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长理公考培训 > 公考申论

新华网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新规的“转向”意义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2-09 11:02:23

   GDP增速、招商引资规模、财政收入增加……这些虽然直观但是冰冷的数据将不再成为考核地方领导干部的唯一指标。

 
  中组部近日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完善各项评价指标、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加强对政绩的综合分析等硬要求,透露出不再以GDP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凸显了对盲目举债搞形象工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等政绩冲动行为进行问责到底的坚决态度和整治信号。
 
  长期以来,各地发展的政绩评估指标,一直是围绕着GDP增速、投资规模和财政税收等偏重反映经济数量和增长速度的指标。而地方领导干部的任用考核,GDP数据也最有"发言权"--GDP发展的快,领导就提拔的快。这种单一片面的考核标准往往诱惑领导干部盲目崇拜GDP,违背经济规律,背离地方实情,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导致"地方债务"滚雪球、"面子工程"泛滥、对生态资源环境先污染不治理然后"拍屁股走人"等现象频发。
 
  此次出台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体现了中央通过转变地方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推动发展方式改变的决心,将使一些地方官员意识到,原来低水平重复和破坏生态的低质量粗放发展在考核上将被大打折扣,从而倒逼各地加速优化产业结构转型。政绩考核新规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重塑全体领导干部政绩观的指挥棒,有望对过去不正确政绩观进行全面矫正。
 
  新考核方法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由此可见,民生、环境这些不直观、难以量化却跟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环节将被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无疑让群众更有发言权。
 
  领导干部工作干得好不好,考核的标准是否公平合理,群众的切身感受就能印证。新的考核办法从长远看要有利于地方经济和生态的发展,有利于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对提高民生发展、改善民生幸福指数都具有重要意义。归根到底,只有和群众切身感受相统一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才最有说服力。

责编:谢青青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