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备课网 > 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立志教学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4 10:33:49

 现今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少慢差废让有识之士痛心疾首,广大教师也苦不堪言,因此,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要效率,向45分钟要效益,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的应尽职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现略作小结,恳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教。

一、 勇于求新,不当保姆

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教师不能迷恋旧有知识结构,而只有汲取新知,探求新路才有出路,才能营造清新扑面的教学氛围。要想课堂教学高效率,首先必须是教师换脑筋,更新观念,真正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教学生学"的论断,从我做起,锐意改革,力争闯出一条教改新路。

1、不包办课文讲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此,我援引高中语文第一册中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缘由的怀疑为例,鼓励学生不迷信旧说,要敢于质疑。如《鸿门宴》中"与之同命"一句,课文注释为"同他拼命。之,指项庄。同命,死在一块儿、拼命",就有学生认为应理解为"与刘邦共命运。之,代刘邦。"我当场就表扬了他,并在课堂上及时组织讨论,同学们争论激烈,各执己见,老师因势利导,趁热打铁,终于让学生们形成了共识,学生们终于尝到了学术论争的乐趣。

2、淡化课堂注入,看重课前准备

高中语文教学常常追求课堂容量大,注入式的一言谈使得课堂教学几乎成了老师的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硬性注入。如果不改变这种添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与其苦口婆心重讲解,倒不如功夫在课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孩子摔倒了,狠狠心别去扶,让他自己爬起来,说不定他一下子就能自己走了。

一开始我还是心存顾虑,总以为讲的少了,漏掉的东西也就多了。后来,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帮小鸟挣出蛋壳,本是出于好心,哪知小鸟却很快死了。这个故事终于打消了我的顾虑,立志教改的决心更坚定了。高一有篇《景泰蓝的制作》说明文,因为学生们都没有见过景泰蓝,对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更是不得而知,常规教学难度很大。于是我就多方搜求,费了很大心血找来一只印花大腹细颈敞口瓷瓶,在课堂上对照课文,直观讲解如何制胎,如何着色,学生理解课文容易多了,也免去了教师讲解之苦。教师的精心准备换来的是课堂教学的游刃有余,事半功倍。

二、方法灵活多变,培养学习情趣

语文教学的新气象得益于教学思路的新变化,得益于教学方法的新尝试,全新的教学理念应贯穿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富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大胆试用新方法,课堂气氛一改往日的沉闷压抑,教的轻松,学的愉悦。

1、尝试愉快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就曾把兴趣看作优良教学的最重要的条件和手段,认为津津有味地学习的东西,能够很快地学会和巩固地掌握。他甚至认为,兴趣可以转化为学生的主动精神。我们老师应该成为这个理论的实践者。

在讲解诗歌的对仗方法时,为了让学生形象掌握对仗的特征,我就讲了一个尼姑试对还俗的故事:该尼姑有心还俗,便出一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全是宝盖头字,对出下联者便可娶她为妻,结果一个船工以"漂流湖海浪淘沙"而鸳鸯成对。我引导学生分析上下联,发现下联对仗并不工整,原来尼姑还俗心切,嫁错人了。

2.读写结合,举一反三

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读只能深入课文,但更要跳出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写,将对课文的理解、启示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我的一点尝试。我的作法是:结合课文内容,命题作文,向文索题,依文仿写。如下列作文题《读〈游褒禪山记〉有感》、《为蔺相如喝彩》、《朱自清散文二篇中的比喻》、《假如这条项链是真的》等等 。这种取材课文的写作方式既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课文,同时又借鉴了课文的写作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写作文也就成了一件不太难的事,可谓一石双鸟。

三、注重学科渗透,拓展知识空间

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材虽几经改版,但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所感叹的那样,课文可读性差,知识量信息量明显欠缺,教材内容严重滯后于时代发展的节奏,师生阅读兴味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增补一些新内容以弥补现有教材之不足,是很有必要的。

1、学科渗透,文理渗透,以课内补充课外,解决部分学生"吃不饱"的问题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辟,┅┅"让学生不囿于现有教材的框框,在博大而深邃的文化宝库中去渴求无限的智慧,在一切美好的追求中成长便应是我们老师的共识。

在充分利用配发的课本和补充教材的同时,我根据实际需要拓展同学们的视野,触类旁通。如引导同学们运用地理学上的冲蚀原理来解释《梦溪笔谈》中雁荡山的成因,讲解《芙 蕖》一文在复习初中《爱莲说》的同时,我深情地朗读了安徽作家陈所巨的《残 荷》,而教《鸿门宴》《六国论》《赤壁之战》则又须调动学生的历史知识,这就形成了开放的大语文教学方式。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介绍了这样一道数学题:"五雀六雁并重一斤,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问雀燕各重几何?"此题一出,全场沸然,学生们兴味十足自不必说,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思考起来。枯燥的文言词语解释与有趣的数学题联姻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

2 开设专题讲座,强化知识系列

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分册设几个单元,系统化的知识被化整为零,分解为可量化的知识点,散布于单个的课文及练习之中,在支离破碎的应试教育前提下,语文的整体文化魅力大打折扣。学生不仅应象守财奴那样去积攒零碎的知识,更应特别强调语文教学的系统化、系列化。鉴于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三复习阶段,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将相关知识由老师归纳和学生整理相结合使之条理化、系列化。如"中国古小说流变""唐代诗人的并称及风格流派""宋词的豪放与婉约"等等。容量大、线索清、特点明加上教师的知识底蕴,教学效果不言自明。

不仅如此,我大胆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查资料,理头绪,整理知识系列,如"词类活用变化多""文言句式知多少",学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学生以开放的思维视野将知识学活了,在老师这个领航员的帮助下学的轻松,学的愉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责编:杨粟梅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