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备课网 > 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04 10:38:12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阅读教学呢?它究竟具有怎样的地位、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语文课所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除了具有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的职能外,同时还兼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提高写作示范的功能,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按照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和现行语文(主要是高中)教学大纲的规定,语文课是重要的基础工具课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听、说、读、写这四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不能相互代替。”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这四者不能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这主要是因为听、说能力虽然也重要,也应下气力培养和提高,但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时间和众多场合随时都可进行实践和训练,而课上训练时完全可以少用些时间,与此相反,读、写能力则要在一定的识字基础上,主要靠上学之后养成。加之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更困难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中,二者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和时间。这是因为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输出。没有阅读的吸收和积累,写作就难以进行。所以,阅读应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阅读能力提高了,也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总之,只有切实认真地抓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才可能全面推动听、说、写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更为基础的能力训练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轻视或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叶圣陶先生曾说:“现在一说到学生国文程度,其意等于说学生写作程度。至于与写作程度同等重要的阅读程度往往是忽视了的……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循,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循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见《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叶老在50年前讲的“忽视”阅读的状况,今天虽有些改变,但并未发生根本转变,轻视阅读、轻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现今有必要进一步强调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改进阅读教学,努力开创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当前,语文教学中轻视或忽略阅读教学的现象有哪些表现呢?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

语文学界不少同仁认为目前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下列现象。

一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思想意义。

有些教师讲课,总过多的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每篇课文包含的思想意义作过详过细的分析,甚至引申开去讲很多道理,然而却很少甚至完全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去具体领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把这些思想意义深刻而生动地表达出来的。领会课文所包含的这些思想也是必要的,但问题是教师分析这些思想意义都不联系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可以光听分析而不看课文(其实课堂上学生没有或很少有自读课文的机会,因为时间多被教师的分析课文占去了),即使看了课文,也不求甚解。这样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学生读了课文,往往只能笼统地领略大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运用的,好在哪里,应当学些什么,多数仍然是茫无所知。

二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并过多地分析课文的具体内容。

不少教师讲解记叙文,常常用较多时间分析课文内容,诸如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发生在何时何地,是怎样发生的,后来有了怎样的发展,结局如何。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这些都离开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凭空作了不厌其详的分析。有些教师还常向学生提出一些很易回答的问题,学生不必过多思索随口就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缺少启发和引导作用,浪费了宝贵的阅读教学时间。有些教师讲解说明文,也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对一些具体的科学知识作条分缕析。但整堂课不学习语言文字,甚至连课文还理解不清楚,把阅读课上成了常识课,改变了初衷,这也是很令人费解的。还有些教师讲文言文也采用这种教法,用不少时间分析课文内容,有时还过多地介绍历史知识,作了不少内容方面的补充。而对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倒不怎么下功夫,没有教会学生读懂、讲清楚或背诵。

三是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有些教师讲课,主要着眼于课文的表现方法,用较多时间对表现方法作脱离课文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例如教读一篇小说,讲到人物,总是分析怎样写外貌、行动、语言和心理;讲到情节,总是分析故事怎样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讲到故事的环境,总是分析景物描写、衬托作用和象征手法。又如教读一篇散文,总是分析线索,悬念、比照、联想、铺垫等。不少教师喜欢用文学术语,甚至在一篇课文的分析中,能用上的术语就都用上了。有的教师还把一般性文章当作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这样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学生只能记住几个抽象概念,很难真正体会到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进行多种生动描述的。上述三种现象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和阻碍了阅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责编:杨粟梅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