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人尿液电导率变化管理论文

2020-03-15发布者:青青草大小:183.00 KB 下载:0

论文关键词:肿瘤;化疗;尿电导率 论文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化疗病人尿液电导率的变化以评价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方 法:对 122 例肿瘤化疗病人和健康人群标本配对,用 UF-5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尿电 导率。结果:肿瘤化疗病人和健康人群尿电导率配对 t 检验(t=5.83,Pt=5.83,P<0.01)两组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结论:尿电导率可以作为肿瘤化疗病人肾小管浓缩功能的一个评价指标。 由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许多肿瘤病人需要采用化 疗的方法来治疗浒多抗肿瘤药物如 DDP、MTX、CTX、IFO 以及亚硝脲类等药物可造成不 同程度肾功能损害-其代谢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 症状性血清肌酐升高或轻度蛋白尿,甚至无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以 DDP 最为明显。大剂 量 MTX 治疗时,其代谢产物沉积于肾小管而引起损害,故在化疗期间应定期检查肾功能。 尿液电导率对肾脏浓缩稀释功能有检测意义闭。所以监测肿瘤病人尿液电导率的变化可以 间接的反映出肾脏功能的受损情况。 UF-5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日本 Sysmex 公司近年推出的一套尿沉渣定量分析系统。 国内 UF-50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主要利用流式细胞原理,以激光散射强度,散射波幅度, 荧光强度和荧光波幅技术识别和计数尿中红细胞、白细胞等。但对于该仪器根据电导率测 定提供渗透值参数的报告不多见。据报道尿电导率与尿渗透压有密切的相关性。而尿渗透 压是评价肾脏浓缩功能理想指标。因此通过尿电导率可以间接了解肾脏的功能状态。本研 究应用流式 UF-50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对肿瘤化疗病人和健康人分别进行尿液常规检验,测 得尿液的电导率,通过比较来反应肿瘤化疗病人尿液电导率的变化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日本 Svsmex 公司生产的 UF-50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2 对象 来自我院化疗中心的肿瘤化疗病人 122 例;体检中心的健康人 122 例,均经询问病史, 体格检查和血、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肺、肝、肾疾病及高血压。对照采 用了 1:1 配对,将性别、年龄相同或相近的患者和对照配为一对。 1.3 方法 用一次性塑料尿杯收取上述人员的清洁中段尿,用 UF-50 检测,所有检验均在取样后 2h 内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将同性别,年龄相近的肿瘤化疗病人和健康人进行配对 t 检验,P<0.05。 2.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肿瘤化疗病人和对照组健康人数各 122 人,其中各组分别为男性 70 人, 女性 52 人;肿瘤化疗病人组年龄中位数为 46 岁,健康组年龄中位数为 45 岁。 2.2 参考值范围结果 通过表 1,我们可以看到健康组和肿瘤化疗病人组电导率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t=5.83,P20.9~ 4.8)ms/cm 和(t=5.83,P16.5~8.7)ms/cm。 2.3 两组比较结果 由表 2 可知,对两组进行配对差值 t 检验,P<0.01(t=5.83,P95%Ch:3.72~7.52),结果表明: 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健康组电导率中位数是肿瘤化疗病人组中位数的 1.5 倍。 3.讨论 UF-50 对尿液成分能做灵敏而精确,快速的鉴别和计数,且具有手工操作无法比拟的 重复精度和极低的互染率。根据文献报道:有利用 UF-50 测定电导率,用于糖尿病、尿崩 症的诊断治疗,也有助于预防结石疾病的发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肿瘤化疗 病人的应用目前还未见报道目。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化疗病人的电导率比健康人显著降 低,原因可能是由于肿瘤化疗病人远程肾单位功能受损,浓缩功能障碍,尿电导率可显著 降低,表示肾浓缩功能不全;反之,电导率的降低可作为肿瘤化疗病人肾脏功能状态的一 个较敏感的评价指标,为临床医学的治疗及对疾病预后判断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实验数据。 国内利用 UF-50 对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等进行参考值的测定有见报道,但对肿瘤化疗病人 和健康人尿液电导率进行参考值范围的测定未见有报道。本研究对肿瘤化疗病人和健康人 尿液电导率进行参考值范围的测定,对以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对尿液电导率的影响因素,有研究报道:尿液电导率与性别无关。但与年龄有关,老 年人电导率比年轻人明显降低。未见有其他因素影响尿液电导率的报道。本研究利用配对 研究的方法,对年龄和性别进行配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肿瘤化疗组和健康组的 可比性,因而单因素的分析,也可有较强的说服力。 本研究由于样本采集困难等原因,我们利用了 1:1 配对的研究方法,在样本量的选择 上,只有 122 对。今后,争取增大样本以验证本研究的结果。 论文关键词:阴沟肠杆菌;耐药性;药敏;骨伤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骨伤病人中感染阴沟肠杆菌的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抗感 染依据。方法:对 2006 年 1~12 月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其感染 率及耐药状况。结果: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 135 株,占分离总数的 8.9%。药敏结果显示, 阴沟肠杆菌对 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 而对特殊 B 一内酰胺类(t=5.83,P泰能等)和含酶抑制剂复合药耐药率较低,最低者是头孢哌酮,舒 巴坦(t=5.83,P10.4%),其次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5.83,P12.59%)。结论:阴沟肠杆菌已经成为骨伤病 人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且有 17.6%的菌株产超广谱 B-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内酰胺酶(t=5.83,PESBLs),对多种抗 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且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加强对阴沟肠杆菌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 的传播流行。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伤、器械性、侵入性治疗 手段的使用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目前该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革兰阴性菌之一。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不合理的使用,使该菌产生了一定量的产超广谱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内酰胺酶菌株, 临床治疗越来越困难。为了了解该菌的感染状况,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监控,给临床提供 抗感染依据,对我院 2006 年 1~12 月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率及耐药现状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35 株阴沟肠杆菌均分离自我院 2006 年 1~12 月门诊及住院病人,标本按《全国临 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和培养。 1.2 检测方法 细菌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 员会(t=5.83,PNCCLS)推荐的 Kirby-Bauer 法。鉴定细菌用生化反应管、M-H 琼脂及药敏试验中使 用的药敏纸片,ESBLS 菌株确正试剂均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产品。 2.结果 2.1 阴沟肠杆菌分离率 2006 年 1-12 月共收到标本 2644 份,阳性培养率是 57.34%。居前 6 位的细菌依次是: 金黄色葡萄球菌 227 株、表皮葡萄球菌 205 株、铜绿假单胞菌 154 株、阴沟肠杆菌 135 株、 大肠埃希氏菌 129 株和肺炎克雷伯菌 97 株。阴沟肠杆菌占阳性培养菌的 8.9%。ESBLs(t=5.83,P+) 菌株占阴沟肠杆菌的 17.6%。 2.2 耐药率 ESBLs(t=5.83,P+)阴沟肠杆菌和 ESBLs(t=5.83,P一)阴沟肠杆菌对 17 种抗菌药物耐药。 3.讨论 阴沟肠杆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可以引起伤口感染Ⅲ。从资料 中可以看出,阴沟肠杆菌已成为主要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这与张瑞霞报道的感染者常见 病原菌种类中阴沟肠杆菌的位次是一致的。其原因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我院收治的病人 有相当一部分是开放性骨折,其骨折时伤口已被污染,所处的环境又无法及时清创消毒: 还有一部分病人在基层医疗单位治疗效果不佳或感染后人住我院;抗生素广泛不合理的使 用造成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株的出现。阴沟肠杆菌是卫生部确定的主要产 ESBLs 菌株之一, ESBLs 是由质粒介导的、能赋于细菌对头孢菌素类和单酰胺类以及青霉素抗生素耐药的一 类酶引。由于许多产 ESBLs 菌株在常规的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药敏试验中对某些抗生素表现敏感,而在感 染病人体内却表达为临床意义上的耐药,由此常常造成治疗的失败。故加强 ESBLs 菌株的 检测并控制它的传播非常重要。我们用表型确正试验对阴沟肠杆菌中产 ESBLs 菌株进行检 测,发现 ESBLs(t=5.83,P+)菌株占阴沟肠杆菌的 17.6%,说明我院阴沟肠杆菌产 ESBLs 菌株感染 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药敏结果可以看出,在我们所选择的抗生素中,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对细菌的耐药 性要小于不添加酶抑制的单一相对应的抗生素;ESBLs(t=5.83,P+)菌株的耐药性要大于 ESBLs(t=5.83,P-) 菌株对同一种抗生素的耐药性;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50%的抗生素有头孢哌酮,舒巴坦、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米诺环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和头孢哌酮。 由于存在 ESBLs(t=5.83,P+)菌株体外’所以肾脏容易受到损害,临床上可表现为药敏试验和临床不一致,故 Es-BLs(t=5.83,P+)菌株的药敏结果要慎重 对待。亚胺培南以前是抗 ESBLs(t=5.83,P+)菌株的首选药物,现在也有 36.36%的耐药性。其他抗 菌药物敏感性较差。 综上所述,阴沟肠杆菌已成我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它有 ESBLs(t=5.83,P+)菌株和 ESBLs(t=5.83,P-) 菌株之分,ESBLs(t=5.83,P+)菌株有多重耐药性,因此实验室要加强阴沟肠杆菌 ESBLs(t=5.83,P+)菌株的 检测与报告。临床要根据不同的菌株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 ESBLs(t=5.83,P-)菌株变为耐药株, 防止 ESBLs(t=5.83,P+)菌株在医院的传播与流行。 论文关键词:复方丹参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脑梗死;药物经济学 论文摘要:目的:评价两种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将 123 例脑 梗死患者随机分两组,A 组 62 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 25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 静滴,2 次/d;B 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l,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0m1 静 滴,2 次/d。两组疗程均为 2 周。结果:观察疗效,药物 A 组经济学评价率为 83.9%;B 组为 65.6%。A 组成本效果比为 24.B 组成本效果比为 5.27。结论:复方 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 笔者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及治疗方法 2004 年 6 月~2005 年 6 月收治的 123 例脑梗死病人,其诊 断标准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疗效评定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 的标准。所有的病人均经头颅 CT 或 MRI 证实,只有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深 昏迷,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严重高血压(t=5.83,P收缩压超过 200mmHg 以上)者,均不作为人选标准。 123 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62 例,其中男性 40 例,女性 22 例,年龄 47~78 岁,平均 62.6 岁,发病就诊时间 7d 以内,平均 4.7d,其中基底节梗死 28 例, 额叶梗死 11 例,小脑梗死 3 例,枕叶梗死 5 例,颞叶梗死 9 例,脑干梗死 6 例;临床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 分 11 例,12~17 分 18 例,24 分以上 8 例。对照组 61 例,男 39 例,女 22 例,年龄 49~81 岁,平均 60.7 岁,发病到门诊就诊时间 7d 以内,平均 3.9d,其中基底节区梗死 31 例,额叶梗死 8 例,小脑梗死 3 例,枕叶梗 死 3 例,颞叶梗死 12 例,脑干梗死 4 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6~11 分 9 例, 12~17 分 16 例,18~23 分 26 例,24 分以上 10 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年龄、性别、 病程、既往史与伴发病及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无显著 性差异(t=5.83,Pp>0.05)。两组病人均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 组银杏达莫注射液 25ml 加入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静滴,2 次/d,连用 2 周;B 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 20m1,加入葡萄糖注射液 500m1 静滴,2 次/d,连用 2 周。 1.2 治疗效果评定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入院后第 2 天清晨及治疗 10d 后清晨空腹抽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有关指 标。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出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减少 91%~ 100%,病残程度 0 级为基本痊愈;评分减少 46%~90%,病残程度 1~3 级为显著 进步;评分减少 18%~45%为进步;评分减少 17%以下为无变化。数据采用(t=5.83,P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P<0.05 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1.3 成本的确定 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不仅指药物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实验检测、仪器耗损、劳动力 损失等一系列费用。本文仅就药物费用进行探讨,为使分析结果具有参考意义,选取 本年度中标药品价格进行分析。合计 A 组为 2013.76 元,B 组为 3450.8 元。 1.4 效果的确定 效果指所关注的特定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本文以两种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总有效 率作为评价指标,A 组为 83%,B 组为 65.6%。 1.5 成本一效果分析 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方案的成本效果以及每增加一个效果单位所需要花费的费用增值 分析:△C/C△E=(ca-Cb)/(Ea—Eb)E=(t=5.83,Pca-Cb)/(t=5.83,PEa—Eb)目的在于寻找达到某一效果时较小成本的方案(t=5.83,P药 物)。 1.6 敏感度分析 为求验证不同的假设或数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由于研究观察到的四点估计值,通过 二项分布原理对两组总有效率估测其 95%的可信区间,A 组和 B 组分别为 84%(t=5.83,P95% 可信区间 75%~93%)和 66%(t=5.83,P95%可信区间 54%~78%),按总有效率的最高和最低 在 A 和 B 两组进行不同组合的敏感性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价评分比较 两组之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明显差别(t=5.83,P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 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5.83,PP<0.01)。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A 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5.83,PP<0.05)。 2.3 两组疗效比较 A 组总有效率为 83.9%,与 B 组有效率 65.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83,PP<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病人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全部病人治疗期间均进行出凝血检查,未见异 常。 2.5 成本效果分析 增值分析表明,A 组需多花 91.14 元才可以比 B 组产生多一份疗效。 2.6 敏感度分析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2 页,此文档共2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