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编制 > 备考资料 > 幼儿

湖南幼教招聘:理论综合第六篇第一章第四节历史唯物主文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4-11 12:03:47

 第四节历史唯物主文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一)历史唯物主义使社会历史观成为科学

社会历史观,即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观上的具体表现。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现象、过程和诸种关系的总称。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

社会意识是指人类精神活动和现象的总称。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法律、道德观念、哲学理论、科学理论、宗教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等理性的和感性的社会精神活动。从本质上讲,人的一切意识都是社会意识。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过程。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基本立场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本质,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

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历史的过程”,就是说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可以用科学的精确方法加以考察的。

2.社会规律的特点

(1)从形成机制上看,它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而人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新的为自然运动所不具有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规律就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

(2)从起作用的方式看,是人的自觉活动的规律,是在人的参与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实现的。

(3)从表现形式看,社会规律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而不是动力学规律),统计学规律揭示的是一种必然性和多种随机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所以人们不可能准确地预见社会事件的发生,而只能预见社会发展的大概趋势(不能做到动力学规律那样准确的预测)。

二、社会基本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生产力的含义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实际能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能力,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客观物质力量。生产力所体现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

2.生产关系的含义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物质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致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社会经济基础又称为社会经济结构。

2.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和设施的复杂系统。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积极的、能动的。第一,在服务方向上,具有“为我”与“排他”的双向作用。

第二,在服务的方式上,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这种方式来实现的,采用“强制的”和“非强制的”两种方式。

第三,在服务的效果上,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促进作用,一种是阻碍作用。(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社会生产力直接联系,生产力的进步首先作用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然后再通过经济基础作用于上层建筑。在生产力的推动下,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是不断变化的,上层建筑是相对稳定的,当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新的上层建筑建立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也日益发展起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就变得不适合了,矛盾就会越来越激化。上层建筑则成为阻碍经济基础变革的力量,提出变革经济基础的要求。因此必须变革旧上层建筑为新上层建筑,新的上层建筑便会以自身的力量促进新的经济基础取代旧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又转化为基本适合了,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三、阶级、国家和社会革命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阶级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分工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基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阶级之所以成为阶级,归根结底取决于它的经济方面。这是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

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是根据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不同政治地位划分的。阶层是根据人们所掌握的生产资料的数量不同而划分的。

(二)国家

1.国家的起源

阶级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中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和表现,这是国家产生的阶级根源。

社会根源:最初的国家就是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它对基本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对多数人的剥削统治,并使之固定化、合法化而建立起来的。国家的产生又与社会管理职能的独立化密切相关,这是国家产生的一般社会根源。

2.国家的实质

国家是一个阶级范畴、政治范畴。国家作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权力机关,就其实质而言,是阶级统治和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是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上层建筑。

(三)社会革命的根源和实质

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就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问的矛盾,生产力则是它的终极动因。

社会革命的实质是进步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革命的首要标志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到革命阶级手中。

四、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

(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杰出人物及其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又承认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既包括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包括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表现有:

(1)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2)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策划者、指挥者。

(3)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2.普通个人的作用

肯定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也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

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

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主要根据是:一方面,任何杰出人物首先都是作为普通个人而存在的,尔后才发展成为比普通个人更为特殊的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另一方面,普通个人的活动场所是杰出人物的诞生地。

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三)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1.杰出个人与群众的关系

(1)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

(2)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

2.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1)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负责的观点;一切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2)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工作方法,它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理论依据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原理,也是群众观点的体现和应用。

五、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一)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指人的根本属性,也是支配其他属性的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一,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属性是社会性,因此,,人的本质只能是社会性。

第二,人的社会性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多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

第三,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人的本质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第四,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二)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是作为价值客体的人满足价值主体的人的需要的关系属性,人是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的统一。人的价值,包括人的需要、人的活动能力和价值目标,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人的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具有社会历史性,这是人的价值区别于物的价值的根本特点。作为个人的价值包括:个人的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需要的满足;个人的自我价值,即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既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价值),又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

责编:李思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