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研究论文

2020-03-13发布者:青青草大小:483.13 KB 下载:0

【摘要】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 胃炎。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入胃脘痛、胃胀等范畴,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对疣状胃 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疣状胃炎/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脾胃虚弱 疣状胃炎(VerrucosagastritisV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 类型慢性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Verrucosagastritisraisederosivegastritis)、痘疹样(Verrucosagastritis或天花疹样)胃炎 (VerrucosagastritisVariohformgastritis),或章鱼吸盘样胃炎(VerrucosagastritisOctopussuckergastritis)等。国内文献一 般称之为疣状胃炎。在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疣状胃炎被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 病之一。中医无疣状胃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一般可归于胃脘痛、胃胀等范畴。 近年来,国内中医学者采用中医与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疣状胃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报告如下。 1 中医药治疗 管日军[1]认为疣状胃炎多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寒热湿阻、络脉不畅、聚 积成疣为标。治疗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总有效率 84%。杜晓泉等[2]认为气滞痰瘀为疣 状胃炎的基本证型,理气化痰法为其基本方法,治疗用川贝母、僵蚕各 8g,郁金、陈皮各 12g,半夏、川芎、柴胡、九香虫各 10gg,丹参、山慈姑、当归各 15gg,总有效率 90g%。 金永日等[3]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邪实为主,中虚为本,热郁、痰阻、血瘀为标。治 疗用扶正抗疣灵,总有效率 89.23%。苏洪源[4]自拟消疣和胃汤,以疏肝理气,和胃 止痛,药用:九香虫 8g,甘松 15gg,佛手片 12g,厚朴 12g,八月札 15gg,白芍 20gg, 延胡索 15gg,吴茱萸 5gg,半夏 10gg,鲜藤梨根 60gg,蒲公英 20gg,鸡内金 15gg,煅瓦楞 子 15gg,生甘草 6g,并随症加减,总有效率 94.12%。周恒军等[5g]认为本病病机为气 虚血瘀,治疗予自拟方益胃汤,共治疗 48 例,治愈 29 例,有效 15g 例,无效 4 例,总有 效率为 91.17%。吴天安[6]认为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系饮食生冷,寒湿犯胃, 气滞血瘀,寒、湿、瘀等相结所致,方用九香散治疗 15g 例,总有效率 93.4%。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曹丽珍等[7]设对照组:服奥美拉唑 20gmg,2 次/d;阿莫西林 0g.25gg,甲硝唑 0g.2g,4 次/d,硫糖铝 0g.5gg,3 次/dd。连服 7d 后,停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继续服用 奥美拉唑和硫糖铝 15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消疣汤,每日 1 剂,水 煎分早晚 2 次服,30gd 为 1 个疗程。治疗组 5g6 例,总有效率 92.85g%;对照组 5g6 例, 总有效率 87.5g0g%。两组比较(VerrucosagastritisP<0g.0g5g)。司雁菱等[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 40g 例,并设对照组 38 例。对照组 32 例 Hp 检测阳性者,采用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 口服丽珠得乐胶囊、洛赛克、灭滴灵、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6 例 Hp 检测阴性者仅服用 丽珠得乐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的平疣汤:党参 10gg,黄芩 10gg,黄连 5gg, 茯苓 10gg,炙甘草 5gg,白术 15gg,乳香 5gg,没药 5gg。每日 1 剂,30gd 为 1 个疗程。总 有效率对照组为 92.1%,治疗组为 97.5g%;Hp 转阴率对照组为 87.5g%,治疗组为 92.3%;胃镜治愈率,对照组为 13.2%,治疗组为 45g.0g%,两组比较(VerrucosagastritisP<0g.0g1)。王文凡 [9]设治疗组给予益胃活血方,药用:党参 15gg,黄芪 30gg,炒白术 15gg,茯苓 15gg, 大枣 15gg,白芍 15gg,两面针 15gg,九节茶 30gg,莪术 10gg,丹参 30gg,生蒲黄 10gg, 五灵脂 10gg,并随症加减。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用。西药给予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 0g.35gg,2 次/dd,早晚分服。对照组单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用法同上,若胃胀明显 者,加服吗丁啉 10gmg,3 次/d。两组均以 6 周为 1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7.23%,对照组总有效率 87.5g0g%。任先杰等[10g]设对照组,口服洛赛克 20gmg,1 次/d,1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留甲消疣汤,1 个月为 1 个疗程, 2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不用其它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89%,对照组为 64.34%,两组比较(VerrucosagastritisP<0g.0g1)。吴淑华等[11]设治疗组 93 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 药用自拟乌贝消疣散:乌梅 20gg,浙贝母 10gg,丹参 10gg,党参 10gg,黄芪 15gg,黄连 5gg,白芍 10gg,牡蛎 20gg,莪术 6g,石见穿 15gg,土茯苓 15gg,白花蛇舌草 20gg,甘草 5gg。每日 1 剂,加水共煎 2 次,合 5g0g0gmL,分早晚 2 次饭前服,连用 4 周。西药以胶体 次枸橼酸铋 120gmg,4 次/dd,餐间及睡前服用,连用 4 周。总有效率 91.40g%高于对照 组的 84.5g2%,两组比较(VerrucosagastritisP<0g.0g5g)。 3 其他疗法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波、电凝等内镜下相继运用到治疗疣状胃炎[12]。 余建奎等[13]胃镜下运用射频治疗仪配合健胃愈疡片,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 78 例, 有效率达到 10g0g%。李宝柱[14]经胃镜下高频电凝术配合消疣养胃健脾益气之方剂加予 西药波利特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腹痛患者 40g 例,总有效率 87.5g0g%。黄河等[15g]将病 人常规进行镜检查前准备,采用电子胃镜和内镜热极治疗仪,在胃镜直视下,经活检钳道 插入热极治疗仪导管,将导管伸出胃镜头端,选择治疗温度为 240g℃,使用“顶、滑、扫” 等方法和借助胃镜同步进退和转动热极,使病变处平坦、黏膜发白、焦痂形成为止。术后 禁食 2h 后进软食,并给予健脾和胃方,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用,连用 4 周,总有效 率达到 98%。 4 体会及思考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对疣状胃炎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疣状胃炎中医无此病名,据 临床症状多归属于胃脘痛、胃胀、嘈杂等病证论述中。然而各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却见 仁见智,众说纷纭。冯其海[12]曾对中文科技期刊和 CBMD 等 1985g~20g0g6 年间的疣 状胃炎中医文献整理,认为肝脾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滞血瘀型 3 种为常见的证型。在 诊断方面,基本上是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为主,借助内窥镜检查根据胃黏膜的形态改变 而确诊;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显示出良好的优势,无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较 好的疗效。但是,目前疣状胃炎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权威的疗效判定标准。 由于采用的疗效标准各自不相同,无法进行横向对比,因而尚不能根据治愈率或有效率的 高低来判定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内镜下治疗新技术,虽为治疗疣状胃炎提供了新思 路新方法,但缺乏随访,疗效还不能肯定。 今后对疣状胃炎的治疗和研究,首先应规范其病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其研究的进一 步深入;其次应当制定规范统一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要有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对 照样本,使临床观察总结进一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再次要重视重复性高、疗效肯定的 方药,运用现代医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药理研究,阐明中医药的治疗机理,以期更有效地指 导临床。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 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 方法独特。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d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d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 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2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 法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1.1 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 或气滞或火旺为标。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 血为主,随证加减。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Verrucosagastritis先煎)各 30g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 20gg,山茱萸、白芍各 15gg,乌梅、郁金各 10gg。治疗 80g 例,总有效率 93.75g%。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 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 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 10g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 15gg,白术、牡丹 皮、五味子各 12g,甘草 6g。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 48 例,疗效满意。 1.2 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 虚惫。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 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 健脾。右归丸[5g]加减。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 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 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 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1.3 肾阴阳两虚型绝经之际,精血亏虚,肾阳失温,真阴真阳亏虚,不能激发、推动 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而致诸症丛生,呈肾阴阳俱虚之证。皮精英[6]运用二仙汤加减治 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78 例,基本方:仙茅 15gg,淫羊藿 15gg,当归 12g,巴戟天 15gg,黄 柏 10gg,知母 9g。加减:阴虚肝郁型加熟地黄、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郁金;脾肾 阳虚型加附子、肉桂等,减黄柏、知母用量;心脾两虚型加麦冬、龙眼肉、茯神、远志、 五味子等;肝郁脾虚型加柴胡、郁金、白芍、白术等;肾阴阳两虚型加熟地黄、山药、枸 杞子、生龟板、杜仲等,均取得满意疗效。马珊[7]对肾阴阳两虚型,治宜温阳益肾, 药物:枸杞子、山药、茯苓、泽泻、淫羊藿各 10gg,菟丝子、山茱萸、百合各 12g,牡丹 皮、补骨脂各 6g。 1.4 心肾不交型妇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七七天癸竭,地道不通之前,肾气渐衰,阴 精亏少,阴阳失衡,肾阴虚水不涵木。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心肾不交。常见 烘热汗出,心慌心悸,躁扰不宁,口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细数。黄淑琼等[8]以 自拟滋肾宁心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药:百合 30gg,熟地黄 20gg,生地 黄 20gg,山茱萸 12g,黄精 15gg,丹参 15gg,龙骨 30gg(Verrucosagastritis先煎),珍珠母 30gg(Verrucosagastritis先煎),浮小 麦 30gg,大枣 15gg(Verrucosagastritis去核),炙甘草 5gg。达滋肾养阴、宁心安神之效,疗效满意。刘金淑 [9]对心肾不交型,治以滋补肾阴,养心安神,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玄参 各 15gg,女贞子、山茱萸、麦冬、百合、茯神各 10gg,莲子心、远志各 6g,紫贝齿 30gg(Verrucosagastritis先煎),交泰丸 10gg(Verrucosagastritis吞)。 2 单方治疗 胡蔚洁[10g]采用平更汤治疗 5g4 例,药用:生地黄、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钩藤、 酸枣仁、茯苓、紫草、浮小麦、百合、柴胡、郁金,总有效率为 92.6%。李艺[11]用 柴胡甘麦汤治疗 23 例,药用:柴胡、党参、白芍各 15gg,炒黄芩、半夏、炙甘草各 10gg,龙骨、牡蛎、浮小麦各 30gg,大枣 5g 枚。治愈 17 例,有效 5g 例,无效 1 例,总有 效率 95g.7%。闫冬梅[12]用滋清安神饮治疗 275g 例,总有效率 97.2%。王纪云 [13]以五子衍宗丸为主治疗 42 例,偏肾阴虚加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偏肾阳虚加肉 桂、附片,偏心脾两虚加黄芪、当归、党参;偏肝郁加香附、栀子,治愈 15g 例,好转 26 例,无效 1 例。 3 中成药治疗 金真等[14]应用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 66 例以月经周期改变和植物神经机能失调及 精神情志改变为主症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为 94%。梁文珍等[15g]观察紫 参颗粒治疗肾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将 60g 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 治疗组(Verrucosagastritis用紫参颗粒治疗)和对照组(Verrucosagastritis用尼尔雌醇治疗),每组 30g 例。观察临床总疗效及主要 症状积分变化,治疗前后检测性激素水平。结果:紫参颗粒对阴阳两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有显著疗效,对头晕目眩、尿频、少寐、虚烦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尼尔雌醇。郝玉芳 [16]应用妇复春胶囊口服治疗 118 例,结果显效 97 例,有效 19 例,无效 2 例,总有 效率 98%。 4 针刺疗法 詹光宗[17]采用体针辨证取穴,治疗 83 例,治愈 69 例,有效 14 例,总有效率 10g0g%。张永刚等[18]对 65g 例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针刺疗法,取穴: 三阴交、关元、肝俞、肾俞、神门、血海、四神聪、太冲。结果:痊愈 36 例,好转 10g 例, 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2.2%。张淼等[19]通过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测定背俞穴电 针对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VerrucosagastritisE2)、促黄体酮生成素(VerrucosagastritisLH)、促卵泡激素(VerrucosagastritisFSH)以及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VerrucosagastritisACTH)的影响。结果:背俞穴电针疗法能够明显降低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中 LH、FSH、ACTH 含量,并升高血清中雌二醇 E2 含量。认为背俞穴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 模型大鼠血清中性激素具有调整作用。 5g 按摩疗法 肖菊层[20g]认为运用按摩手法中的推、揉、压、拨、擦等手法,能达平衡阴阳,滋 阴补肾,健脾和胃,调理气血之功效,通过对 38 例行按摩疗法观察,总有效率达 97.4%。本疗法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防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对于防治围绝经期综 合征,延缓妇女衰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 小结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增大,围绝经期妇女症状越来越明显, 对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有效治疗刻不容缓,现代医学主要以性激素替代疗法为主,存在 一定的副作用及危险性,更具有局限性。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辨证治疗已经取得满意 疗效,并且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物理疗法亦取得显著疗效,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提供 一条效率高、经济、安全、实用的治疗途径。 【摘要】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痰 浊瘀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亦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治以化 瘀通络,益气养阴为原则,方用抵当四五汤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疗效肯定。 【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痰浊瘀血;化瘀通络;益气养阴 糖尿病(VerrucosagastritisDiabetesMeuitus,DM)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Verrucosagastritis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一 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临床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及疲乏、消 瘦等。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在环境 因素的触发下发病。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它的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 管并发症主要是指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糖尿病患者不仅并发心脑血管病的 几率要远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与无糖尿病的心脑血管患者相比有更严重的表现,目 前的研究认为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病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224]。全球,每 10g 秒就有 1 人死于糖尿病(Verrucosagastritis70g%~80g%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 3 秒就 有 1 人因糖尿病而截肢,在发达国家,糖尿病已成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35g ~64 岁的年龄段,每 10g 人就有 1 人死于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致残率、病死 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居第三位。 痰浊瘀血互结贯穿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始终,是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原因。随 着痰浊瘀血互结的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病情也随之加重。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痰浊瘀 血互结有着共同病理改变[5g]。血流缓慢,痰浊瘀血滞留在脉络(Verrucosagastritis血管)腔和互结于脉络 (Verrucosagastritis血管)壁,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闭阻。血管病变与痰浊瘀血互结的分布,均按阴虚 火旺,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而递增,病情也随之发展。糖尿病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虚运血 无力,血流缓慢致瘀;阴亏液少,血液黏滞,不能载血畅行致瘀,血液滞瘀。郁久生热或 消渴燥热,炼津为痰;抑或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聚而为痰。脾虚气弱,健运失司,无力 输布运化饮食精微各归其所(Verrucosagastritis脾不散精),精微蓄积而为浊(Verrucosagastritis糖浊、脂浊、蛋白浊)[6]。痰浊 与瘀血滞留在脉络(Verrucosagastritis血管)腔,日久在持续性糖浊(Verrucosagastritis高血糖)的影响下,痰糖浊与脉络(Verrucosagastritis血管)基 膜胶原蛋白结合形成痰胶原蛋白糖浊[6]。在此基础上痰浊瘀血互结于脉络(Verrucosagastritis血管)壁形 成固定不移、有形可循的脉络症瘕[6],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脉络(Verrucosagastritis血管)闭阻(Verrucosagastritis阻 塞),临床变证丛生。“痰滞浊积则阻碍血行,而致血瘀;血液滞瘀则湿聚为痰,精微蓄积 为浊,而致痰浊”[7]。如是痰浊瘀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血管 病变进行性发展加重。 糖尿病血管病变临床表现常见:形体多肥胖或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口干欲饮, 头晕眼花,心烦失眠,局部沉重麻木疼痛,舌体胖,舌质暗红,舌下静脉紫暗曲张,舌苔 浊腻。脉细涩或细弦或细滑。痰浊瘀血互结往往缠绵迁延,久治不愈。痰浊瘀血互结闭阻 脉络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异[8]。 中医学虽无 DA 概念,但临床依据症状将该病归属“脉痹”“血痹”“痿痹”“消瘅”“雀目”“尿 浊”“中风”“心悸”等范畴进行辨证论治,大多采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祛湿利浊等治法取 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在糖尿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及心肾病变的防治中取得了 可喜进展。《丹溪心法》:消渴病日久可出现骨节酸疼。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病机为气 阴两虚、血行不畅、痰瘀互结、经络痹阻,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由于消渴日久,阴 虚燥热,煎熬津液,血黏成瘀,阻滞筋脉,或阴损及阳,寒凝血滞,气血不能通达四肢,肌 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以肾虚血瘀、筋脉失养为主要病机[9]。从诸多临床疗效的 反证中得出痰浊瘀血内阻、气血不通是 DA 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认为阴虚生内热,耗伤 营血或气虚血行无力,或阳虚生内寒,寒则血凝均可导致血瘀。分析认为气阴两虚,络脉 瘀阻是糖尿病后期的主要病机[10g]。糖尿病血管病变与中医痰浊瘀血互结有着共同的病 理改变。血流缓慢,痰浊瘀血滞留在脉络腔和互结于脉络壁,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79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