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1876年贝尔发明了什么_贝尔的发明贡献

2020-03-25发布者:郝悦皓大小:60.80 KB 下载:0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 电话机是美国人 A. G. 贝尔于 1876 年发明的。他用两根导线连接两个结 构完全相同、在电磁铁上装有振动膜片的送话器和受话器,首先实现两端通 话。但通话距离短、效率低。1878 年出现了炭精送话器,使电话机送话器 效率大大提高。受话器结构也有改进。最早的电话机是磁石电话机,靠自备 电池供电,用手摇发电机发送呼叫信号。1880 年出现共电式电话机,改由 共电交换机集中供电,省去手播发电机和干电池。 1891 年出现了旋转拨号 盘式自动电话机,它可以发出直流拨号脉冲,控制自动交换机动作,选择被 叫用户,自动完成交换功能。从而把电话通信推向一个新阶段。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出现了按键式全电子电话机。除脉冲发号方式外,又出现了双音 多频(DTMF)DTMF))发号方式。随着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双音频按键电话机已逐步普 及。电子电话机电路正在向集成化迈进,话机专用集成电路已广泛用于话机 电路各组成部分。各种多功能电话机和特种用途电话机也应运而生。到 90 年代初,已有了将拨号、通话、振铃三种功能集于一块集成电路上的电话机 。 随着话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直接用话音“拨号”的新型电话机也正在出现。 电话工作原理 电话通信是通过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并利用“电”这个媒介来传输语言 的一种通信技术。两个用户要进行通信,最简单的形式就是将两部电话机用 一对线路连接起来。 当发话者拿起电话机对着送话器讲话时,声带的振动激励空气振动,形 成声波。 声波作用于送话器上,使之产生电流,称为话音电流。 话音电流沿着线路传送到对方电话机的受话器内。 而受话器作用与送话器刚好相反--把电流转化为声波,通过空气传至人 的耳朵中。 这样,就完成了最简单的通话过程。 电话基本功能 电话机设置在电话通信起点和终点的用户侧,是电话网的用户终端设备 。 现代的电话机能够方便地实现终端用户之间的呼叫和通话,是经过一百多年 来许多人的研究和无数次的改进而形成的。尽管它们的式样千差万别,但一 般都有如下基本功能: 1、声电互换 因为要进行快速的、远距离的通信,不能直接传送声音,而必须先把声 音变成电信号(DTMF)即以电作为载体), 到对方后再把电信号还原成为声音。 2、摘机识别 当主叫方拿起电话机时,交换机应有能知道“有人要打电话”的功能,以 便交换机做好接续准备。 3、发送信号 自动电话机正是通过发送拨号信号来指挥电话交换机的工作,并进而建 立两个电话机之间的连接的。 4、响铃 即在对方来电话时,电话机能以铃声告诉主人:“有人来电话了。” 5、电接续 电话机中,实现这五大功能的部件依次是:送受话器、叉簧、拨号盘(DTMF)或 按键盘)、电话铃和电话回路。 电话主要分类 有线电话 电话机具有将终端的音波转换为电子信号,通过电话线传送到远距离的 对方,同时将对方传送来的电子信号再生为语音(DTMF)音波),使其通话的功能, 以及发送可从多个对方中选择的信号(DTMF)拨号脉冲),告知对方的呼叫音等功能。 电话机由将语音转换为电流发送到电话线的送话机、将对方传送来的电流还 原为语音的受话机、呼叫对方的拨号或按钮、发送呼叫音的铃声、将这些连 接在电话线上执行其功能的线路网等组成。送话机内有装满碳素颗粒的小箱 子,其前方有薄硬铝合金振动板。振动板根据语音振动,振动碳素颗粒,碳 素颗粒传导电流,随着颗粒的接触程度,电阻发生变化,生成语音电流。受 话机接受对方的语音电流后,在线圈上生成语音电流引起的磁力,振动铁振 动板,发出声音。 无线电话 无线环路-无绳电话 电话子母机数字无绳电话 模拟无绳电话 移动电话手机 小灵通(DTMF)无线电话) 智能电话 随着 IT 技术的不断的飞速发展,嵌入式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 本世纪初出现了一种带个人数据助理(DTMF)PDA)的电话机“智能电话”。 智能电话除了有完整的固定电话功能外,通常还具有大容量的名片管理 功能、来去电管理功能、防止电话骚扰(DTMF)电话防火墙)功能、企业集团电话名 片(DTMF)内部名片)管理功能,以及辅助办公的许多功能,比如:日程安排、便笺、 日历、计算器等功能。早期的智能电话通过拨号上网,具有一定的信息交换 能力,实现了发送短信、接收文字信息的功能。随着固网智能电话在中国近 十年的发展,其处理能力加强,逐渐的增加了智能手机(DTMF)Smartphone))具有的 功能。 智能电话已有通过因特网上网的能力及较强的多媒的体功能。可以进行 网络浏览、音视频的播放、具有电子书、电子相框等功能。同时智能电话在 辅助办公、辅助营销、娱乐等方面的功能也有了大大的加强。在对传统固定 电话颠覆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多的商务功能和 PDA 功能。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