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编制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湖南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全真模拟预测试题(九)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4-27 23:02:35

 一、选择题

1.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  )。

A.农业经济

B.现代信息社会

C.现代工业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

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

D.终身化和全民化

3.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德育的内容及其简单

B.德育的方式是和劳动、生活相结合

C.德育是平等的

D.德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的(  )。

A.交往的发展

B.个性的发展

C.思维的发展

D.情感的发展

5.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6.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  )。

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

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

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

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

7.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  )。

A.德育任务的制定

B.德育内容的确立

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

D.德育途径的实施

8.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教育技巧和艺术。”这段话强调德育的过程具有以下哪种特点(  )。

A.德育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

B.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

D.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它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

9.下列那种德育模式主张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引导他们对现实生活中所看到、发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自己做出价值选择。(  )

A.体谅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行动模式

D.榜样学习模式

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  )。

A.灌输

B.疏导

C.模仿

D.奖惩

11.德育方法是(  )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B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13.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班杜拉

D.柯尔伯格

14.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识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5.学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主动地进行自觉学习、自我反思、自我锻炼、自我监控等来提升自己修养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强调是以下哪种方法的重要性。(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7.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8.成长记录袋法是属于下列哪种德育方法。(  )

A.说理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19.纽曼认为公民社会行动模式的过程包括(  )。

A.制定政策目标

B.争取目标支持工作

C.解决心理哲学难题

D.让学生掌握理论

20.体谅模式形成于20世纪的70年代的英国,后来广泛流行于北美各国。代表人物为(  )

A.彼得?麦克菲尔

B.路易?拉斯思

C.弗雷德?纽曼

D.科尔伯格

二、辨析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德育这个概念是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步发展并逐步完善起来。(  )

2.德育是阶级社会才有的教育。(  )

3.德育要以灌输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道应植根于道德知识灌输之中。(  )

4.心理健康教育不属于德育的内容。(  )

5.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  )

6.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  )

7.学校德育的任务、内容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

8.生活德育模式强调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主动积极的道德素质与能力,即道德上的自律能力或道德上的自律素质。(  )

9.陶冶教育方式主要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文艺熏陶三种。(  )

10.“榜样”模仿是学生进行自我修养的基础。(  )

三、论述题

1.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3.试述我国当前德育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方面?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在虹桥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老师对学生张明近期的表现感到不安。为了了解张明在家中的情况,王老师主动到张明家家访。在同张明父亲交流情况时引用了一句古语:"养不教,父之过",偏偏张明的父亲也比较较真,便对王老师说:“王老师,您这话欠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孩子是我生养的,我不送他到学校接受教育,剥夺他受教育的权利,那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孩子送学校接受教育,你们教不好,这应是老师的过错,怎么能说是我们做家长的过错呢?”结果,双方未能在教育张明的问题上达成共识。

问题:王老师和家长的说法正确吗?试用合力教育理论加以分析说明,并联系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材料2:摘自董德中《四国道德教育管窥》,河南日报,2004年7月23日。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

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的道德行为的教育有哪些启示?

责编:李思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