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其它资料

高二生物生物圈知识点及复习方法

2020-04-07发布者:lisi大小:15.32 KB 下载:0

高二生物生物圈知识点及复习方法 生物圈(biosphere)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 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概念是由奥地利地质学家休斯(e.suess)在 1375 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地球上 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包括海平面以上约 10000 米至海平面以下 11000 米处,其中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绝大多数生 物通常生存于地球陆地之上和海洋表面之下各约 100m 厚的范围内。 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 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 生成物,如煤石油泥炭和土壤腐殖质等;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 物和水。 由此可见,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 自我调节系统。它的形成是生物界与水圈大气圈及岩石圈(土圈)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是: 第一,可以获得来自太阳的充足光能。因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其基本来源是 太阳能,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合成有机物而进入生物循环。 第二,要存在可被生物利用的大量液态水。几乎所有的生物全都含有大量水分,没有 水就没有生命。 第三,生物圈内要有适宜生命活动的温度条件,在此温度变化范围内的物质存在气态 液态和固态三种变化。 第四,提供生命物质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包括 o2co2nckcafes 等,它们是生命物质 的组成或中介。 总之,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地方均属生物圈。生物的生命活动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 循环,并引起生物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必需的能量和物质,就得适 应环境,环境发生了变化,又反过来推动生物的适应性,这种反作用促进了整个生物界持 续不断的变化。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 10000 米至海平面以下 11000 米处,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 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 100 米到水下 100 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 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 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 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 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 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 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 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 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 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 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 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 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 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 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 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 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