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编制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湖南省教师招聘考试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4-25 19:33:0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出现的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其作者是(  )

A.昆体良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苏格拉底

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创始人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涂尔干

D.沛·西能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对人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是(  )

A.环境

B.教育

C.遗传

D.社会活动

4.经常被人称为危机期的年龄阶段是(  )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5.因材施教原则针对的(  )

A.天才儿童

B.后进生

C.特长生

D.每个学生

6.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  )

A.1958年

B.1982年

C.1990年

D.1995年

7.课外校外活动经常在教室和校园以外开展,是为了(  )

A.实践课堂所学的知识

B.扩大学生活动领域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

D.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8.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  )

A.教学原理

B.教学程序

C.基本要求

D.教学模式

9.我国中小学生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谈话法

10.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

A.目标

B.途径

C.动力

D.内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社会意识形态对教育的主要影响,一是表现在______上,二是反映在______。

12.课程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科以及目的、内容、范围、______和______的总和。

13.陶冶教育主要有人格感化、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4.教师的能力素养,一般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______能力;______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

15.教学原则是根据______和______提出的,是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16.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______和______。

17.品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它的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8.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______和______。

19.体育以______为基本内容,体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的两大职能是什么?

21.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

22.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23.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24.试论教育如何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现象,属于下列哪项的表现?(  )

A.联想

B.迁移的作用

C.原型启发

D.问题表达方式

26.在下列哪一项活动中,运用了再造想像(  )

A.作家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B.科技人员研制出了一台新机器

C.舞蹈演员编排新动作

D.建筑工人根据图纸想像新建筑物的形状

27.意志行动以下列哪一项为其行动的基础(  )

A.自觉地行动目的

B.受意识能动地调节支配

C.随意运动

D.克服内外困难

28.理性情绪理论认为,引起情绪障碍的是(  )

A.诱发事件本身

B.对事件的评价

C.当事人的情绪与行为结果

D.A、 B、 C都是

29.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表现了(  )

A.情绪的两极性作用

B.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C.情绪与认识的关系

D.A、 B、 C都不是

30.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31.下列选项中哪项是情绪产生的基础(  )

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态度

D.需要

32.通过外部分析器的活动,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是(  )

A.外部感觉

B.感觉

C.内部感觉

D.视听觉

33.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随意性注意

34.按需要的性质,它可以分成(  )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外部和内部需要

D.低级和高级需要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实现反射活动的______称为反射弧,它由______部分构成。

36.创造想像比再造想像更为复杂和困难,具有新颖性、______、______的特点。

37.语词是概念的______,同时,概念又赋予了语词以一定的______。

38.高级神经活动具有______、______和灵活性三个基本特性。

39.在智力测验中,作为测验量表须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效度及施测与评分的标准化。

40.心理治疗传统的三大理论体系指精神分析疗法、______和______。

41.技能包括______的技能和______的技能(或技巧)。

42.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______、______和颜色恒常性。

43.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和______。

七、简答题(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怎样掌握科学的概念?

45.青少年智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46.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有什么关系?

47.空间知觉包括了哪些亚类知觉?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3分)

48.联系实际分析气质差异对实践活动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C 5.D 6.D 7.B 8.C 9.A 10.C

二、填空题

11.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12.分量进程

13.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14.语言表达组织管理

15.教育目的教学规律

16.学科内在的逻辑系统学生的认识顺序

17.道德知识道德判断

18.基础可能

19.身体活动增强体质

三、简答题

20.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有两大职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2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准确地阐发了自觉思维与学习知识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就是启发性原则的来源。贯彻启发性原则,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重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阔视野,活跃学习气氛,并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的习惯;最后,教师要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为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态度,对学习活动起着巨大作用。

22.选择德育方法,首先依据的是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有总目标和具体目标,选择德育方法要考虑这两方面的要求.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德育内容,形成相应的品德能力,以符合总目标的要求;又要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相应的德育方法也不同,以符合具体目标的要求。其次,选择德育方法要依据德育内容。德育内容不同,决定采用的德育方法也必然不一样。比如: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主要运用说服教育法;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则主要运用榜样示范法和陶冶教育法。最后,选择德育方法还依据德育对象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应常用榜样示范法,而少用或不用自我教育法。从个性差异上看,对骄傲自满有虚荣心的学生,奖励应慎重运用;而对懦弱、缺乏自信的学生,则应多表扬并给予精神鼓励和支持,激发他们继续进步的勇气和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

答题提示:此题和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这一问题相类似,可联系在一起加以区别和记忆。

23.班主任要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共有五种主要工作方法:

(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这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也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要求处理好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工作。

(4)家庭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目的是步调一致,构成合力。

(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计划一般分为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总结一般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四、论述题

24.人的发展在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对开展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甚至受到某种限制。那么,教育应如何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呢?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从量变产生质变,使人的身心发展又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在每-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决定了教育工作的阶段性,要注意教育内容上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教育。所谓不均衡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某一时期快些,另一时期慢些。现代科学研究发现:3岁~5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培养独立性的最佳期,4岁~5岁儿童视听觉发展到较高水平。青少年时期抓紧教育,采用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相应的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相应的变化,加速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稳定性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和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致是相同的,各阶段的年龄特征也大致一样。可变性是指在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会发生某种变化。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可变性,开发学生潜能,以加速学生的发展。

(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差异是同-年龄阶段中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这种差异,既可能表现在不同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上,也可能表现在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因此,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责编:李思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