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旧唐书有什么作用

2020-03-25发布者:郝悦皓大小:61.12 KB 下载:0

旧唐书的重要作用 赋税制度 《旧唐书》在研究我国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等方面。也是一部十分重要 的史书。关于唐朝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有比较翔实的记载,给 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尤为可贵的,是《旧唐书》的志里,保存了 内容相当丰富的我国科技史的资料。在《历志》和《天文志》里,有著名天 文历法家李淳风和僧一行制定的《麟德历》和《大衍历》的比较完整的内容 。 《五行志》一卷,列举各地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还有不少反映民生困苦、 工商业状况和国内外交通方面的资料。《地理志》四卷,记载了全国边防镇 戍的分布和兵马人数,并以天宝十一载(752)疆域为准,分道叙述了各地州县 设置和户口等情况。《职官志》三卷,不少文字是照抄《唐六典》,并记载 了代宗永泰二年(766)时官品的变革。《舆服志》一卷,记载唐代帝、后、王、 妃以及百官按品级规定的车舆、衣冠、服饰制度,用以区别贵贱士庶,是封 建等级制度的体现。《经籍志》二卷,以开元盛世为准,记录了经、史、子 、 集四部的存书。志序还扼要叙述了安史之乱后直至后梁迁洛期间国家书籍的 残损情况。《食货志》二卷,比较集中地记载了唐代田制、赋役、钱币、盐 法、漕运、仓库乃至杂税、榷酤等有关经济史资料。《刑法志》一卷,记载 了唐代法典律、令、格、式(见律令格式)的制订过程,并有关于执行情况的 概略叙述。总的说来,《旧唐书》诸志集中了不少有价值的 历史资料,但也 存在着错讹和重大遗漏。 地理学 在《贾耽传》里记录了他所著作的《陇右山南图》和《海内华夷图》等 地理学上极为珍贵的资料,这是中外地理学家研究古地理学的难得的记录。 但《旧唐书》的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它出自乱世,又出自众手,成书迅速, 因此不免有些粗率。有时转抄的痕迹也很明显,甚至一件公文,在纪和传里 同时抄进,造成了不应有的芜杂。因为编史队伍的不稳定以及互不通气,竟 至出现某些人物同时并列两传的情况,如《杨朝晟传》就同时列在卷一百二 十二和卷一百四十四两处;《王求礼传》和《丘神绩传》也有类似情况。难怪 北宋初年有人要否定,由宋、欧诸名家另写一部。但若由此把这部书全盘否 定,甚至革出正史之列,也是不公平的。历史毕竟已给予《旧唐书》坎坷的 命运,使它无端沉没了约五百年。 在北宋编撰的《新唐书》问世以后,《唐书》始有新旧之分。《新唐 书》通行,该书受到冷遇。南宋初年刻印之后久无印本。明代中叶,有人在 吴中张、王两家分别获得宋版《唐书》的列传和纪志。嘉靖十七年(1538), 余姚闻人铨等重刻《旧唐书》,但传布不广。清乾隆时,《旧唐书》始复刻 重印于世。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不少残缺和相互歧异之处。清人罗 土琳等撰《旧唐书校勘记》六十六卷,可供参看。百衲本《旧唐书》是用南 宋绍兴刊本残存的六十七卷,配以闻人铨本影印的,也是最好的版本。中华 书局 1975 年出版的校点本比较通行。 旧唐书的贡献影响 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 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比如对唐顺宗朝王叔文集团当政时期的政治改革 措施记载比较具体。唐穆宗以后的本纪,虽然内容芜杂,但也记载了不少有 价值的史料,如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里较详细地记载了宠勋起义、 黄巢起义的情况。昭宗、哀帝本纪则较详细地记载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 官专权的情况。因为《旧唐书》记事详细明确,所以司马光着《资治通鉴》 的《唐纪》部分,大抵采用《旧唐书》。 《旧唐书》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如《吕才传》、《卢藏用 传》分别登载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贾耽传》登载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 志的表奏。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旧唐书》记述唐代少数民族以及外国的情况,超过以前各史,保存了 唐代民族政策与对外关系的史料。 《旧唐书》编撰所遵循的指导原则是纂修须按于旧章,即忠实于唐代遗 留下来的原始资料,对历史事实的记载完全按照当时人的思想认识,这样就 真实地反映唐代不同时期的思想认识和时代风貌。 由于《旧唐书》的这些优点,所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又如,在傅 奕、狄仁杰、姚崇等人的传中,登载了他们反对佛教的文章,从中可以考见 唐代佛教盛行对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以及世俗地主反对佛教的斗 争。这类文章其中有些见旧唐书最早保存下来的。 [3]《新唐书》虽然在史 料上作了一些补充,特别是志、表以及唐后期的列传部分,但是《新唐书》 意在克服《旧唐书》记事繁杂的缺点,所以行文记事又过于简略,使读者不 易了解具体情况。《新唐书》还对《旧唐书》中保存的大量文章,进行了删 削、改写,这样就改变了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相比之下,《新唐书》在保 存史料方面是不能取代《旧唐书》的。 《新唐书》修成后,《旧唐书》就不再传世。直到明朝嘉靖年间,闻人 诠多方搜求,重新刊刻,才又流行于世。到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 才正式把新旧唐书并列于正史。在《旧唐书》完成一个世纪后的北宋仁宗年 间,又修了一部唐史,就是《新唐书》。当时的编修目的,一是为了吸取唐 代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一是为了通过修史,进行忠奸善恶的褒贬,因为 《旧唐书》褒贬或从于新意,以五代时期的思想认识来看待藩镇、忠义、叛 逆等问题,这是宋代儒家所不能接受的。《旧唐书》自有缺点,书又出自众 手,成功较速,未免疏漏。 旧唐书的考订之作 旧唐书校勘记 清·罗士琳等校 旧唐书疑义 清·张道著 旧唐书逸文 清·岑建功编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