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金史的基本介绍

2020-03-25发布者:郝悦皓大小:65.06 KB 下载:0

金史的概述 《金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 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 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 1261 年), 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 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 1343 年),才决定“各与 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 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元朝脱脱等主持编修的《金史》,是宋、辽、金 三史中编撰得最好的一部,具体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 、 费著、商企翁,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 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 奏皆他属笔。从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 年)三月开始编撰,至第二年十一月成 书。全书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有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 七十三卷。记载了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 (1068 年),下至金哀宗天兴三 年(1234 年)蒙古灭金,共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 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 金史的评价 优点 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 也比《元史》高出一筹。《金史》编得好,是由于原有的底本比较好,及金 朝注重史书的编纂工作。 学者们一般认为,《金史》在二十四史中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不能与 《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比美。但是,在元末所修三史中却是最 好的一部。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说:“《金史》叙事最详略,文笔亦极老洁, 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廿二史札记》卷 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 “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仓促成书者不一样,所以本书首尾 完备、条例整齐、简约而无疏漏、周赡而不繁芜,在宋、辽、金三史之中, 是最为完善的。”确实,与宋、辽二史相比,其优点是比较突出的。首先,在 编纂体例和内容方面,便有许多超越前史的独特之处。如《金史》不但记载 了金建国以后 120 年的历史,而且为了专门叙述金太祖先世的生平事迹,回 顾了女真族建国前的历史,从而保存了女真族早期历史的珍贵材料,备受今 人重视;在各《本纪》的末尾,设立了《世纪补》一篇,专门记述了几位未曾 即位称帝,而被后代追认的几位皇帝的事迹,这在体例处理方面十分得体, 为后代修史者所继承;此外,《金史》在最末尾专立《金国语解》一篇,用汉 语标出了表现在官称、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语称谓,是参照释 读《金史》及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金史》还根据具体需要,创立 了《交聘表》,以编年体表格的方式记述了金朝与邻国(如宋、西夏、高丽) 的和战及来往关系,形式新颖,内容清晰。 其次,在史料剪裁及记述方面,处理也比较得体。对重要历史事件、人 物一般记载比较详细,从而反映出其历史全貌,避免了像《宋史》那样详略 失当、比例失调的现象。记述历史事实也比较客观审慎,因而,真实性是比 较可靠的。特别是本书的表和志,使用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将金朝的典章 制度比较系统、全面地记载下来。如《礼志》、《乐志》、《舆服志》、 《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等。 史料的积累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肃顺。唐代时 称靺鞨。五代时,契丹称黑水靺鞨为女真。女真从始祖函普到乌雅束八代, 尚无文字,那时自然谈不上史事的记载。到阿骨打建立金国以后,最初也无 文字。阿骨打的侄儿、金大将完颜宗翰喜好访问女真老人,多得先人遗事。 后来,女真统治者逐步吸取汉族文化,设立国史院,置监修国史等史官,开 始编撰史书。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 年),令完颜勖与耶律廸延掌国史。完颜 勖等就把宗翰了解到的从始祖以下十帝的事,综合为三卷。金熙宗皇统八年 (1148 年),完颜勖等又进《太祖实录》二十卷。金世宗时,修《睿宗实录》。 世宗让修史的人拿着修好的《睿宗实录》去请教老臣彀英,彀英为之更正了 不少错误。所以金代的“实录”是比较详实的,从世祖函普起,到哀宗守绪, 共十九代,大致都有记载。其中固然有一部分是追述的,不尽可靠,但都是 金朝人追述的,比后世人的追述要真实些。金亡以后,“实录”均存于顺天的 张万户(张柔)家。张曾任金经略使,后来投降蒙古,并为前驱,1233 年,参 加攻金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之役。城破后,张柔“于金帛一无所取,独入史 馆,取《金实录》并秘府图书”。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 年),张柔把《金实 录》献给朝廷。元世祖的谋士刘秉忠、王鹗等都曾先后请修《金史》。元英 宗时,又修过一次《金史》。有了上述编撰的基础,到元顺帝时,自然有了 丰富的史料,也能很快成书。 在这之前,金末文人元好问(欲之)曾想利用金实录撰修金史,未能实现。 但所传中州集及壬辰杂编,保存了不少他蒐集的金史史料,这两部书也为修 撰金史之所本。又,金末文人刘祁(京叔),目睹金的亡国,他从汴京辗转两 千余里,回到故乡浑源以后,写了归潜志一书,记载了作者所熟悉的人和事, 对了解金末文人及社会情况有极大参考价值。故元史馆的臣僚说:“刘京叔归 潜志与元欲之壬辰杂编二书,虽微有异同,而金末丧乱之事犹有足徵者焉。” (金史卷一一五完颜奴申传)这些都为修金史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在元人 修的三史之中,金史要算是较好的一部。 与辽相比,金代修史制度要完善得多。有记注院,掌修起居注;秘书监设 有著作局,掌修日历;还有国史院,掌修实录和国史。其实录编修最为完备, 太祖以下除卫绍王、金哀宗之外,均有实录;除此之外,还有记载金朝先世的 《先朝实录》3 卷;生前未称帝,死后追加尊号的世宗生父睿宗、章宗生父显 宗也都有实录;此外还修有国史,包括皇帝本纪及功臣列传;金宣宗时,因害 怕蒙古军的再次进犯,金由中都(今北京)迁往开封,这些历史文献也随之携 至汴京。汴京被蒙古军攻克之后,当时依附于蒙古,并参与了攻汴战斗的汉 族地主军阀张柔颇具远见,在其他蒙军将士争抢金帛财宝时,他却来到金史 馆,将金朝实录及其他秘府图书运回了家中。这些图书文献在中统二年 (1261 年)被献之于朝廷。天兴三年(1234 年)正月,蒙宋联军攻克蔡州,金朝 灭亡了。元朝建立后,金朝遗老王鄂不但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了修辽、金二 史的建议,而且开始着手搜集、整理金代的历史资料。卫绍王朝没有实录, 现在卫绍王本纪中的材料都是中统三年王鄂收集的;金朝迁蔡州之后,史书记 载中断,也是因为王鄂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著有《汝南遗事》4 卷,才得以 将这一段亡国的历史始末记载下来。因而金代历史文献保存得比辽朝多而且 完整,加上金朝其他文人也注意搜集金代史实,如金末文人刘祁著《归潜 志》、诗人元好问著《壬辰杂编》(今已佚)等也保存了不少金代史实。可见 元末修《金史》,既有实录、国史为根据,又有王鄂等人的搜集、补缀,还 有刘祁、元好问等人的著作可直接资以参证,其所依据与《辽史》纂修时所 据要丰富多了。加上这些资料又已经过不少人的加工整理,使编纂者易于着 手,这与《宋史》撰写时面对一堆数量庞大、毫无整理的原始材料又不一样。 于是《金史》比辽、宋二史高出一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历次修《金史》,除依据张万户献上的实录外,还有就是金朝末年两位 学者的著述,即刘祁的《归潜志》和元好问的《壬辰杂编》。金亡以后,元 好问以编史为己任,听说《金实录》在张万户家,就向他表示,愿修金史, 希望看到《金实录》,但没有如愿。不过,他没有灰心,并且说:“不可令一 代之迹泯而不传。”于是就在家里著述,“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摭所闻, 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名之为“野史”,即《壬辰杂编》 一书。刘祁的《归潜志》也是元代编写《金史》的主要史料之一。元好问和 刘祁二人亲身经历了金末的丧乱之事,书中所论都是耳闻目睹,且二人文笔 又好,所以《金史》中有关金末历史的记载,写得十分生动,使人读之历历 如见。 正因为元末《金史》的成书经营很久,同《宋史》、《辽史》的仓促成 书不同,所以有高下之分。《四库全书总目》中赞扬《金史》说:“首尾完密, 条例整齐,约而不疏,瞻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这个评价是不错 的。例如书中对金代战争的记述,既生动、又不冗繁。金代的战争比较多, 如果一一铺叙,容易写得繁琐冗长。而《金史》中只是把每一件大事在一两 个主事人的纪、传中详述,对其他事和人,只是在其他纪、传中从侧面加以 补充。这样就能有纲有纪,条理井然。金建国前的抗辽战争的河店一战,是 完颜阿骨打亲自率领攻打的,《金史》就在金太祖本纪里详述了此次战役。 后来。金追获辽朝皇帝,又掳取宋朝皇帝,则在大将宗翰、宗望的传里记述 了这两件事。 在编写体例上,《金史》也有创新。书中的本纪第一卷,不是从金太祖 阿骨打开始,而是以《世纪》为开始,追述阿骨打以前十代的事迹,便于读 者对女真先世在氏族部落时的社会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本纪的最后一卷, 又增加了《世纪补》,用以记述熙宗的父亲景宣帝、金世宗的父亲睿宗、金 章宗的父亲显宗。这三人原来都是大臣,只是由于他们的儿子做了皇帝,不 便列入诸臣传,所以又立《世记补》。这种体例,后来为《元史》、《明 史》所效法。《金史》里还可以看到《交聘表》,这是用表格形式把金与宋、 西夏、高丽等国和战,以及它们之间的往来诸事,一一记录下来,读起来一 目了然。 《金史》以“实录”为依据,史料翔实可信。如在记述金与辽的往来和征 战中,对金统治者所用的诈谋诡计等,都能如实地叙述;对金朝统治阶级的残 暴、荒淫、互相倾轧,也能比较充分地揭露。 《金史》的志书内容比较详细,共有三十九卷,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弱。 其中的《河渠志》、《兵志》、《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五种 写得不错,能反映出金朝社会的基本特征。 当然,《金史》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有的重要人物没有列传,甚至无记 载。如金初建策阿骨打称帝的渤海人杨朴,是阿骨打身边重要的谋臣,金建 国之初,“诸事革创,朝仪制度,皆出其手”,这样重要的人物为什么在《金 史》中只字未提呢?大约不会是疏漏,而是不愿把阿骨打称帝这件开创金朝 基业的事,说成是渤海人的主意。有的重要事情没有记载,如天会十年 (1132 年)金立的伪齐迁都汴,十二年(1134 年)金、伪齐合兵伐宋等,都是金 国大事,《金史》中一概不书。此外,《金史》列传中的人名杂乱,一人多 名或译名不一的现象很多。 百衲本影印的元至正刊本(其中八十卷是初刻,五十五卷是元朝后来的覆 刻本),是现存金史最早的本子。 金史的编辑推荐 《金史》还比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关于女真及其 有关各族早期的情况,多不见于其它史籍。《金史》的志比较详细,为我们 研究金代名项制度、行政区域、自然现象等,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2 页,此文档共4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