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肢体多处骨折治疗分析论文

2020-03-15发布者:青青草大小:242.52 KB 下载:0

[论文关键词]多发骨折;早期;内固定 [论文摘要]目的:报道多发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优点。方法:系统回顾 2000~2006 年早 期手术治疗的 60 例多发骨折,分析了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60 例 中,58 例疗效优良,2 例疗效差(1 例因血管吻合失败而截肢,1 例骨髓炎)。结论:早 期有效的内固定手术对多发骨折病例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和机器的发展,创伤日渐增多且严重而复杂。多发性骨关 节损伤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四肢骨折尤为常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000~2006 年手术治 疗的 60 例肢体多发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早期内固定治疗肢体多发性骨折具有疗程短、 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3 例,女 17 例。年龄 11~68 岁,平均 31.5 岁。其中 20~50 岁 45 例,占 75%。致伤原因:交通伤 43 例(71.7%),压砸伤 12 例(20.0%),坠落伤 5 例 (8.3%)。其中开放性骨折 40 例(55 处),占 66.7%,关节内骨折 15 例(20 处),占 25.0%。60 例骨折共 130 处,平均每人 2.17 处。其中失血性休克 12 例,颅脑损伤 15 例, 内脏损伤 5 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5 例 6 处,合并主要血管损伤 5 例 5 处。 1.2 治疗方法 130 处骨折中 118 处行内固定术,其中急诊手术 52 处(44.1%),1 周内手术 60 处 (50.9%),3 周内手术 6 处(5.0%)。手术方法有切开直视下复位,钢板镙钉固定,克 氏针、斯氏针固定,外固定架固定,髓内针及交锁髓内钉固定等。术后行早期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60 例均获随访 6 个月~3 年,平均 18.6 个月。根据疼痛、骨折愈合、畸形、负重功能 及关节活动度等指标判定治疗结果,优良 58 例,差 2 例。 2.2 并发症 下肢高位截肢 1 例,系吻合血管失败致肢体坏死所致;1 例并发骨髓炎;畸形愈合 2 例;骨折不愈合 3 例(二次手术植骨后愈合);钢板取出再骨折 1 例;关节功能差 2 例; 术后并发肺炎 2 例,应激性溃疡 1 例;无压疮及典型脂肪栓塞综合征、静脉血栓形成等并 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多发损伤具有致伤能量大、机制复杂、伤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护理难等特点。 受伤者多为青壮年劳动者(本组 20~50 岁者占 75%)。因此,多发骨折的及时诊断、早 期正确处理,对挽救生命、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均显得非常重要。 3.1 诊断与治疗应同时进行 多发骨关节损伤患者的特点是病情急且重,损伤部位多,开放伤与闭合伤并存,不同 脏器损伤的症状、体征混在一起,患者又常主述不清,医护人员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开放 伤、明显伤上,加之患者病情变化快,所以临床上需边抢救边诊断,边诊断边治疗,故可 能出现误诊和漏诊。而单侧肢体多发骨折脱位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接诊医生细心认真、责 任心强、经验丰富。正确处理好“急救、诊断、治疗”三者关系,做到急救与诊断相配合, 诊断和治疗良性重复,全身系统检查与局部重点检查相结合,减少误诊,降低医原性失误。 3.2 内固定的时机越早越好 只要病情允许,手术应早期进行,争取一次多处骨折的稳定固定,利于防止骨折端出 血、器官衰竭、感染等并发症,便于护理和早期康复治疗。本组 60 例均在 3 周内手术,其 中 1 周内手术 55 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证实了多发骨折早期内固定的优点。 3.3 内固定方式的选择应个体化 多发骨折内固定方式选择除考虑骨折部位、类型外,还需考虑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 肢体的软组织情况。只要能同时满足骨折固定稳固,软组织及骨折部位血运损伤小、操作 简单且手术时间短这三个要求的内固定材料和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分析本组临床 资料笔者体会到邻近关节或涉及关节处的骨折病情复杂,复位固定要求高。内固定材料的 选择要根据骨折类型和伤情的具体情况而定,决不能刻意追求某一种方式的固定。长管状 骨骨干的内固定理念已被公认为要强调保留局部软组织血运、骨折处解剖复位和相对稳定 的生物力学原则。钢板接骨术具有直接复位、固定牢固、早期关节活动的优点,曾取得良 好的临床疗效,但在大范围临床应用的同时出现了如应力遮挡、血运障碍及直接愈合难等 缺陷。所以对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及钢板内固定手术创伤大、破坏骨折块血运,不宜采 用。但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术中避免大范围骨膜下剥离,尽量保留骨折块血运,钢板固 定仍有确切疗效,本组多例股骨、胫骨骨折用钢板固定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梅花针固 定也存在骨折旋转、分离、易断针等问题。带锁髓内钉固定具有适用范围广、创伤小、固 定牢固、并发症少的特点,但靠近长骨远端且裂隙延伸至关节处时、缺乏软组织保护的胫 骨开放骨折、儿童股骨干骨折及青少年骨干骨折仍是带锁髓内钉固定的相对禁忌证,而适 用于外固定器或钢板固定。 3.4 软组织损伤的正确处理 多发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对开放性骨折初期的清创处理非常重要,是预防感染、 保障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外露骨质用健康的软组织覆盖,应避免张 力较大的一期绝对闭合创口,根据病情选择一、二期创口闭合。术前、术中、术后全身及 局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和正确的创口引流是保障创面愈合、减少感染的重要环节。 [论文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论文摘要]目的:更好地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方法:2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 毒患者,根据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相关治疗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 例死亡,19 例临床治愈。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早期诊 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将我院收治的 20 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的治疗体会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 例患者中,男 12 例,女 8 例,年龄 16~65 岁,以感染为诱因发病 14 例,胰岛素 停药 4 例,2 例以昏迷首发。其中诊断 2 型糖尿病 8 例,1 型糖尿病 12 例。患者血糖均为 16.8~33.5mmol/L,血 pH 值 7.0~7.18 例,7.2~7.312 例,尿酮体为++~+++。根据 WHO 标准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 方法 1.2.1 均给予静脉补液,根据脱水程度及心肺功能,最初 1~2h 给予 0.9%生理盐水 1000~2000ml 快速补液,如果存在心功能不全则减慢输液速度;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液体 量,减轻高糖及酸中毒状况,直到纠正脱水、维持循环功能。 1.2.2 小剂量补充胰岛素:给予胰岛素 0.1U/kg,且每 1~2 小时测血糖及尿常规,根 据血糖下降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如血糖下降幅度达到胰岛素治疗前水平的 30%,或平均 下降 3.9~5.6mmol/L,可维持原滴注速度;若血糖无肯定的下降,提示患者对胰岛素敏感 性低,胰岛素剂量应加倍,若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则患者会出现低血糖反应,可给予酌情处 理,当血糖降至 13.9mmol/L 时,改为 5%葡萄糖液静点,并加入胰岛素(每 3~4g 葡萄糖 加 1U 胰岛素)。 1.2.3 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开始时血钾可能正常或偏高,但随着血容量增加,治疗 1 ~4h 后会出现低血钾,故治疗开始后如果尿量>30ml/h,给予静脉补钾,3g/d,并监测血 钾,同时注意血钠、血氯。 1.2.4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开始治疗时并不用补碱,随着液体量增加酸中毒会改善,过 早补碱可加重脑水肿,若血 pH 为 7.0~7.1 时可给予 5%碳酸氢钠注射液 250ml 静点,监 测血气,pH 为 7.2 时即可停止补碱。 1.2.5 治疗诱因:感染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昏迷的患者在除外脑 血管疾病外,积极进行上述治疗,意识清醒者鼓励多饮水。 2 结果 19 例患者纠正酸中毒,临床治愈出院,1 例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 3 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 代谢紊乱,以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 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 发生与糖尿病类型有关,与病程无关,1 型糖尿病有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倾向,2 型糖 尿病在有急性感染、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治疗、饮食不当(过量或不足、食品过 甜、酗酒等)、胃肠疾病(呕吐、腹泻等)、创伤、手术、妊娠、分娩、精神刺激等可出 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时可无明显诱因。胰岛素缺乏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发生的基础 [1]。胰岛素缺乏时伴随着胰高血糖素持续升高,葡萄糖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抑制能力丧失, 胰高血糖素对刺激(精氨酸和进食)的分泌反应也增大,进一步加剧高血糖,使肝脏的酮 体生成旺盛,出现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其他升糖激素包括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 素在酮症酸中毒发生中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持续补充小剂量胰岛素既可以有 效地抑制酮体生成又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且可随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病情轻的酸中 毒患者,脱水不明显,无循环衰竭,意识清楚者可皮下注射胰岛素,并鼓励多饮水直至酮 体消失;病情较重者,除积极补充胰岛素、补液外,要预防脑水肿、心肌梗死、肾衰等。 充分补液更是治疗的又一关键环节[2],严重失水血容量减少,加上酸中毒引起的微循 环障碍,可发生周围循环衰竭,最终出现低血容量休克。血压下降肾灌注量降低,当收缩 压低于 70mmHg 时,肾滤过量减少引起少尿或无尿,严重时发生急性肾衰竭。严重失水、 血液黏稠度增加、渗透压升高、循环衰竭以及脑细胞缺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出现神 经元内自由基增多,信号传递途径障碍,甚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裂解和线粒体失活,细胞 呼吸功能及代谢停滞,可引起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由嗜睡 至昏迷),长期缺氧可引起脑水肿甚至脑梗死。治疗时如过快提高血 pH 值,也可加重组 织缺氧,诱发脑水肿,危及生命[3]。血钾和血浆渗透压在补液过程中降低过快会带来各种 危险,所以在给予有效补液的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中毒及其他对症治疗也很重 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急,个体差异大,治疗时也应个体化,且需密切观察病情 变化,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长 期严格控制血糖,提高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加强自我护理意识,不能随意停用或 减少胰岛素剂量及降糖药物,持之以恒,随时到正规医院调整治疗方案,使血糖值保持在 正常范围[2]。总之,要全面积极治疗糖尿病,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把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 质量。 [论文关键词]婴幼儿;淋病;壮观霉素 [论文摘要]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妇女感染淋病多无症状,易被 忽视,而这些无症状病人更具危险性,可成为带菌者继续传播,如不及时治疗、控制,直 接传给下一代,则造成了婴幼儿淋病的逐渐增多。近年来成人淋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中 青年男女中,发病率更为显著,加之目前抗青霉素淋病菌株增多,淋病菌对抗生素产生了 耐药性,使一些孕产妇及其配偶患上了淋病后,未能进行彻底的治疗及治愈,而使刚出生 的婴幼儿患上了淋病。婴幼儿患上淋病主要原因与其婴幼儿父母有淋病史有密切关系,加 之婴幼儿生殖器官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更容易被感染。我院共收 治婴幼儿淋病 24 例,均选用壮观霉素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同时对染上淋病的孕产妇及配 偶或淋病患者亦用此药,加强治疗,临床观察效果好,价格便宜,无副作用,对消灭传染 源,避免婴幼儿患上淋病起重要作用,是当前治疗淋病的一种理想药物,值得推广。 淋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人数最多的性传染病,妇女感染淋病,多无症状,易被忽视, 而这些无症状病人更具危险性,可成为带菌者继续传播,如不及时治疗、控制,直接传给 下一代,则可造成婴幼儿淋病逐渐增多。我院共诊治婴幼儿淋病 24 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婴 6 例,女婴 18 例,4~6 个月 9 例,2~3 个月 8 例,1 个月 4 例,出生后 10~ 20d3 例。 1.2 临床表现 24 例婴儿共同特点:哭闹、睡眠欠佳、尿频,尤其是排尿时哭叫严重。6 例男婴主要 表现为尿频、包皮及龟头红肿;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呈“糊口”现象;“糊口”现象;18 例女婴除了尿频 外,外阴和阴道口红肿,从两侧阴唇间流出黄绿色黏稠脓性分泌物,6 例女婴并发直肠炎、 肛门周围红肿、糜烂、有脓性分泌物流出;2 例男婴及 4 例女婴同时伴有双眼睑红肿及流 黄绿色黏稠脓性分泌物。 1.3 实验室检查 取分泌物涂片和细菌培养革兰染色,镜检中可见多形核白细胞内淋病双球菌。 2 治疗与结果 24 例婴幼儿治疗均选用壮观霉素(淋必治)治疗,按月龄公斤体重给予 0.25~ 0.50g,按病程长短给予用药 4~7d,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局部处理。用 1∶10001000 高锰酸钾液 清洗会阴部,对 6 例伴有淋病性角膜炎婴儿用 0.9%生理盐水洗眼部分泌物,用红霉素软膏 轻涂入眼睑部。经上述治疗症状逐渐消失。用药 1 周后复查淋病菌均转阴。本组 24 例进行 了 6~12 个月随访,未见复发。 3 讨论 淋病是由奈瑟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女性与男性患者同房,其感染率 90%,有少数患者被感染后不出现症状或症状轻微,成为淋病带菌者,通过感染传染对方。 淋病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基本被消灭,80 年代又重新出现,并且逐年蔓延,尤其在中青年 男女中发病率明显上升,直接威胁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本组调查 24 例婴幼儿传播途径, 一种是通过母亲垂直传播,本组 24 例中出生 10~20d 发病婴儿 3 例,占 12.5%,另一种 是水平传播 18 例,占 75%,追问病史其父母均有不洁性交史。以上说明婴幼儿染上淋病 特点,主要与婴儿父母有淋病史有关。加之婴幼儿的生殖器官发育不成熟,防御机能不够 健全,特别是女性婴儿容易被感染,由于幼女(幼儿)外阴鳞状上皮薄、无角化、雌激素 分泌又少,阴道上皮缺乏糖元和酸性杆菌,不能维持阴道内应有的酸度,因此易受淋球菌 侵袭。由于患儿双亲感染后,未彻底治愈,日常生活不注意消毒隔离而使婴幼儿直接与间 接被感染。 关于淋病防治问题,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社会道德教育、性伦 理、性知识教育。及时发现淋病患者,规范治疗和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及行为规劝,不仅 可以消除现患的疾病,而且可以通过配偶或性伴的追踪,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并促进患者 减少再次感染的危险,防止传给下一代。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国外发现抗青霉素淋球 菌株后,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也报道过耐青霉素菌株。临床观察目前用青霉素治疗 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组病例中,大部分曾用过大剂量青霉素无效而转我院诊治。追问患 儿双亲也曾应用过上述常规药物,未治疗彻底而造成淋病传播给下一代。因此,对染上淋 病的孕产妇及其配偶要加强淋病治疗,定期复查,采分泌物涂片,直到未发现淋球菌可初 步判断治愈,这样才能消灭传染源,避免幼儿患上淋病。 我院对婴幼儿选用壮观霉素治疗同时,对孕产妇及成人也应用此药进行治疗,直到分 泌物涂片未发现淋球菌才可判断为临床治愈。临床观察壮观霉素治疗淋病效果好,价格便 宜,值得推广。 [论文关键词]应用写作教学改革高职护理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 要。笔者根据当前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教改思路。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8 页,此文档共36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