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事业编 > 备考资料 > 面试

湖南事业单位面试综合分析中的“逻辑性”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9-23 13:25:22

   (一)巧用“过渡句”体现段落逻辑

  
  很多考生在组织综合分析的答案,尤其是社会现象类综合分析的答案时,总是喜欢说“我认为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针对以上原因,我会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殊不知,考官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样的答案内容属于套路化的答案。所以,各位考生应该尝试更加追求语言表达的自然流畅。比如谈到贪污腐败现象,在开始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可以说“要想改正目前依然存在的少数贪污腐败问题,我们就需要找出根源问题,治标又治本”。而原因与对策的过渡,可以说“要想真正实现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必须多措并举,循序渐进,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做到……”只有我们注意这些过渡句的细节,才能避免答综合分析题目时段落的零散化、碎片化,真正实现答题时段落的“逻辑性”。
  
  (二)补满“思维过程”体现语言逻辑
  
  有些考生在答综合分析题时,尤其是在论证过程中,总是东拼西凑,想一句说一句,自己的思考过程也很零散,而呈现给考官的内容更是毫无逻辑。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出我们语言的逻辑性呢?实际上,大家只是在思考的时候,随机联想到了一句碎片化的语言,但其实只要补满自己思维的过程,就能让考官清晰明了的了解到,考生是如何对这件事情进行论证的。比如说有些考生一谈到贪污腐败就会想到“影响政府公信力”,如果我们的表述方式是“我认为贪污腐败现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就会让考官觉得我们是思维断层的,但只要我们中间加上“我认为贪污腐败现象让这些思想懈怠的政府官员不能够真正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问题,让群众对政府官员失去信心、失去信赖,从而降低政府公信力”,这样的答案才是体现逻辑性的答案。所以填充思维过程既能让考官觉得我们的思维是完整的,又能够体现我们的语言逻辑,还能让我们在答题过程中思维更加饱满、更加顺畅。

责编:许小莉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