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编制 > 备考资料 > 中学

2019湖南教师招聘:教师招聘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2-19 23:42:38

 西洋音乐的传入与学堂乐歌的发展

(一)学堂乐歌
1.定义
学堂乐歌是我国19世纪末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当时称唱歌或乐歌)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内容
◆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爱国思想;
◆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
◆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国民教育”的军歌;
◆呼吁妇女解放、鼓励男女平等;
◆鼓励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
◆向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
3.曲调特点及来源
曲调特点:旧曲填词。曲调来源:多取材于日本、欧美的流行歌曲填词。
4.社会意义
学堂乐歌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五线谱和西方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乐歌运动”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1.沈心工
沈心工,名庆鸿,心工是其笔名。上海人,中国音乐教育家,是我国第一批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人之一。他针对各年龄段孩子的特点编写乐歌,歌词简明易解、浅而不俗、意味深长。
代表作
◆填词歌曲:《竹马》《体操—兵操》等;
◆创作歌曲:《革命必先革人心》《春游》《黄河》《军人的枪弹》《采莲曲》《铁匠》《卖布》《赛船》等。
2.李叔同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少年时代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多才多艺,尤喜书法篆刻。1901年秋考入南洋公学,1905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入东京美术学校,主攻油画,兼学钢琴、小提琴和作曲。1906年在日本编印出版了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同年组织了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被尊为“弘一法师”。临终前写下“悲喜交集”四字之绝笔。他的人生可以用少年风流倜傥、青年为人师表、中年皈依佛门之“三部曲”来概括。
李叔同编创乐歌的主要手法是借景抒情,选编的曲调得体,歌词秀美,富于韵味。他是最早介绍贝多芬的人。
代表作
◆填词歌曲:《送别》《祖国歌》《西湖》《春景》等;
◆创作歌曲:《春游》《留别》《早秋》等。
3.曾志忞
曾志忞(1878—1929年)号泽民,又名泽霖,生于上海。曾志忞的音乐活动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致力于开发普及音乐的社会活动,发起组织了“亚雅音乐会”,创办了“上海贫儿院音乐部”。
▲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有《练兵》《游春》《扬子江》《海战》《新》《秋虫》等作品,编印了《教育唱歌集》。
▲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最重要的贡献,出版了《乐理大意》《唱歌及教授法》《乐典教科书》(此书是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音乐全书》《和声略意》并发表论文《音乐教育论》。他在我国早期音乐教育中起到较大的积极作用。

责编:李思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