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鼻窦炎中医治疗研究论文

2020-03-13发布者:青青草大小:498.23 KB 下载:0

【摘要】鼻窦炎,即鼻窦黏膜的炎症,是近年来呼吸系统出现的一个顽固性的常见疾 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中医药治疗鼻窦炎前景广阔,对于鼻窦炎的症状缓解 及改善有着独特的疗效。 【关键词】鼻窦炎/中医药疗法;@通窍清毒汤/治疗应用;综述 鼻窦炎是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又一呼吸系统疾病,属中医鼻渊、脑漏、脑渗、脑砂 等范畴,现将中医治疗鼻窦炎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外治法 钱俊华等[1]用鼻渊塞鼻剂(苍耳子 50gg,辛夷、石菖蒲、三七、黄芩各 30gg,黄连 20gg,麻油 50g0gmL))治疗儿童鼻窦炎 70g 例,并设对照组 38 例,内服藿胆丸,3 周为 1 疗 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3.68%。牛俊明等[2]运用 HeNeNeNeNe 激光照射内迎香及阳白穴治疗急慢性鼻窦炎 60g 例,同时针刺风池、印堂、合谷穴, 治疗 3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 10g0g%。杜丽等[3]应用耳穴划痕配合中药治 疗鼻窦炎 56 例,显效 16 例,有效 38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6.43%。贾维刚[4] 应用鱼冰散(煅鱼脑石粉 3g,冰片 1g,研末)吹鼻治疗慢性鼻窦炎 24 例,痊愈 9 例,好转 13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 91.67%。 2 内治法 李丽琴[5]采用自拟通窍清毒汤(苍耳子 9g,辛夷 12g,白芷 9g,石菖蒲 9g,菊花 15g,连翘 12g,鱼腥草 30gg,桔梗 9g,黄芪 12g,薄荷 9g)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 180g 例,7d 为 1 个疗程,一般服用 3~4 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 91.7%。杜丽[6]采用通 窍鼻炎灵Ⅱ号胶囊Ⅱ号胶囊号胶囊(辛夷、苍耳子、鱼腥草、桔梗、黄芩、败酱草、柴胡、川芎、白芷、黄 芪等)治疗鼻窦炎 136 例,总有效率 95.6%。王延茂[7]采用自拟鼻渊汤(生石膏 40gg, 鱼腥草、败酱草各 30g,苍耳子、辛夷、白芷、藿香各 10gg,黄芩 15g,桔梗、甘草、薄 荷各 6g)治疗鼻窦炎,每剂药煎制 2 袋,每袋 150gmL),早饭前、晚饭后各服 1 袋。急性鼻 窦炎者,连服 14d,慢性鼻窦炎者连服 21d,总有效率为 97.2%。吴晓宏[8]采用自拟 藿芩鼻渊汤(藿香 15g,黄芩 15g,辛夷 12g,鱼腥草 30gg,白芷 15g,苍耳子 9g,贝母 15g,桔梗 9g,通草 6g,生甘草 6g)治疗副鼻窦炎。先将上药用冷水浸泡 30gmin 后煎服, 日服 3 次,每日 1 剂,7d 为 1 个疗程,慢性患者以 3 个疗程为标准。结果 60g 例中,治愈 41 例,有效 15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3.3%。黄国贤等[9]自拟凉膈苍耳子散(苍 耳子 10gg,辛夷 10gg,白芷 10gg,焦山栀 10gg,细辛 3g,薄荷 6g,黄芩 10gg,连翘 15g,桔梗 10gg,枳壳 10gg,白术 10gg,甘草 6g)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250g 例,总有效 率为 95.6%。艾正海等[10g]采用自拟醒脑通窍汤加味(石菖蒲 30gg,白芷 15g,冰片 6g(冲),人工牛黄 1g(冲),细辛 6g,路路通 20gg,蜈蚣 2 条。气虚加人参 10gg,黄芪 30gg;寒湿加苍耳子、辛夷、羌活、防风各 10gg,川芎 20gg;热重加石膏 50gg,黄芩、栀 子各 10gg,土茯苓 30gg)治疗慢性鼻窦炎 96 例,总有效率 97.92%。黄东平[11]采用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慢性鼻窦炎 16 例,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口服,10gd 为 1 个疗程。总 有效率 93.75%。范德斌[12]采用白虎清热活血汤治疗急性鼻窦炎 10g2 例,总有效率 98.1%。宋任婴[13]采用鼻窦康复方治疗急、慢性鼻窦炎 63 例,总有效率 93.7%。顾 真等[14]采用鼻窦清合剂治疗鼻窦炎 60g 例,总有效率 96.7%。李树广等[15]采用 鼻窦炎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 178 例,总有效率达 10g0g%。冯新荣等[16]采用鼻窦炎 口服液治疗慢性鼻窦炎 273 例,痊愈 46 例,好转 215 例,无效 12 例,总有效率 95.6%。王清波[17]采用鼻炎合剂治疗鼻窦炎 42 例,治愈 8 例,显效 26 例,有效 4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 90g.47%。郭玉琴等[18]采用鼻渊汤治疗鼻窦炎 10g0g 例,痊 愈 18 例,显效 48 例,有效 25 例,无效 9 例。冯洲等[19]采用鼻渊至宝煎治疗副鼻窦 炎 75 例,痊愈 53 例,显效 19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6%。魏绪鹤[20g]采用补中 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 80g 例,痊愈 52 例,好转 23 例,无效 5 例,总有效率 93.7%。 3 结语 对鼻窦炎的治疗,病情严重者西医多采用手术方法,副作用较大,中医药在治疗鼻窦 炎方面有多种治疗方法,如内治、外治、针灸等,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对鼻窦炎的治 疗,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论治体系,希望能有一套完整的治疗指南,并研制出更好地 治疗鼻窦炎的中成药,以全面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 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详察病因, 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原 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内治法;外治法 原发性痛经(PrimaryDysmeNenorrheNea)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行经期出现腹痛、腰酸、 下腹坠痛或其他不适,影响生活和工作,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原发性痛经是目前妇科最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在 20g%~90g%[2Ne3],据国内抽样调查表 明,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为 33.1%[4],其中原发性者占 36.0g6%[5],主要发生群 体为青春期少女和未婚或未育的年轻妇女,是影响妇女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的常见原因。 西药对本病主要给予镇痛、抑制排卵或抑制宫缩甚或手术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药治疗 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概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论治 1.1.1 古方化裁王萍等[6]认为痛经的基本病机为瘀结胞宫,经血流通阻碍,以致 “不通则痛”,故治疗以通为主。经前 5d 开始用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每日 1 剂,水煎 服持续 7d,5 个月为 1 个疗程。药用:当归 15g,川芎 15g,香附 15g,延胡索 10gg, 白芍 10gg,蒲黄 10gg,熟地黄 12g,五灵Ⅱ号胶囊脂 10gg;偏气滞血瘀加桃仁 6g,红花 6g,乌药 6g,木香 3g,泽兰 10gg;偏寒湿凝滞者加炮姜 6g,肉桂 6g,小茴香 6g,没药 6g,茯 苓 12g;偏阳虚内寒者加吴茱萸 6g,党参 6g,桂枝 6g,附子 6g,艾叶 3g;偏气虚血弱 加黄芪 15g,党参 15g,白芍 10gg,炙甘草 10gg,茯苓 10gg;肝肾虚损加杜仲 10gg,续 断 6g,巴戟天 10gg。结果:总有效率为 98%。齐津丽[7]治疗 60g 例原发性痛经:寒凝 血瘀型予以温经汤加减(桂枝 6g,吴茱萸 6g,川芎 6g,炮姜 6g,甘草 6g,当归 10gg, 白芍 10gg,半夏 10gg,党参 10gg,香附 10gg,乌药 10gg),痛甚者加延胡索 10gg,小茴香 10gg;四肢不温、腹痛者去桂枝,加肉桂 6g,艾叶 10gg;呕吐、腹泻严重者加藿香正气胶 囊,每次 2 粒,每日 2 次。气滞血瘀型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 12g,生地黄 15g,牛 膝 15g,桃仁 10gg,红花 10gg,枳壳 10gg,赤芍 10gg,柴胡 10gg,川芎 10gg,桔梗 10gg,香附 10gg,延胡索 10gg,甘草 10gg,益母草 30gg);小腹坠胀或痛连肛门者加川楝 子 15g,乌药 10gg;乳房胀痛加郁金 15g,荔枝核 15g,丹参 15g。总有效率为 91.67%。 1.1.2 自拟方加减王冬梅等[8]依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 “止痛务求从宫治心”,认为原发性痛经除肾虚肝郁、气滞血瘀、寒凝等原因外,心理因素 亦不容忽视。运用自拟宁心缓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腹泻者加砂仁、 白术;腰痛明显者加杜仲、菟丝子。每于经前 1 周口服,连服 3 个疗程,效果显著。张树 琴等[9]将此分为气滞血瘀型,寒湿凝滞型,气血虚弱型,分别用自拟痛经方艾附暖宫 汤;八珍益母汤加减治疗本病 96 例,总有效率为 95.83%。秦婵娟[10g]用理气止痛汤 治疗原发性痛经 80g 例,经前胸胁乳房胀痛加柴胡 10gg,青皮、陈皮各 10gg,川楝子 10gg;小腹冷痛,得热则减加乌药 10gg,吴茱萸 10gg,干姜 10gg;腰痛加桑寄生 20gg,续 断 20gg,淫羊藿 30gg;恶心呕吐加姜半夏 10gg,陈皮 10gg;腹痛剧烈,服上药 5 剂仍不缓 解,加血竭 3g。经前 7d,连服 7 剂,治疗 3 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 95%。 1.1.3 按周期辨证论治夏桂成[11]教授认为,对于本病的治疗,控制疼痛仅是治标 之法,加强排卵之后的功能,杜绝瘀浊的产生,预防痛经的发作,才是治本之道,因此强 调治疗重在经间排卵期,此期使用补肾调气血的方法,常用验方补肾促排卵汤(当归、赤芍、 白芍、山药、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片等)。经前阳长时的治疗尤为 重要,要养血补肾,扶助阳长,常用右归丸加减服至经潮时停服。经期立专方痛经汤(钩藤、 牡丹皮、丹参、赤芍、五灵Ⅱ号胶囊脂、肉桂、广木香、延胡索、续断、杜仲、益母草、茯苓),临 床获效显著。 1.2 专方验方刘书婷[12]用妇乐汤口服治疗 60g 例原发性痛经,于经前 3d 开始,每 日 1 剂,分 2 次服用,6d 为 1 个疗程,连服 3 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 90g%。李来平等 [13]用补肾法治疗痛经 191 例,主方益肾调经汤,肾虚肝郁者加牡丹皮、栀子、柴胡; 肾虚血瘀型加山楂,总有效率 81.2%。潘彩萍[14]认为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是痛经的 主要病机,予自拟调经止痛方治疗原发性痛经 126 例,总有效率 88.16%。 1.3 成方治疗叶玲玲[15]用女金胶囊(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肉桂等 23 味中 药)治疗痛经 30g 例,总有效率 96.67%。赵薇[16]用归芍合剂治疗原发性痛经 68 例, 总有效率 97.0g6%。陈磊等[17]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原发性痛经 50g 例,每次 1 支, 2 次/d,连续服至月经来潮第 1 或第 2d,3 个月经周期为 1 个疗程,总有效率 92%。 2 外治法 赵宁社[18]以痛经散敷脐,月经前 3d 敷用,治疗痛经 150g 例,总有效率 10g0g%。 孙立虹等[19]取神阙隔盐灸,取关元隔姜灸,治疗辨证属寒凝气滞或肾阳虚者 36 例, 痊愈 9 例,总有效率 97.23%。郑玉敏等[20g]以针刺配合艾灸,取关元、中极、气海、 血海、三阴交、合谷等穴,于经前 1 周开始治疗,经至时停止,36 例共治疗 3 个周期,总 有效率 94.44%。信妙鸾[21]以耳穴贴压治疗痛经 10g0g0g 例,气滞血瘀型取交感、子宫、 皮下、卵巢,配肝,气血亏虚者取子宫、肝、肾、内分泌,配交感、神门,以王不留行粒 贴压,总有效率 99.66%。张琴明等[22]于冲、任、督三脉及膀胱经施推拿手法,使滞 于胞宫的瘀血消散,气血通畅,气血运行恢复正常。钟文元[23]用足部反射疗法,采用 全足施术,重点加强子宫、卵巢、生殖腺、下腹部、腹腔神经丛、胸、上下身淋巴结、腹 股沟、脾及内分泌、免疫系统反射区,治疗痛经 83 例,痊愈 15 例,总有效率 10g0g%。 3 结语 对于本病,中医治法众多,临床疗效较好。本病病因繁多,病机复杂,有虚有实,虚 有肝、脾、肾虚之别,亦有气虚血弱之分,实有寒凝、血瘀、气滞、湿阻之异,且常因实 致虚,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互为患。临症之时,应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以期进一步提高疗效,缓解甚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 胃炎。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入胃脘痛、胃胀等范畴,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对疣状胃 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疣状胃炎/中医药疗法;中西医结合疗法;脾胃虚弱 疣状胃炎(VeNerrucosagastritis,VG))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 类型慢性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NedeNerosiveNegastritis)、痘疹样(或天花疹样)胃炎 (Variohformgastritis),或章鱼吸盘样胃炎(OctopussuckeNergastritis)等。国内文献一 般称之为疣状胃炎。在第十届世界胃肠病大会上,疣状胃炎被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 病之一。中医无疣状胃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症状,一般可归于胃脘痛、胃胀等范畴。 近年来,国内中医学者采用中医与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对疣状胃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报告如下。 1 中医药治疗 管日军[1]认为疣状胃炎多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寒热湿阻、络脉不畅、聚 积成疣为标。治疗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总有效率 84%。杜晓泉等[2]认为气滞痰瘀为疣 状胃炎的基本证型,理气化痰法为其基本方法,治疗用川贝母、僵蚕各 8g,郁金、陈皮各 12g,半夏、川芎、柴胡、九香虫各 10gg,丹参、山慈姑、当归各 15g,总有效率 90g%。 金永日等[3]认为本病乃本虚标实,邪实为主,中虚为本,热郁、痰阻、血瘀为标。治 疗用扶正抗疣灵Ⅱ号胶囊,总有效率 89.23%。苏洪源[4]自拟消疣和胃汤,以疏肝理气,和胃 止痛,药用:九香虫 8g,甘松 15g,佛手片 12g,厚朴 12g,八月札 15g,白芍 20gg, 延胡索 15g,吴茱萸 5g,半夏 10gg,鲜藤梨根 60gg,蒲公英 20gg,鸡内金 15g,煅瓦楞 子 15g,生甘草 6g,并随症加减,总有效率 94.12%。周恒军等[5]认为本病病机为气 虚血瘀,治疗予自拟方益胃汤,共治疗 48 例,治愈 29 例,有效 15 例,无效 4 例,总有 效率为 91.17%。吴天安[6]认为本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多系饮食生冷,寒湿犯胃, 气滞血瘀,寒、湿、瘀等相结所致,方用九香散治疗 15 例,总有效率 93.4%。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曹丽珍等[7]设对照组:服奥美拉唑 20gmg,2 次/d;阿莫西林 0g.25g,甲硝唑 0g.2g,4 次/d,硫糖铝 0g.5g,3 次/d。连服 7d 后,停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继续服用 奥美拉唑和硫糖铝 15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消疣汤,每日 1 剂,水 煎分早晚 2 次服,30gd 为 1 个疗程。治疗组 56 例,总有效率 92.85%;对照组 56 例, 总有效率 87.50g%。两组比较(P<0g.0g5)。司雁菱等[8]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疣状胃炎 40g 例,并设对照组 38 例。对照组 32 例 Hp 检测阳性者,采用抗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 口服丽珠得乐胶囊、洛赛克、灭滴灵Ⅱ号胶囊、阿莫西林或克拉霉素,6 例 Hp 检测阴性者仅服用 丽珠得乐胶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的平疣汤:党参 10gg,黄芩 10gg,黄连 5g, 茯苓 10gg,炙甘草 5g,白术 15g,乳香 5g,没药 5g。每日 1 剂,30gd 为 1 个疗程。总 有效率对照组为 92.1%,治疗组为 97.5%;Hp 转阴率对照组为 87.5%,治疗组为 92.3%;胃镜治愈率,对照组为 13.2%,治疗组为 45.0g%,两组比较(P<0g.0g1)。王文凡 [9]设治疗组给予益胃活血方,药用:党参 15g,黄芪 30gg,炒白术 15g,茯苓 15g, 大枣 15g,白芍 15g,两面针 15g,九节茶 30gg,莪术 10gg,丹参 30gg,生蒲黄 10gg, 五灵Ⅱ号胶囊脂 10gg,并随症加减。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用。西药给予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 0g.35g,2 次/d,早晚分服。对照组单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胶囊,用法同上,若胃胀明显 者,加服吗丁啉 10gmg,3 次/d。两组均以 6 周为 1 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87.23%,对照组总有效率 87.50g%。任先杰等[10g]设对照组,口服洛赛克 20gmg,1 次/d,1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留甲消疣汤,1 个月为 1 个疗程, 2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不用其它药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89%,对照组为 64.34%,两组比较(P<0g.0g1)。吴淑华等[11]设治疗组 93 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 药用自拟乌贝消疣散:乌梅 20gg,浙贝母 10gg,丹参 10gg,党参 10gg,黄芪 15g,黄连 5g,白芍 10gg,牡蛎 20gg,莪术 6g,石见穿 15g,土茯苓 15g,白花蛇舌草 20gg,甘草 5g。每日 1 剂,加水共煎 2 次,合 50g0gmL),分早晚 2 次饭前服,连用 4 周。西药以胶体 次枸橼酸铋 120gmg,4 次/d,餐间及睡前服用,连用 4 周。总有效率 91.40g%高于对照 组的 84.52%,两组比较(P<0g.0g5)。 3 其他疗法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微波、电凝等内镜下相继运用到治疗疣状胃炎[12]。 余建奎等[13]胃镜下运用射频治疗仪配合健胃愈疡片,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 78 例, 有效率达到 10g0g%。李宝柱[14]经胃镜下高频电凝术配合消疣养胃健脾益气之方剂加予 西药波利特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腹痛患者 40g 例,总有效率 87.50g%。黄河等[15]将病 人常规进行镜检查前准备,采用电子胃镜和内镜热极治疗仪,在胃镜直视下,经活检钳道 插入热极治疗仪导管,将导管伸出胃镜头端,选择治疗温度为 240g℃,使用“顶、滑、扫” 等方法和借助胃镜同步进退和转动热极,使病变处平坦、黏膜发白、焦痂形成为止。术后 禁食 2h 后进软食,并给予健脾和胃方,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用,连用 4 周,总有效 率达到 98%。 4 体会及思考 综上所述,近年来中医对疣状胃炎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疣状胃炎中医无此病名,据 临床症状多归属于胃脘痛、胃胀、嘈杂等病证论述中。然而各家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却见 仁见智,众说纷纭。冯其海[12]曾对中文科技期刊和 CBMD 等 1985~20g0g6 年间的疣 状胃炎中医文献整理,认为肝脾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滞血瘀型 3 种为常见的证型。在 诊断方面,基本上是以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为主,借助内窥镜检查根据胃黏膜的形态改变 而确诊;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显示出良好的优势,无论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取得较 好的疗效。但是,目前疣状胃炎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的、权威的疗效判定标准。 由于采用的疗效标准各自不相同,无法进行横向对比,因而尚不能根据治愈率或有效率的 高低来判定各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优劣。内镜下治疗新技术,虽为治疗疣状胃炎提供了新思 路新方法,但缺乏随访,疗效还不能肯定。 今后对疣状胃炎的治疗和研究,首先应规范其病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其研究的进一 步深入;其次应当制定规范统一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要有符合统计学要求的对 照样本,使临床观察总结进一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再次要重视重复性高、疗效肯定的 方药,运用现代医学方法与手段进行药理研究,阐明中医药的治疗机理,以期更有效地指 导临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8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