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诗经卷耳原文及翻译_诗经卷耳注释

2020-03-25发布者:郝悦皓大小:58.97 KB 下载:0

诗经卷耳原文及翻译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译文 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神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 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长悲伤。 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诗经卷耳注释 ⑴采采:采了又采。毛传作采摘解,朱熹《诗集传》云:“非一采也。” 而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则认为是状野草“盛多之貌”。卷耳:苍耳,石竹 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 ⑵盈:满。顷筐:斜口筐子,后高前低。一说斜口筐。这句说采了又采 都采不满浅筐子,心思不在这上头。 ⑶嗟:语助词,或谓叹息声。怀:怀想。 ⑷寘(zhì)zhì)):同“置”,放,搁置。周行(zhì)háng)):环绕的道路,特指大道。 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⑸陟:升;登。彼:指示代名词。崔嵬(zhì)wéi)):山高不平。 ⑹我:想象中丈夫的自称。虺隤(zhì)huī tuí)):疲极而病。 ⑺姑:姑且。酌:斟酒。金罍(zhì)léi)):金罍,青铜做的罍。罍,器名,青 铜制,用以盛酒和水。 ⑻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久思念。 ⑼玄黄:黑色毛与黄色毛相掺杂的颜色。朱熹说“玄马而黄,病极而变色 也”,就是本是黑马,病久而出现黄斑。 ⑽兕觥(zhì)sì) g)ōng)):一说野牛角制的酒杯,一说“觥”是青铜做的牛形酒器。 ⑾永伤:长久思念。 ⑿砠(zhì)jū)):有土的石山,或谓山中险阻之地。 ⒀瘏(zhì)tú)):因劳致病,马疲病不能前行。 ⒁痡(zhì)pū)):因劳致病,人过劳不能走路。 ⒂云:语助词,无实义。云何:奈何,奈之何。吁(zhì)xū)):忧伤而叹。 诗经卷耳赏析 《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其佳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 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 子”诸说,都把诗中的怀人情感解释为单向的;另外,日本的青木正儿和中国 的《诗经》专家孙作云还提出过《卷耳》是由两首残简的诗合为一诗的看法。 这些看法反映出对《卷耳》篇章佳妙布局认识不足的缺陷。 《卷耳》四章,第一章是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后三章则是以 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 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诗人坚决地隐去了“女 曰”“士曰”一类的提示词,让戏剧冲突表现得更为强烈,让男女主人公“思怀” 的内心感受交融合一。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 耳被弃在“周行”——通向远方的大路的一旁。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 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 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 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 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 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但与二、三章相差 很大。这类《诗经》中经常用的手法称为单行章断,比如《召南·采蘩》《召 南·行露》《周南·葛覃》《周南·汉广》《周南·汝坟》等诗中都有此类手法。 这类手法是合唱形式的遗存,可以想像这是幕后回荡的男声合唱。其作用是 渲染烘托诗篇的气氛,增强表演的效果。 《卷耳》的语言是优美自然的。诗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当时的民谣套语。 《周易·归妹三·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女承筐,无实”正与 《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 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 是《诗经》的起兴手法的一例。诗人善于用实境描画来衬托情感。旅途的艰 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嵬”“高冈”“砠”等词 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的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 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 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对这种悲愁的心态 提示。全诗的最后是以一种已类化的自问自答体收场的:“云何?吁矣!”它既 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 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它本身成 了历代诗人吟咏的好题目。《卷耳》为中国诗歌长河中蔚为壮观的一支—— 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深远影响光泽后世。徐陵《关山月》、张仲素《春 归思》、杜甫《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 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多多少少体现了与《卷耳》一脉相承 的意味。 诗经卷耳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注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 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 思念,至于忧勤也。”余冠英《诗经选》云:“这是女子怀念征夫的诗。”陈子 展《诗三百解题》说:“《卷耳》,当是岐周大夫于役中原,其妻思念之而 作。”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