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湖南执业医师 > 口腔执业医师/助理 > 备考资料

湖南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历年考试真题三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7-17 20:49:53

 第1题

患者,男,38岁。

1.主诉:近年来口腔反复出现溃疡,近几日又出现口腔溃疡,疼痛。

2.现病史:患者近几年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有时几周,有时几个月不定时复发,此起彼伏。每次发病7-10天自行愈合,本次复发舌尖部,灼痛明显,影响说话、进食,口内唾液黏稠,有轻度口臭。

3.检查:体温37.4℃,舌尖黏膜粟粒大小的溃疡,椭圆形,略凹陷,周围黏膜充血明显,溃疡表面有黄色假膜覆盖。

1.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轻型)

2.诊断依据:

①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②溃疡发作有自限性。

③ 本次发作溃疡数目较少。

④溃疡略凹陷,周围有充血红晕,溃疡表面有黄色假膜覆盖。

3.鉴别诊断:

①白塞病:口腔反复溃疡,外阴部复发性溃疡,眼部虹膜睫状体炎等;皮肤红斑结节,针刺反应阳性;多个关节肿痛、发炎等。

②疱疹性口炎:病毒感染引起,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口腔病损可同时发生于角化和非角化黏膜,成簇分布,可累及皮肤。

③恶性肿瘤溃疡 深大,表现为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病变进展迅速,基底有硬结扪诊为不可移动硬块。周围有浸润相应的淋巴结坚硬、粘连。

④结核性溃疡为口腔中最常见的继发性结核损害。可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但常见于舌部,为慢性持久性溃疡。通常溃疡边界清楚或呈线形,表现为浅表、微凹而平坦的溃疡,其底覆有少许脓性渗出物,除去渗出物后,可见暗红色的桑椹样肉芽肿。溃疡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溃疡基底的质地可能与周围正常黏膜组织近似。仔细观察溃疡表面,有时在边缘处,可看到黄褐色粟粒状小结节。小结节破溃后成为暗红色的桑椹样肉芽肿,溃疡随之扩大。由于小结节在溃疡边缘发生没有固定位置,所以结核性溃疡的外形通常也不规则。患者早期即有疼痛,疼痛程度不等,以舌部溃疡较为明显。

⑤疱疹性口炎 多发生在儿童,黏膜上有较大面积的充血区。其上溃疡数目多且较小,有的仅针尖大,融合时溃疡增大呈多环状,患者疼痛难忍,唾液增多

4.治疗设计:

1.局部治疗抗炎、镇痛,促进愈合。

常用各种药膜、含漱剂、中药散剂等。对于持久不愈、病损较大的溃疡可用激素注射

2.全身治疗

(1)免疫调节药和免疫增强药

(2)免疫抑制药

(3)其他药物:对营养不良或消化不良患者可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4)中医中药

第2题

1.患者,男,22岁

2.主诉:牙龈出血一年余

3.现病史:1年前刷牙时牙龈出血,含漱后可止住,未做过治疗。

4.检查:患者牙石(++),牙龈边缘红肿,探诊深度小于3mm,X线片上未见牙槽骨吸收,左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窝沟龋,达牙本质浅层,叩(-),探(-),冷热诊正常。

1.诊断:

主诉疾病:慢性龈炎

非主诉诊断:左下颌第一磨牙中龋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

(1)刷牙时牙龈出血1年余,含漱后可止住

(2)牙石(++),牙龈边缘鲜红,水肿

(3)X线片上未见牙槽骨吸收。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

(1)左下颌第一磨牙(牙合)面窝沟龋,达牙本质浅层

(2)检查:龋达牙本质浅层,叩(-),探(-),冷热诊正常。

4.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

1.牙周炎:有真性牙周袋、有附着丧失即能探到釉牙骨质界、X线片见嵴顶吸收,或硬骨板消失。

2.白血病:牙龈反复肿胀、疼痛,并伴有坏死,累及附着龈,有自动出血和口臭,贫血、衰弱。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并有幼稚白细胞,这是该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3.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发病急,进展快,边缘龈及龈乳头坏死,以下前牙多见。龈乳头顶部发生坏死性溃疡,上覆有灰白色的污秽的坏死物。牙龈极易出血,局部疼痛明显,常有特殊的腐败性口臭。

4.艾滋病相关龈炎:游离龈缘明显火红线状充血,宽2~3mm,再附着龈上可呈瘀斑状,极易出血,对常规治疗不敏感。另外,可有毛状白斑、白色念珠菌感染、复发溃疡。

5.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

1.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

2.局部3%H2O2冲洗,上碘制剂于龈沟。

3.指导并教会患者正确刷牙方法,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建议定期复诊,一年洁治1次。

6.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

左下颌第一磨牙充填治疗

第3题

1.患者,男性,56岁,

2.主诉:左上后牙反复肿痛20余天

3.现病史:左上后牙反复肿痛20余天,于当地村卫生院局麻下拔除左上8。拔牙术后2天后面部略肿,深部疼痛,特来就诊。

4.检查:见左颞部、颧弓下轻度肿胀,张口度1指,上颌结节颊沟处肿胀,轻度压痛,左上8已拔除,创口好,左上7残冠,叩痛(++)。x线片示:左上7根尖区密度减低。穿刺检查:颞下间隙穿刺出粘稠黄色脓液,白细胞总数12.0×109/L。

1.诊断:

主诉疾病:左侧颞下间隙感染。

非主诉疾病:左上7根尖周炎。

2.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

①拔牙术后2天后面部略肿,深部疼痛,向颞部和左上下牙放射痛,渐渐出现张口受限,疼痛日益加重,进食困难;

②检查见左颞部、颧弓下轻度肿胀,张口度1指,上颌结节颊沟处肿胀,轻度压痛,左上8已拔除,创口好,颞下间隙穿刺出粘稠黄色脓液,血象示白细胞总数12.0×109/L。

3.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

①左上7残冠,叩痛(++)

②X线片示:左上7根尖区密度减低。

4.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

1)左侧翼下颌间隙感染:常见为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及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或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消毒不严或拔下颌智齿时创伤过大所致。先有牙痛史,继而出现张口受限、咀嚼及吞咽痛;翼下颌皱襞处黏膜水肿,下颌支后缘稍内侧可有轻度肿胀,深压痛;位置深在,即使脓肿形成,亦难由临床直接触及波动,多需穿刺诊断。

2)左侧咬肌间隙感染:主要来自于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颌磨牙的根尖周炎、牙槽脓肿或颞下间隙感染的扩散、化脓性腮腺炎的扩散。咬肌间隙感染的典型症状是以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变硬、压痛伴有明显的张口受限。

5.主诉疾病的治疗设计

1)脓肿切开:应在脓肿低位,上颌结节外侧前庭黏膜转折处切开,以血管钳沿下颌支喙突内侧向后上分离至脓腔。

2)建立引流:放置橡皮管或碘仿纱条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3)换药:每日选用1%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交替反复冲洗,至溢出液清亮为止。根据病情变化确定每日换药次数。

6.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

(1)左上7扩通根管,丁香油棉球开放。

(2)全身抗菌治疗:静脉点滴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3)待感染控制,择期根管治疗左上7后,全冠修复。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