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教师编制 > 面试技巧

湖南《赫鲁晓夫改革》教案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6-27 22:36:3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归纳出其改革措施,能分析出改革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史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和小组讨论失败原因,提高历史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改革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坚定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

【难点】

改革带来的影响和改革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设问:曾经在历史中存在一个国家能与美国相抗衡,它就是号称“北极熊”的苏联。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苏联逐渐面临着经济发展困难的问题,那当时的领导人是如何解决的呢?最终的结果又如何?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新课《赫鲁晓夫改革》。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学生回答: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人,而此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并提问: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怎么体现出来的?造成了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粮食短缺,导致人们生活水平低,也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原料的需求;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的发展,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教师补充:在工业生产上,斯大林模式的计划指令也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教师追问:在国家发展面临困境时赫鲁晓夫决意改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赫鲁晓夫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后,在1956年召开苏共“二十大”上发表了“秘密报告”,尖锐批判斯大林的错误并开始着手改革。

(二)措施

1.农业

教师设问:赫鲁晓夫的改革从哪个领域入手的呢?具体是怎么改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首先从农业进行改革。具体的改革措施是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教师在多媒体展示玉米运动图片并提问:那为了解决当时苏联粮食短缺的问题,赫鲁晓夫还在农业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学生回答:扩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大力提倡种玉米。

教师强调:农业方面的改革其实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

2.工业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除了农业,赫鲁晓夫还进行了工业方面的改革,具体是怎么改的呢?

学生回答: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三)影响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并提问:这些措施实施后带来了什么影响?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工业上,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但也出现了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最终这场改革以失败告终。

教师安排学生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讨论:为什么会失败呢?

小组代表回答:农业上采取的收购制,其目的仍然是供国家收购,忽视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这一措施没有从根本上给生产者自身以自主权,不能充分调动生产积极性。工业生产方面,仍然是在坚持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了企业权利,不能充分调动企业活力。

教师强调: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只是在原有的经济体制上进行局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缺乏深思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请学生思考赫鲁晓夫下台后,下一位领导者又会如何挽救这一局面?下节课交流。

四、板书设计

责编:李思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