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聚维酮碘溶液试析论文

2020-03-13发布者:青青草大小:783.71 KB 下载:0

在最近一段非常时期,人们对消毒产品的应用大为关注,由于使用不当和不当使用消 毒产品导致恶性事故发生,如过氧乙酸致人受伤、含氯消毒剂漂白高档衣物家具、消毒产 品误用致宠物死亡等事件,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消毒产品的刺激气味,引发了许多人过敏症 状和呼吸道疾病。消毒通常分为疫原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类,目前防"非典"除了发病区 采用疫原地消毒外,多数家庭及办公消毒应当采用预防性消毒。事实上现在许多机关、企 事业单位和居民在预防性消毒中,不仅没有认识到消毒药剂在杀菌消毒的同时不同程度地 存在着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一些普通场所消毒药水浓度越来越高等现象。 良好的家用消毒产品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广谱的微生物杀灭或抑制作用;象酒精和新洁尔灭对于病毒和芽孢的杀灭效 果很差。 2.对人体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无刺激和损伤;如过氧乙酸易刺激人的口腔、鼻腔 黏膜等,使呼吸道受损,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甲醛和戊二醛均对 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 般仅使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 消毒液冲洗干净才可使用。 3.不产生二次污染;如氯制剂在水中分解成次氯酸,在杀菌的同时也容易与其他有 机物中的碳源发生卤代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难以被自然环境降解的致癌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可在水中长期存在,造成水环境的公害与污染,由于目前大量氯系消毒剂被 用于社区、医院和家庭等场所的消毒,致癌物质导致的二次污染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4.易于稀释,使用简便,性状稳定;过氧乙酸和二氧化氯常用的是二元制剂,在使 用前需要临时配制,同时需要带橡胶手套防止烧手,稀释后的过氧乙酸在三日内必需用完, 否则杀灭效果大为降低, 5.不腐蚀家具家电,对衣物不损伤或漂白;如较高浓度含氯消毒剂不仅对人呼吸道 黏膜和皮肤有明显刺激作用,并且对物品有腐蚀和漂白作用,大量使用还可污染环境。 6.广泛易得,价格适宜。 聚维酮碘又称碘伏、强力碘。1964 年被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专门选定用于阿波罗航 天计划的太空实验室的消毒,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功一举闻名。聚维酮碘是目前唯一被收载 入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日本药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消毒产品,九八年又被收 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并被批准可用在医疗卫生、人体直接使用的消毒杀菌剂。 聚维酮碘现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广谱,无毒的杀菌剂,它具有极强的杀菌力和 广泛的杀菌谱。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绿脓杆菌、梅毒螺旋体、乙肝病毒、艾滋 病毒、阴道滴虫、芽孢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临床上常见的细菌进行的体外试验中, 几乎没有一种细菌不能被杀灭的。 聚维酮碘溶液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由于其对皮肤、黏膜无刺激作用,并可延长杀菌作 用至 2-4 小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临床手册》中已经有对于聚维酮碘在临床应用于皮 肤黏膜的消毒及方法有一定的说明,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聚维酮碘溶液的消毒浓度及应 用范围如下表所示:消毒对象消毒浓度(%)应用范围及方法 皮肤消毒 0.2~0.5 浸泡、刷洗和涂抹作为预防,可用于皮肤损伤面(烧伤、冻伤、 刀伤、擦伤等)感染的预防和治疗[3] 手术及伤口 0.05~0.1 注射及穿刺部位消毒,冲洗手术伤口[4,12] 空气消毒 0.4~0.5 用作室内空气喷雾消毒,1-2 次/天[2,14] 口腔消毒 0.02~0.05 拔牙后含漱,对牙周炎,鹅口疮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5] 阴道杀菌 0.02~0.05 冲洗,对阴道炎、性病的防治有较好效果[4] 眼部 0.02~0.05 冲洗或滴眼,治疗角膜炎、流行性结膜炎等[6] 饮水消毒 0.00075 滴加[7] 瓜果蔬菜和餐具 0.01~0.02 浸泡、冲洗 毛巾、衣物 0.25~0.05 浸泡、冲洗 护理 0.25~0.05 治疗 II 度烧伤创面、II 度及 III 度褥疮创面[8,10,11] 医疗器械 0.05 浸泡体温表、手术、手套、服药杯等[9,13] 聚维酮碘溶液在消毒浓度下对人体无毒副作用,5000ppm 的聚维酮碘溶液对家兔皮 肤、眼粘膜无刺激性,小鼠实验 LD50=2870,无致突变、致畸作用,不易产生过敏反应, 即使对于碘过敏体质的病人,也很少有过敏症状发生。有些消毒剂在贮藏时本身易被污染, 而聚维酮碘溶液无需灭菌保存,只要有碘的颜色就表明具有杀菌作用。全国百余家医药企 业具有聚维酮碘溶液的生产批文,常规使用 5%500ml 规格的聚维酮碘溶液,使用时可以 充分稀释,因此家庭及办公使用时的性价比较高。聚维酮碘对呼吸道无刺激,稀释后一般 不沾染衣物,不损伤家具家电,高浓度沾染后虽然会留下痕迹,但由于易脱碘,也较易处 理。但本品在长期光照和加热时不稳定,因此需要避光保存,有趣的是,当温度增加到 30 -40℃以内,聚维酮碘的杀菌效果可以明显提高。另外,聚维酮碘对于二价金属物有轻度 的腐蚀作用。[2,15] 聚维酮碘的特点是强力杀菌,毒性低,对人体和环境无刺激,且为广谱杀菌剂,使用 方便,价格适宜。相对而言,聚维酮碘溶液作为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 OTC 乙类 药物,由于国家对药品审批有严格的规定,成为"国药准字"的药品,是经过严格的审批程 序及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的产品,因此,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是有保证的。 事实上,聚维酮碘溶液不仅在现在这个非常时期应当为广大药学工作者所推荐,而且 今后应当作为常规的家用消毒、保健治疗药品而长期储备。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的用药安全性。方法参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综述。结果(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 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等。结论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为其选药时, 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的药物。 关键词婴幼儿用药安全 婴幼儿是指从 28 天~3 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用药 并不是单纯地将成人剂量减少。因为,药物在小儿体内分布有异于成人,第一是细胞膜通 透性的不同;第二是蛋白结合力的改变;第三是体液分布的差异。且小儿肝细胞酶系统发育 尚不成熟,肾功能不完善,其肾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较成人低,肾小管分泌,尿 浓缩,钠离子交换和酸碱平衡功能也差,年龄愈小愈不完善[1]。所以出现与成人不同 的各种药物反应。因此对婴幼儿患者除要求及时正确处理,熟悉一般用药规律外,还必须 掌握小儿用药特点。以下笔者对一些常用药与婴幼儿的关系作一概述。 1 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 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 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应用时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 小儿 3 日内未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应进行皮试,阳性者禁用[2]。 1.2 头孢菌素类使用前应作皮试,阳性者禁用。头孢曲松偶可致婴幼儿胆结石,但停 药后可消失。头孢菌素与高效利尿药或氨基糖苷类合用肾损害显著增强,与乙醇(即使很 小量)联合应用时,可引起体内乙醛蓄积,而显“醉酒样”反应[2]。 1.3β 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1.4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均对耳蜗神经有毒性, 幼儿慎用,如使用应减小剂量,且疗程不超过 7 天。奈替米星耳毒性较小,新生儿、婴幼 儿均可使用,但应掌握好剂量[2]。 1.5 四环素类该类药物除有肝肾损害以外,还可沉积于牙齿和骨骼中,造成牙齿黄染, 影响婴幼儿骨骼正常发育,因此 8 岁以下儿童应禁用[2]。 1.6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毒性低,可用[1]。罗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使用时 应注意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肝毒性、听觉障碍、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 麻疹)等,停药或减量可恢复,但患儿合并肝炎时,应禁用依托红霉素[2]。 1.7 氯霉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有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慎用[2]。 1.8 磺胺类对体内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的乳儿可致正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溶血性贫 血,应禁用。幼儿使用应注意大量饮水防止引起结晶尿。磺胺甲基异唑近报道过敏者较多, 慎用。 1.9 喹诺酮类该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婴幼儿应慎用。但也有不良反应低的报道 [3]。 1.10 其他类抗真菌类药对肝、肾功能损害大,慎用。乙胺丁醇婴幼儿应禁用。 2 驱肠虫药 2.1 阿苯达唑(肠虫清)广谱驱虫药,对肝肾功能有一定损害,2 岁以下儿童禁用,2 ~12 岁用量减半。2.2 甲苯咪唑 4 岁以下用量减半[4]。 2.3 哌嗪(驱蛔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 3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 3.1 解热镇痛类[6](1)非那西丁类:主要是指含有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可引起人 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对婴幼儿尤其敏感,禁用。(2)氨基比林:首要损害是粒 细胞减少,慎用。(3)阿司匹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慎用。对小儿易引起瑞氏综合 征,英国规定 12 岁以内儿童禁用。(4)扑热息痛类:相对安全,可用。 3.2 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等此类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抵制作用,12 岁以下 儿童禁用[7]。 3.3 镇痛药吗啡、芬太尼贴片:婴幼儿禁用。哌替啶(度冷丁):婴幼儿慎用。1 岁以内 一般不应静脉注射或行人工冬眠[2]。 3.4 抗癫痫药一般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是安全的,药物毒性反应轻微而且是可逆的,但 应在治疗中注意中毒表现,定期做血、尿常规等多项检查[8]。 4 呼吸系统用药 4.1 祛痰药氯化铵一定要计算好用量,大剂量可致恶心、呕吐,停药后反应消失。必 嗽平一般无不良反应,可用[1]。喷托维林(咳必清)有报道可造成呼吸抑制,故禁用 [9]。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成分,应注意剂量。 4.2 平喘药作为非处方药,不推荐儿童应用,儿童哮喘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类药物 的给药途径多种多样的,可以口服、静脉、喷雾吸入给药。喷雾和吸入给药具有速效性、 安全性和方便性。 4.3 来源于中草药的祛痰、镇咳、平喘药均须严格计算好剂量。 5 消化系统用药 5.1 抗酸药婴幼儿胃病较少见。西米替丁 8 岁以下儿童禁用[10]。 5.2 胃肠解痉药婴幼儿的急性腹痛,以肠道寄生虫、胆道蛔虫、阑尾蛔虫等多见,不 应轻易使用此类药物,避免延误病情,应在全面尤其是腹部检查后酌情应用[1]。 ; 5.3 助消化药乳酶生可用,但不与抗菌药合用。干酵母不良反应少,可用,但大剂量 可引起腹泻[2]。多潘立酮:婴幼儿血脑屏障功能未完全发育,可能引起神经方面的副作 用,1 岁以下慎用[11]。5.4 泻药一般来说,儿童不应用缓泻药,有些父母错误的认为 必须每天排便而给孩子使用泻药,这样可能会造成缓泻药依赖性便秘。如必须使用,应严 格掌握剂量,并配合饮食与运动治疗[12]。酚酞片:婴儿(1 岁以下)禁用,幼儿(1~ 3 岁)慎用[2]。 5.5 止泻药洛哌丁胺(易蒙停)1 岁以下婴儿应禁用。严重脱水的小儿不宜使用 [2]。蒙脱石散剂:疗效好,可用[13]。药用炭可影响儿童的影响吸收,婴幼儿如长期 腹泻或腹胀禁用[14]。妈咪爱:疗效确切,可用[15]。 6 抗贫血药 硫酸亚铁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致恶心、呕吐、上腹痛、腹泻等,可饭后服用 [2]。叶酸不良反应较少,可用[2]。 7 抗变态反应药物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盐酸苯海拉明、富马酸酮替芬等此类 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抵制作用,婴幼儿应慎用[16]。 8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 愈合不良等反应,因此婴幼儿应慎用[2]。 9 维生素类 9.1 维生素 A 长期大剂量可引起维生素 A 过多症,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婴幼儿 发生率最高,表现为骨痛、骨折、食欲不振、脱发、易激动等,停药 1~2 周可消失。 9.2 维生素 D 大量久服,可引起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骨 化等,婴幼儿为预防维生素 D 缺乏补充时,应掌握好剂量。 9.3 维生素 C 过量服用会产生胃肠道反应和肾、膀胱结石易于形成。 10 外用药由于小儿皮肤、粘膜面积相对较大,吸收功能强,注意剂量。鼻眼净治疗婴 儿鼻炎,能引起昏迷、呼吸暂停、体温过低,慎用。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可引起全 身水肿,慎用。阿托品滴眼剂:婴幼儿对此药中毒,滴时应压迫泪囊,以防止进入鼻腔吸收 而中毒,慎用。 11 其它类 锌制剂过量引起恶心、呕吐、发热、贫血等毒性反应。人参蜂王浆含有激素样物质, 服用过量,可出现儿童发育早熟现象。至宝锭、一捻金等儿科类中成药主要成分中含有朱 砂,服用过多易引起服痛、恶心、呕吐等汞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婴幼儿用药应注意如下 事项:(1)避免应用禁用药物。(2)需用慎用药物时,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用药,并应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中的药物反应。(3)注意给药途径及方法的选择,由于孩子吞 咽能力差,又不懂事,用药时很难与大人配合,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剂型。一般若无消化道 和其它影响孩子口服的因素,能以口服或局部用药较好,如口服不便可考虑肛门给药或其 他。(4)根据婴幼儿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正确计算合理的给药剂量。剂量不足不 仅会延误病情,还易产生抗药性,剂量过大又会引起不良反应。(5)无病时别乱服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大多数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要经过肝脏的解毒和肾脏的排泄。3 岁 前的孩子各脏器的功能尚不完善,如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不利。为了婴幼儿的健康,在 为其选药时,要根据药物的特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选用安全、有效、适量、可靠 的药物。 摘要:综述了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成果与进展,包括有效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 全方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复方活性部位与有效成分的药理追踪等。 中药复方是中医治病的主要临床应用形式,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 物质基础。进行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在阐明中医的方药理论,揭示中药的配伍规律和作 用机制,优化制剂工艺,制定质控标准,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等方面均具重 要意义。笔者就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 研究方法与途径 迄今,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无论在思路还是在技术与方法等诸方面仍处探索阶 段,不少作者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构思,如余亚纲的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系统分离与 鉴定的三元设计方案〔1〕,薛燕等提出的中药复方多成分经多途径协同作用的霰弹理论 〔2〕以及周俊的中药复方天然组合化学库与多靶作用机制〔3〕等,这些对于如何开展中 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关于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研究方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0 页,此文档共13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