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公检法文职 > 江西

2019江西省考招警行测技巧:浅谈细节型题目解题方法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5-25 09:22:45

 一、认识细节型题目:

细节型题目的问法,通常是以下说法符合/不符合文意的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等,选项通常是针对所给的文段中的某些信息进行加工,让我们去判断选项的正误。所以首先学员们首先得快速的判断出题型特征,和主旨观点类题目区分开,因为细节型的解题方法和主旨类题目是不同的。

二、了解常见选项设错类型:

细节型题目的选项通常会有很多常见的错误类型,我们如果熟知这些选项设错类型就可以非常好的帮助我们了解选项并快速判断其正误。

1、无中生有:指选项把材料中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在题目中主要体现为原材料中没有提及这层意思或信息,但是选项中体现出来了。另外一层很多出现的情况是,选项无端把题干的两个信息作了比较,比如A比B更快,更好,更优等,而原文中并没有体现比较性的信息,这种也是经常在选项中出现的情况,需要学员仔细查看原文到底有没有这层比较。

2、正话反说:指选项的设置和原材料作者的意思正好相反或相悖。

【例题】由于蚕丝特有的化学特性使绣品难以在四川潮润的气候下长期保存,所以在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绣品极少,无法以考古的方法来追溯蜀绣的起源。但是,蜀绣仍以其他形式留下了吉光片羽。1986年,在成都三星堆遗址上出土了一件距今约4800年的青铜立人像,该铜人身穿龙纹礼衣,礼衣上有复杂的龙纹、兽纹、变体云纹雷纹。以当时的纺织工艺水平,这些装饰花纹不可能是纺织机织出来的。由于其纹样的表现手法和1974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刺绣残痕一致,所以最有可能是用锁绣法绣制的,这一推断将蜀绣的历史上溯到了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锁绣法起源于蜀绣

B.早期的蜀绣大多用于礼衣的制作

C.青铜立人很可能身穿的是刺绣礼衣

D.难以通过出土绣品的制作工艺推断其年代

【解析】正确答案C。该题的问法即可快速判断为细节型题目,对应的选项就要快速去找原文对应信息。A、B两项查找发现并没有原文信息与之对应,所以这两项不正确。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类型。D选项定位原文查找信息:“这一推断将蜀绣的历史上溯到了与中原夏朝文明同时代的古蜀三星堆文明”。所以该选项的说法与原文信息完全相反,属于正话反说的错误类型。

3、绝对表述:选项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或者从表述方式上看比较绝对的选项。当出现一些绝对化的词语或者表述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和原文进行仔细比对。

绝对化的词:一定、必须、最、必然等

绝对化的表述:除了A不能B,只有......才,只要......就

4、偷换概念:指将一些貌似一样的概念进行偷换,实际上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

5、混淆范围:指选项扩大或缩小了材料中某些概念的范围,导致表述出错。如把部分国家扩大到全部国家。

【例题】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海尔曾经做过实验,发现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与一般词汇时,脑波无明显差异,而普通人的脑波则表现出不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前者负责辨识字的语言皮质以及负责赋予字义的边缘系统的连接出了问题。正因如此,他们的情感较常人淡薄,在面对痛苦时不会引发焦虑,甚至对于恐惧没有感受。犯罪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暴力犯罪者通常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人,他们无法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或同情别人,亦很难受到良心谴责。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喜欢虐待、生性残忍的人没有同理心

B.普通人与暴力犯罪者的脑波有所不同

C.暴力犯罪者在辨识文字时往往存在困难

D.难以受到良心谴责是缺乏同理心者的特征之一

【解析】正确答案D。A选项对应原文:“那些暴力犯罪者通常是这种缺乏同理心的人”,原文说的是通常是,而A项拿掉这两个字,就使得该说法过于绝对,所以属于绝对表述的错误类型。B项看似正确,实际上,该说法存在严重问题,就在于虽然原文提高普通人和犯罪者脑波确实有差异,但是有它的前提范围,就是在辨识富有情感意涵的词汇与一般词汇时,出现这种差异,但B项去掉前提直接说他们存在脑波不同,显然有误。属于混淆范围的错误类型。这种错误类型在细节型题目中也比较多的出现过,而且很多时候具有较大的迷惑性,因为该类型选项的说法本身原文中有相对应的原话或者意思相近的表述,但我们往往自己忽略的原文中出现这句话还有个前提范围。出题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设错,迷惑考生。C项对应原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前者负责辨识字的语言皮质以及负责赋予字义的边缘系统的连接出了问题”,显然这里说的是...边缘系统连接出现问题,并不是C项所说的辨识文字存在困难,两者概念不同,所以是偷换概念的错误类型。偷换概念的错误类型在细节型题目当中,也比较具有隐蔽性,还是因为很多选项的某个词语增减个别字,看似和原文相同或者表述差不多,但实际上,某些重要的语句或者词语,增减或者改写了之后,可能就会和原文所写的概念发生不同,就会造成偷换概念的错误出来。而我们往往习惯自己默认某些词汇的替换好像是正确的或者无所谓的。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