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全草含:异紫堇碱、原阿片碱[3、4]、 紫堇碱、异紫堇啡碱、木 兰碱、血根碱、别隐品碱、海罂粟碱。根含:原阿片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别隐 品碱、隐品碱[2、5]。全草中前 5 种为红茂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均已分离得到结晶,其中 前 3 种结晶已经得到有效的分离、提纯及鉴定[6]。 异紫堇碱在小鼠腹腔注射后会出现过动现象,较大剂量则会出现流涎、呕吐、困倦、 惊厥、以至僵直等状态。小鼠腹腔注射的 LD50 为 52mg/kg,静脉注射的 LD50 为 49mg/mg/ kg。异紫堇碱给大鼠分别肌内注射 4mg、10mg 和 24mg/kg,每日 1 次,连续 30d。大 鼠的外观、活动、饮食和生长发育正常;血象、GPT 和 NPN 等均在正常范围内;病检, 心、肺、肾、肾上腺、肝、脑等均未见明显异常[7、8]。 2 红茂草有效成分测定提取技术 根据红茂草生物碱的一般性质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态,先将红茂草原料切碎,用 9mg/5%乙醇回流提取两次,使原料中的生物碱全部转变为游离状态,再用 2%硫酸捏溶多次, 然后加入氯仿冲洗,经洗脱、结晶后得到不同晶体,最后再利用现代光谱、色谱技术测定 其生物碱的结构。目前主要采用的测定、提取技术有: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 (IR)、核磁共振(NMR)、气-质联用(GC-MS)等[9mg/-11]。 2.1 紫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具有共轭系统结构的生物碱类有一定的鉴定价值,如异喹啉 类生物碱,由于其共轭体系的差别,其紫外光谱各异。利用物质产生的紫外光谱,可对生 物碱结构进行剖析、纯度检查、定性和定量分析。 2.2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的重要用途是测定生物碱分子中特殊的功能基,如氨基、酚羟 基、羰基、芳烃基、酯基等。尤其对不同化学环境羰基的吸收峰特征性比较强。该法具有 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试样用量少、而且分析不受试样物态限制等优点,所以应用范围 非常广泛。 2.3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可以确定分子的基本骨架和测定分子中的一些功能基。该法用 图谱中谱峰的位置(化学位移)来表征分子中的官能团;用峰形、峰间距(耦合常数)来 表征基团间相互的连接关系、立体构型与空间分布等静态构造;从峰面积或峰强度来获取 核的相对数量以及用峰宽(弛豫)信息来表征基团在分子中的运动情况等,从而获取化合 物分子比较完整的大量结构信息。 2.4 气-质联用目前,气-质谱联定性分析主要依靠数据库检索进行。得到总离子色谱图 之后,可以逐一对每个峰进行检索,得到样品的定性结果。但是数据库中标准化合物数量 有限,库中可能没有被检测物,这样检索时就会给出错误结果。有时得到的质谱图质量不 高也会造成误检,因此,为了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最好再用其它方法进行辅助定性分析。 在上述的几种测定提取技术中,畅行若[6]等已成功运用前 4 种技术测定出红茂草生物 碱中的 3 种有效成分:异紫堇碱、紫堇碱和原阿片碱。中科院兰州化物所[12]利用质谱技 术测定出两种生物碱:原阿片碱和异紫堇啡碱。 3 红茂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 3.1 抗菌、抑菌作用红茂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从该植物中提取的有效 成分可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和羊传染性脓疱(Orf)病毒的繁殖。王廷璞[13]用不同浓度的 红茂草注射液分别作用于牛睾丸细胞和 Orf 病毒,并回归动物,测定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和对 Orf 病毒的抑制作用,发现红茂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可抑制细 胞的分裂和繁殖;对 Orf 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和灭活作用,且对传染性脓疱有很好的治疗作 用。薛掌林[14]等用不同含量的红茂草注射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 H52 毒 株进行稀释,在鸡胚尿囊中接种传代,测试红茂草注射液对 H52 毒株的抑制作用,发现红 茂草注射液能有效的抑制 H52 毒株在鸡胚中的增殖,且对鸡胚的生长、发育无任何不良影 响。 3.2 抗溶血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红茂草提取物对鼠红细胞氧化性溶血有一定的影响。 赵祁[15]等研究发现红茂草提取物对 H2O2 诱导的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率可达 78%,并 能通过增强红细胞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而使细胞膜免受氧化性损伤,通过抑制乙酰苯肼对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干扰,而缓解鼠红细胞的氧化性溶血。红茂草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紫 堇碱,脱氢后形成的去氢紫堇碱(DHC)可以通过增加血小板中 cAMP 的质量浓度而抑制 血小板聚集[16]。原阿片碱对由胶原、花生四烯酸钠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发的肺血栓 有抑制作用,对胶原、ADP 诱发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也有抑制作用[17]。 3.3 对中枢和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从红茂草中分离出的主要有效成分异紫堇啡碱,对小 白鼠具有较明显的镇痛、镇静作用。可使豚鼠回肠、子宫、支气管及离体心脏冠脉血管平 滑肌松弛,同时发现可使家兔头颈部血流量增加,并有轻微短暂的降压作用[18]。异紫堇 啡碱还能拮抗去甲肾上腺素(NA)对雌兔输卵管峡部平滑肌的作用,明显延缓兔卵在输卵 管中的运行。异紫堇啡碱对扩张血管和血管平滑肌钙内流和钙释放有影响。紫堇碱对 NA 引起的主动脉平滑肌收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9mg/]。原阿片碱对离体兔胸主动脉有松弛作用 [20]。 3.4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异紫堇啡碱能解除动静脉血管平滑肌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影 响血液动力学参数,对几种心律失常模型具有对抗作用,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和收缩力有 作用,可抑制由受体中介的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增高[21、22]。异紫堇啡碱 10-4mol/L 可明显抑制 PGF2α 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内钙增加[23]。别隐品碱有抗实验性心律 失常的效应,此效应可能与其影响心肌组织的电生理密切相关。别隐品碱通过对瞬时外向 钾电流的阻滞作用使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钾离子增加,心室自律性降低,并抑制 振荡性后电位致异位节律,并且可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24、25]。 3.5 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张昱[26]等研究不同剂量的红茂草注射液对小鼠 CCl4 肝 损伤的保护作用时发现,该制剂能明显降低 CCl4 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碱性 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肝脏丙二醛(MDA)水平 的升高,并能维持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使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得以改善。毛 爱红[27]等发现红茂草提取物对卡介苗(BCG)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 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6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红茂草注射液对实验性免疫功能低下 小鼠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体液免疫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提 高作用,可为一免疫增强剂[28]。巨噬细胞(PMΦ)PMΦ))是免疫应答中一类十分活跃的细胞,它 在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红茂草提取物可诱导 PMΦ) 活化并提高其免疫功能[29mg/],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其诱导的 细胞凋亡具有周期依赖性,将有可能成为一个很有用的抗肿瘤药物。 3.7 其它作用红茂草生物碱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的异紫堇碱有抗缺氧作用;原阿片碱 有止咳、平喘,弱的杀菌和抗肿瘤作用;紫堇碱有止痛作用,强度不及吗啡,能兴奋子宫; 异紫堇啡碱有钙拮抗、抗癌作用;木兰碱有降压作用;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细胞表面 疏水性和黏附具有抑制作用,有良好的防龋作用。 【关键词】麝鼠香;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近年来,天然麝香等动物药资源不足,国内外都在寻找新的资源。麝鼠香资源分布广, 数量较大,易饲养,好管理,并含有类似麝香的特性和成分,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 化学成分研究 1.1 理化性能通过对成年麝鼠香膏,进行了理化性能的检验,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仪进行测定;其它指标均采用化学分析方法,结果:酸价(PMΦ)3.70)、酯价(PMΦ)1.82)、皂化价 (PMΦ)2.3ug/g)、粗脂肪(PMΦ)1.6ug/g)、水溶物(PMΦ)<1.0ug/g)、醇溶物(PMΦ)<0.1ug/g)、醚溶物(PMΦ)< 1.0ug/g)。 1.2 化学成分[1]用色-质联用技术,对成年麝鼠香膏提取物的各组份进行了鉴定(PMΦ)质谱 图略),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组份进行了定量分析,其定性定量结果如下:月桂酸 (PMΦ)0.39mg/)、9mg/-十八烯-1-醇(PMΦ)0.47)、环十五烷酮(PMΦ)5.53)、麝香酮(PMΦ)2.21)、十六酸甲酯 (PMΦ)9mg/.15)、9mg/-十六烯酸(PMΦ)3.54)、十六酸(PMΦ)7.20)、环十七烷酮(PMΦ)12.87)、灵猫酮(PMΦ)3.45)、环市 十二醇(PMΦ)0.79mg/)、9mg/-十八烯酸甲酯(PMΦ)5.15)、8-十八烯酸(PMΦ)0.47)、顺-9mg/-十八烯酸(PMΦ)9mg/.9mg/0)、反9mg/-十八烯酸(PMΦ)0.9mg/5)、环十二酮(PMΦ)0.42)、9mg/,12-十八烯酸,2-羟基-1(PMΦ)羟甲基)已酯(PMΦ)0.42)。 金顺丹等人通过对麝鼠香囊的苯提取物中不皂化成分进行了薄层分离,得到了与标准 麝香酮 Rf 值相同的组分,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证明麝鼠香囊中含有麝香酮,从而为开辟 天然麝香资源及麝鼠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 药理作用 2.1 抗炎、抗凝血作用高景泰等通过“小鼠甲苯耳肿胀法”、“小鼠腹腔渗出实验法”证实 麝鼠香(PMΦ)120mg/kg、60mg/kg)具有抗炎作用(PMΦ)P<0.01),作用强度与麝香(PMΦ)120mg/kg) 接近(PMΦ)P<0.01)。玻片法试验证明其有延长血液凝血时间的作用(PMΦ)P<0.01),效果优于麝香 (PMΦ)P<0.05)。 2.2 对麻醉犬的心血管效应陈玉山等[2]通过麝鼠香对麻醉犬的心血管效应研究,结 果表明,给麻醉犬静脉注射麝鼠香和天然麝香 24mg/kg 均能降低动脉血压,但麝鼠香减 慢心率的作用比麝香明显,并有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 2.3 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证明,麝鼠香对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较正 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麝香组和麝鼠香各剂量组,能使急性血瘀大鼠全血粘度、血浆粘度、 红细胞压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血瘀模型组比较 P<0.05 或 P<0.01。说明麝鼠香可改 善血瘀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2.4 抗衰老活性的研究研究发现:麝鼠香具有促进未成龄小白鼠体重增长、增加小白 鼠前列腺—贮精囊的重量的作用;对抗小白鼠红细胞在高渗和低渗液中溶血稳定红细胞膜 作用明显,增强小白鼠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PMΦ)SoD)的活性。抗衰老作用显著。 2.5 抗炎的药理实验李艳冰等[3]用天然麝香作对照,大白鼠、小白鼠做实验动物, 对麝鼠香由鲜蛋清、二甲苯和冰醋酸引起的急性炎症的抗炎药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 明,麝鼠香对 3 种实验急性炎症抑制作用与麝香比较,具有类似的抗炎效果。 麝鼠香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天然香料,因其特殊的化学结构与非凡的香浓气息,在不 久的将来必然会成为一个可贵的资源,来弥补麝香资源的不足,而且应用的领域会更广泛, 我们相信麝鼠香的综合利用将引起世人的瞩目。 【摘要】狭霉素(PMΦ)angustmycin)有 A、B 和 C 三个组分,其中 A 和 C 为核苷类化合物, B 组分为腺嘌呤。狭霉素 A 是一种特异的鸟嘌呤核苷酸(PMΦ)GMP)合成酶抑制剂,在实验室中 广泛应用。近十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它具有植物细胞分裂素的生物活性,在植物学 研究及农业生产上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狭霉素 A 作用机制应用研究 Advancesinangustmycinsandtheirapplications ABSTRACTAngustmycinshavethreeconstituents:angustmycinA,BandC.Ang ustmycinAandCarenucleosideantibiotics,andangustmycinBisidenticalwithadeni ne.AngustmycinA(PMΦ)alsocalledlingfasu)hasbeenappliedinthelaboratoryasaspecifi cinhibitorofGMPsynthase.Inthelasttenyears,Chinesescientistshavefoundthatan gustmycinAhadbiologicalactivitiesofcytokinin.Ithasapromisingapplicationsinthe botanicalresearchandtheagriculturalproduction. KEYWORDSAngustmycinA;Mechanismofaction;Applicationresearch 狭霉素(PMΦ)angustmycins)是由吸水链霉菌 (PMΦ)Streptomyceshygroscopicsvar.angustmyceticus)产生的抗生素。已知它包括狭霉 素 A(PMΦ)angustmycinA)、狭霉素 B(PMΦ)angustmycinB)和狭霉素 C(PMΦ)angustmycinC)三种组分, 其中组分 B 是腺嘌呤(PMΦ)adenine),A 和 C 是腺嘌呤的核苷类衍生物(PMΦ)Fig.1)。自 20 世纪 50 年代狭霉素被发现以来,由于其抗菌谱极窄且抗菌活性较弱,并不为人们所瞩目。然而近 十多年来的研究进展重新唤起了 Fig.1ThestructuresofangustmycinAandC 人们对狭霉素的兴趣,特别是我国农业 科学工作者发现狭霉素 A 对植物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被视为一种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研 究者将其重新命名为“PGR08”(plantgrowthregulator0808”(PMΦ)plantgrowthregulator08”(plantgrowthregulator0808,植物生长调节剂08”(plantgrowthregulator0808)和“灵 发素”(PMΦ)lingfasu,LFS),为狭霉素 A 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下面就狭霉素的 发现、研究进展及其新用途作一概述。 1 狭霉素的发现 19mg/54 年东京大学农业化学系 Yuntsen 等在寻找抗结核菌株的过程中从东京附近的土 壤中分离到一个新菌株 6A08”(plantgrowthregulator08704[1]。该菌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抑制分枝杆菌的物质,对 其它的革兰阴性、阳性细菌、真菌和酵母无效。通过分离纯化,得到了粗结晶,并且初步 对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测定。 19mg/56 年 Yuntsen 等又发现他们以前获得的狭霉素是由三个组分组成,即狭霉素 A、B 和 C,并对它们的分离技术、理化性质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研究[2]。 狭霉素 A 含水结晶的熔点 128~130℃,163~164.5℃降解;甲醇中的结晶不含水, 172~174℃降解。在 260nm 处有最大紫外吸收峰(PMΦ)甲醇溶液中)。狭霉素 A 溶于水、甲 醇、乙醇、吡啶、乙酸、二甲基甲酰胺、苯酚,难溶于丁醇、二氧六环,不溶于乙醚、丙 酮、氯仿、二硫化碳、乙酸乙酯和其它有机化合物。对 Schiff、ninhydrin、FeCl3、Sakaguchi、Molisch、Indole、ammoniacal08”(plantgrowthregulator08AgNO3、 Kossel 和 Fearon08”(plantgrowthregulator08mitchel 试剂呈阳性反应,对 Fehling 试剂呈阴性反应。 狭霉素 B 在 350~355℃降解,220℃左右升华,分子式 C5H5N5,260nm 的紫外 最大吸收、红外光谱均与腺嘌呤相同。因此,狭霉素 B 即为腺嘌呤。 狭霉素热稳定性较好,在 pH5~9mg/ 的条件下能保持稳定。但在 100℃,pH2 的条件下, 5min 失活。 通过连续稀释实验,确定狭霉素抑制 Mycobac08”(plantgrowthregulator08terium607 和 Mycobacteriumphlei 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为 25μg/mlg/ml。对于恶性 MycobacteriaH37Rv 在浓度 100μg/mlg/ml 时也没有活性。狭霉素是几乎没有毒性的物质。 小鼠腹腔内注射 2.5g/kg,没有任何毒副反应。 2 研究进展 19mg/59mg/ 年 Eble 等[3~6]对狭霉素 C 的研究结果显示,狭霉素 C 极易溶于二甲基甲 酰胺、二甲基亚砜和热水中,室温下的溶解度为:水 8mg/ml,甲醇 8mg/ml,乙醇 6mg/ml,108”(plantgrowthregulator08丁醇 2mg/ml,乙酸乙酯 0.23mg/ml。25℃的比旋度为-53.7°(PMΦ)c,1%的二 甲基亚砜溶液)、-68°(PMΦ)c,1%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是很稳定, pH2.0,30℃的半衰期是 18h;中性条件下 0 到 25℃很稳定。在 0.01mol/L 酸溶液中 259mg/nm 时紫外光谱的吸收系数是 508;同时证实了狭霉素 C 就是阿洛酮糖腺苷 (PMΦ)psicofuranine),结构为 608”(plantgrowthregulator08amino08”(plantgrowthregulator089mg/08”(plantgrowthregulator08(PMΦ)βDpsicofuranosyl)purine08”(plantgrowthregulator08D08”(plantgrowthregulator08psicofuranosyl)08”(plantgrowthregulator08purine。狭霉素 C 在体内 有抗微生物和抗肿瘤活性,小鼠防护实验中无论口服还是皮下给药都能有效的抑制 Streptococcushemolyticus 和 Escherichiacoli。对 Diplococcuspneumoniae、Proteusvulgaris、Pseudomonasaeruginosa 和 Salmonella 的感染没有活性,对病毒和线虫感染也不起作用。该抗生素还能降低小鼠肾 细胞 Micrococcusaureus 慢性感染的数目。在普通的肉汤和琼脂培养基中,狭霉素 C 在 体外没有活性,但在含有肝脏提取液的半合成培养基中,检定板在检测前冷藏 4h 的情况 下,狭霉素 C 在体外对 Salmonellapullorum、Staphylococcusaureus、Sta08”(plantgrowthregulator08phylococcusalbus、Streptoc occushemolyticus 和 Esche08”(plantgrowthregulator08richiacoli 有活性。狭霉素 C 在体外用平板扩散法检测的限 度:水中 10mg/ml,血液中 3mg/ml;浊度评价的检测限度 0.5mg/ml。检定菌均为 StaphylococcusaureusFDA08”(plantgrowthregulator08209mg/P。 Yuntsen 等在 19mg/58 年报道了狭霉素 A 的结构[7]。随着研究的深入,19mg/64 年 Hocksema 通过核磁共振光谱认为以前提出的结构有误,指出在糖基中不存在 C08”(plantgrowthregulator08甲基基 团[8],对 19mg/58 年报道的结构进行了修正,同时证明了狭霉素 A 就是德夸霉素 (PMΦ)decoyinine)[8]。德夸霉素原为阿洛酮糖腺苷发酵过程的副产物,与狭霉素 A 具有相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49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