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药用卷柏研究论文

2020-03-13发布者:青青草大小:739.79 KB 下载:0

摘要:综述了药用卷柏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概况,提示丰富的卷柏资源有 进行深入研究的意义。 卷柏为蕨类植物门卷柏科卷柏属植物,约有 700 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约有 50 种,产于全国各地[1]。常作为药用的有 6 种,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九九五 年版中收载的两种为卷柏科植物卷柏 Selaginellatamariscina(Beauv.)Spring;垫状卷柏 S.pulvinata(Hook.etGrev.)Maxim.,具有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经闭痛经,症瘕痞块, 跌扑损伤;炒炭后可化瘀止血,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使 用的石上柏,《广西中药材标准》中收载石上柏的来源为卷柏科植物深绿卷柏 S.doederleiniiHieron.(别名:大叶菜);江南卷柏[WTBXWTBX〗S.moellendorfiiHieron.(别 名:地柏枝),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止血之功效,用于癌症、肺炎、急性扁桃体炎、眼结 膜炎和乳腺炎。《贵州民间药物》中将深绿卷柏称为多德卷柏 S.doederleiniiHieron., 具有祛风、散寒、消肿、止咳之功效,用于风湿病,风寒咳嗽。山东省有些地区使用中华 卷柏 S.sinensis[WTBXWTBZ〗(Desv.)Spring,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福建等地使用的为衮州 卷柏 S.involvens(Sw)Spring。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卷柏的药用价值,现将对卷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做 简要综述。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现已发现卷柏中含有芹菜素(apigenin)、穗花杉双黄酮 (amentoflavone)、扁柏双黄酮(hinokiflavone)和异柳杉素(isocryptomerin)[2]及 阿曼托黄素(amentoflavone)[3]。林瑞超[4]等从深绿卷柏中分离得到阿曼托黄素、 7,7″-二-O-甲基阿曼托黄素、7,4′,7″,4″-四-O-甲基阿曼托黄素和三叶胶树黄酮。陈 平[5]等从深绿卷柏中分离出芹菜素。 1.2 生物碱类:林瑞超[6]等从深绿卷柏中分离得到 3 种新的生物碱苷 (alkaloidglycoside):hordenine-Ο-α-1-rhamnopyranoside,n-methyltyramine-Oα-1-rhamnopyranoside,hordenine-O-[(6″-O-trans-cinnamoyl)-4′-O-β-dglucopyra-nosyl-α-1-rhamnopyranoside。 1.3 酚类:林瑞超[4]等从深绿卷柏中分离得到 5 种木脂素:(-)-里立脂素 A、(-)-里 立脂素 B、(+)-荛花醇、(-)-去甲络石苷和(+)-罗汉松脂素;2 种苯丙酮:3-羟-1-(3-甲氧4-羟苯基)-丙酮和 3-羟-1-(3,5-二甲氧-4-羟苯基)-丙酮;卷柏[2]中也含有酚性成分, 具体成分不详。 1.4 有机酸类:陈德钊[7]等从江南卷柏中分得棕榈酸、硬脂酸;巫忠德[8]等从 深绿卷柏中分离得到莽草酸,陈平[5]等分离得到大叶菜酸和硬脂酸(stearicacid)。 1.5 其它:卷柏[2]中含有氨基酸以及海藻糖等多糖类成分;从江南卷柏[7]的氯 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β-谷甾醇及少量二萜内酯;深绿卷柏 [9]的脂溶性成分中含有:十四烷酸乙酯、7,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2、十五烷酸乙 酯、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六烷酸异丙酯,9-十八碳烯酸(Z)乙酯、15-甲基-十 七烷酸乙酯;并含有 β-谷甾醇和异茴芹素(isopimpinellin)[5]。 2 药理作用 2.1 免疫及抗肿瘤作用:卷柏[10]全草的热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用总细胞容积 法测定,对小鼠肉瘤 S180 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体内实验结果,对小鼠艾氏腹水癌也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并能延长移植肿瘤动物的寿命。从卷柏[3]中提取的阿曼托黄素对磷脂 酶 C 有抑制作用,而磷脂酶 C 是磷酸肌醇转换退速酶,在一些肿瘤中磷酸肌醇的转换活性 都有所增强,因此磷酸肌醇抑制剂将是研究细胞内信息传递和治疗肿瘤的有效工具。小菅 卓夫等[11]用石上柏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内、体外试验中对小鼠艾氏腹水瘤均有抑制作用, 体外试验的抑制率为 75%以上。黄才等[12]报道:石上柏的乙醇提取物对蛋白激酶 C 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蛋白激酶 C 在细胞跨膜信号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与细胞增殖有关, 许多蛋白激酶 C 抑制剂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一些抗癌药本身就是蛋白激酶 C 的抑制 剂。因此蛋白激酶 C 抑制剂可能是开发和研制抗癌药物的有效途径。Katsuhiko[13]报 道:深绿卷柏水提物对脱氧核糖核酸聚合物 α、β、γ 和逆转录酶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张晓 莉等[14]报道:卷柏与木贼组方制成的注射液对小鼠脾细胞 PFC、T 淋巴细胞转化的实 验,证明该注射剂具有明显促进小鼠 MΦ 的吞噬功能,提高 T 淋巴细胞转换率。MΦ 不但 参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而且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MΦ 可分泌细 胞因子作用于 TH 及 B 细胞,使之活化、增殖,从而提高机体抗体产生水平。活化的 T 淋 巴细胞是机体抗病毒、抗肿瘤的主要成员,同时它又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 调节。林培英等[15]报道:江南卷柏能降低小鼠血清 IgG 的含量,抑制小鼠特异性抗鸡 红细胞抗体 IgM 和 IgG 溶血素抗体生成;能显著升高血清补体 C3 的含量,但能降低循环 免疫复合物的含量。 2.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晁志[16]等用卷柏提取液小鼠灌胃给药,以毛细玻璃管法 测定凝血时间,以小鼠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结果卷柏和垫状卷柏及其它们的炮制品均能 显著地缩短出血时间,其水溶性部分效果最佳,并证明生品比炒炭后的炮制品效果好。郑 爱光等[17]报道:以兖州卷柏水提取液制成的注射液能明显缩短小鼠和家兔的凝血时间; 通过给药前后家兔自身对比可明显缩短凝血酶元时间。另据报道[18],以江南卷柏为原 料制成的江南卷柏片能明显缩短小鼠断尾的出血时间,升高兔血小板数,并且具有随剂量 增加、作用增强的趋势。对小鼠 60Co 照射后血小板有保护作用,在体内外均能促进血小 板的聚集。 2.3 抑菌与抗炎作用:陈国佩等[19]用卷柏及其炮制品卷柏炭做了抑菌实验,结果 仅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姜波等[20]报道:采用卷柏熏的方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卷 柏烟熏法对感冒杆菌、奈氏菌有抑制作用,时间越长效果越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01。许桢灿[21]等报道:复方兖州卷柏煎剂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通过观察足掌注 射蛋清前后肿胀变化实验证明,复方卷柏煎剂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与对照组间存在着非常 显著差异。 2.4 镇痛镇静作用:陈美琳[22,23]等报道:卷柏与木贼组方制成的注射剂用小鼠 热板法及扭体法测定,有较明显的镇痛作用,而且毒性小,无成瘾性,镇痛作用特点为起 效慢,持续时间长。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该制剂对小鼠、鸽、家兔等动物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并对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明显延长家兔的睡眠时间;也能对抗中枢兴奋药安钠咖的中枢 兴奋作用;对动物的士的宁惊厥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5 其它作用:毛金军等[24]报道:卷柏水提取液对正常离体兔肠平滑肌的蠕动及 张力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氯化钡和乙酰胆碱增强的肠肌张力也有对抗作用。马峰峻等 [25]报道:该注射剂给犬静脉注射可使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降低,降压效 应在给药后 1min 之内略微上升,而在 23min 出现降压效应,至 10min 降压最多, 15min 开始恢复,至 30min 基本恢复到给药前水平。 3 讨论 药用卷柏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多数省份均产,春秋两季均可采集,药源丰富。 虽为同科同属植物,但在化学成分、功能主治等方面不尽相同,尤其从临床应用上,石上 柏具有抗癌作用,而其它几种均未见抗癌药效的报道;江南卷柏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显 示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而药材石上柏的原植物来源为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这在临床使用 上有差异。鉴于药用卷柏丰富的资源,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更深入的研究。 摘要: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 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严 重的疾病之一。中医药防治 AD 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为深入开展 AD 防治的研究, 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合 AD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就中医 药防治 AD 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强调在中医药防治 AD 的研究 中应注重科学地选择和应用权威的 AD 临床诊断标准;选择多因素复合动物模型;注意 AD 的肾虚本质特征和病因病机特点;注意观察指标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综合考虑,强 调功能整合水平观察指标的评价;充分认识中药复方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优势,开展严 格的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主要包括 65 岁或以前老年前 期起病的早发型(early-onset)和 65 岁以后老年期起病的晚发型(late-onset)。近年的研 究证实这两个类型的临床表现和神经病理学特征均无本质区别,所以现在广大研究者已逐 渐接受统一称为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随着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 问题日益突出,包括 AD 在内的痴呆已经同心脑血管疾病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最 严重的疾病。美国波士顿东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痴呆病人占该地区 85 岁以上人群近 50%[1]。由于 AD 等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患者常伴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表现为生活不 能自理,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1989 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统计资 料显示,美国每年中风的医疗费用为 250 亿,但痴呆的费用却高达 800 亿[2],可见痴 呆所造成的经济负担之重。我国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远非人们所想象的低,上海的流行病 学调查显示,我国 55 岁、65 岁以上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 2.57%(AD 为 1.5%,血管性痴 呆为 0.74%)和 4.61%(AD 为 2.9%,血管性痴呆为 1.26%)[3]。我们在对广州市城区 75 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的调查中,发现 75 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为 8.9%,其 中 AD 为 7.49%,血管性痴呆为 1.16%(待发表)。预计我国现阶段老年期痴呆的患者大约 为 300~400 万。 AD 是一种原因未明以认知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德国医 生 AloisAlzheimer 于 1906 年首先报告。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脑内出现大量老年斑 (senileplaque,SP)、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淀粉样蛋白沉积以及 神经元空泡变性和大量丧失。由于 AD 病理变化的复杂性,尽管世界各国在寻找 AD 有效 治疗药物的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成果却十分有限。相比之下,中医药在延 缓衰老以及衰老相关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广阔 的开发前景。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未雨绸缪,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对 AD 防治的研究, 挖掘中医药的优势,寻找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于社会的 适应能力,以最大程度减少痴呆类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 此仅就中医药防治 AD 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结合 AD 现代研究进展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临床诊断的问题 在过去的许多有关中医药防治 AD 的研究中,临床诊断方面的问题较多。AD 的临床诊 断主要依赖病史、临床表现和神经心理测试以及实验室的检查,同时排除可能引起痴呆的 其他脑部和全身性疾病。而确定性的诊断只有组织病理学才能作出。 当前用于 AD 临床诊断的权威标准主要有 3 个: ① 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 10 版 (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10threvision,ICD-10)中的标准;②美国国立 神经、语言疾病和卒中研究所 (TheNationalInstituteofNeurologicalandCommunicativeDisorders,NINCDS)与 AD 及相关疾病协会(TheAlzheimer’sDiseaseandRelatedDisordersAssociation,ADRDA) 制定的标准;③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 4 版 (the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MentalDisorders,4thedition,Revised,DSMIV))的标准。 上述 3 个标准都是当前国际公认的 AD 诊断标准,临床上可根据需要选择或互相参照 使用。其中美国 NINCDS-ADRDA 制定的标准中,将 AD 定义为很可能 AD(ProbableAD)、可能 AD(PossibleAD)和确定的 AD,操作性较好。应用该标准及相 关的诊断量表,AD 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可以提高到 90%以上[4]。 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对 AD 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可提供局部脑机能代谢的定量分析,有助于了解 AD 患者脑代谢下降的严重程度[5,6]。精神状态以及其他神经心理测试非常重要,测 试过程中要注意量表的选择以及测试方法的标准化。 尽管现在对于 AD 的诊断准确程度已较前有较大的提高,但诊断的鉴别有时仍然很困 难,其中主要的鉴别诊断包括下述 3 个方面: (1)早期痴呆与正常老化的年龄相关记忆障碍的鉴别:1986 年美国国立精神保健研究 所提出年龄相关记忆障碍(Age-AssociatedMemoryImpairment,AAMI),定义为“随年龄 增加出现的、非病理性的记忆力下降”。实际上,增龄性记忆力的下降除了原发性老化所致 之外,同时也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这其中存在部分重叠(overlap)。但 AAMI 的神经心理测 试大都正常。 (2)与某些原发精神症候群,尤其是与抑郁症的鉴别:抑郁症患者许多时候在临床表现 出同 AD 病人相似的记忆力下降,但其神经心理测试往往正常。而 AD 患者,尤其性格内 向者,可能出现抑郁症的表现,通常很少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征象,抗抑郁症的治疗,可能 改善情感,但认知的障碍不会有所改变。 (3)与只限于某一方面认知障碍疾病的鉴别:许多全身以及脑部的疾病都可出现认知障 碍的表现,但大都只限于某一方面的认知缺陷。 在进行痴呆诊断时,两个方面的思路可能是有益的,有 Cummings[7]等提出的一 种方法是,首先鉴别皮层性和皮层下痴呆。AD 属于皮层性痴呆。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疾病 的早期运动神经功能损害的有无来考虑痴呆的分类。AD 早期具有认知行为学的改变,但 躯体功能尚好,运动神经功能检查正常。AD 病人常常能继续打网球或其他运动,即使无 法得分。其他许多有认知障碍的疾病大都会表现出特异性运动神经损害症状,例如血管性 痴呆通常伴有偏瘫、步态困难、语言障碍等症状。 2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目前 AD 实验动物模型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AD 的机理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 已有的 AD 动物模型包括非转基因模型和转基因模型两大类。非转基因 AD 模型种类繁多, 包括有物理(手术、电、热等)和化学(神经毒剂如鹅膏蕈氨酸、使君子氨酸、河豚毒素、中 药樟柳碱、AF64A 等)损毁胆碱能神经元[8~11]、氯化铝诱导[12~14]、自然衰老 [15]、SAM 系老化鼠[16]、神经纤维缠结模型[17]、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rotein,βAP)脑内注射等。 转基因 AD 小鼠模型的研究是近年 AD 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主要集中在淀粉样蛋 白前体(amyloidproteinprecusor,APP)转基因模型上[18,19]。其方法是将选定的待 转录的 APPcDNA 基因片段注射到受精卵雄原核内,再将受精卵移植到假孕的母鼠宫腔内。 形态学的研究表明该小鼠内出现了许多 AD 的病理学特征的改变——包括细胞外 βAP 蛋白 的沉积、神经炎斑、突触的丢失和小胶质细胞增生等。 在以前的绝大多数 AD 动物模型中,无论是转基因模型还是非转基因模型都有尚未解 决的问题:即只是针对 AD 病理的某一方面来造模的,只能模拟 AD 诸多病理变化中的一 个侧面。相比 AD 的多成因发病和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来说,均有较大的差距。例如,转 基因模型的问题目前只能针对单一的 APP 基因进行。但 AD 是一种多基因关联性疾病,已 经基本肯定包括第 21、14、19 和 1 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与 AD 发病有关[20]。同时 转基因动物还存在难以重复、外源性基因表达不稳定和成本昂贵等问题。特别是在选择转 入的基因片段、启动子以及母代小鼠种系等方面均存有分歧[21],尚需进一步研究。因 此,我们提出建立复合 AD 模型的思路。我们尝试建立一种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合并脑 迈耐特基底核(nucleusbasalisofMeynert,nbM)损毁的复合 AD 大鼠模型。它是在国内外 广泛使用的 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提供一个老化背景的基础上,再以鹅膏蕈氨酸 (ibotenicacid,IBO)损毁脑 nbM 模拟 AD 胆碱能功能缺失的多因素复合实验性 AD 大鼠模 型。我们认为这样的复合模型可能较以前的单因素 AD 动物模型更贴近 AD 复杂的病理变 化过程,尤其是更适合用于探讨中药多靶点作用机制和有效药物筛选的研究模型。我们已 有的部分研究提示,该模型在学习记忆、胆碱能和神经肽能系统等方面都表现出广泛的类 AD 的病理改变[22~24]。 3 中医病因病理、证候特点及防治原则 古代中医学中无“老年性痴呆”的病名,但类似痴呆症状的描述可散见于呆证、文痴、 武痴、善忘、语言颠倒、痴呆、癫证、狂证等病证中。《左传》谓:“不慧,盖世所谓白 痴”,“成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不知分家犬”。《内经》中有类似病证生 理病理方面的阐述,如《灵枢·海论》“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 怠安卧”;“肾主骨,生髓通于脑’。《灵枢·天论》“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怠, 故好卧……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晋代王叔和有脉象的论述,《脉经》云 “二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阴阳皆实者,此为冲督之脉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123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