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建筑考试 > 环境影响评价

2019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备考精选习题(4)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1-29 20:36:56

   1.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某评价河段的断面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0.8,该河段可简化为()。(2007年)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
  【答案】B
  【解析】导则7.5.2.1,河流可以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矩形弯曲河流和非矩形河流。河流的断面宽深比≥20时,可简化为矩形河流。题中,已知断面宽深比为25≥20,故可简化为矩形河流,排除CD。大中河:预测河段弯曲较大(如其最大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流,否则可以简化为平直河流。题中,最大弯曲系数0.8<1.3,故可简化为平直河流,因此选B。注意:小河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所以千万别纠结大中小河的判定了。
  2.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拟建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进行筛选和确定。(2005年)
  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
  C.评价工作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
  【答案】ABCD
  【解析】导则7.4.1,建设项目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根据工程分析(A)和环境现状(B)、评价等级(C)、当地的环保要求(D)筛选和确定。比较典型的等选。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述情况水质预测适用二维解析模式的是()。(2007年)
  A.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
  B.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
  C.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
  D.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
  【答案】A
  【解析】矩形河流、水深变化不大的湖(库)及海湾,对于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二维以下一般采用解析解模式;三维或非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瞬时排放、有限时段排放)的水质影响预测,一般采用数值解模式,故选A。要注意区分解析解和数值解的适用范围。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水环境影响预测采用的类比调查法,说法正确的有()。(2012年)
  A.适用于所有一级评价项目
  B.适用于所有二级评价项目
  C.只能做半定量或定性预测
  D.适用于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较大的水质参数的预测
  【答案】C
  【解析】导则7.6.9,类比调查法只能做半定量或定性预测(C)。对三级评价或二级评价的个别情况(排除AB)(如对地面水环境影响较小的水质参数(排除D)或在地面水环境中迁移转化过程复杂而其影响又不太大的水质参数),由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数据,不能利用数学模式法或物理型法预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可采用此法。该题虽然答案只有一项,但在2012年为不定项选择题,难度就会不同,好多同学把“不定项”与“多项”之间化了等号,再次强调一遍,相信自己记忆的准确性,不要因为题型而改变所选的答案。
  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以下属于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的数学预测模式是()。(2008年)
  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
  C.S-P模式
  D.弗-罗模式
  【答案】A
  【解析】考查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段;②持久性污染物;③河流为恒定流动;④废水连续稳定排放。故选A。B.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适用条件:①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②持久性污染物;③河流为恒定流动;④连续稳定排放;⑤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C.S-P模式:适用条件:①河流充分混合段;②污染物为耗氧性有机污染物;③需要预测河流溶解氧状态;④河流为恒定流动;⑤污染物连续稳定排放。D.弗-罗模式:适用条件:①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②二、三级评价;③持久性污染物。
  6.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的规定,对于大、中河流进行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时,预测混合过程的水质均应采用()。(2005年)
  A.一维模式
  B.S-P模式
  C.二维模式
  D.零维模式
  【答案】C
  【解析】河流混合过程段,大、中河流一、二级评价,且排放口下游3~5km以内有集中取水点或其他特别重要的用水目标时,均应采用二维及三维模式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选项中,并未给出三维模式,若是不定项选择题,出题人会把三维模式放入选项。
  7. 某湖平均水深8m,面积约4.5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该湖泊持久性污染物预测可选用的最简单数学模式为( )。(2010年)
  A.卡拉乌舍夫模式
  B.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
  C.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
  D.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
  【答案】B
  【解析】考查了两个考点,①各类地面水域的划分;②湖泊水库数学模式的适用条件。导则5.2.3.2,当平均水深<10m时,大湖(库):≥50km2,中湖(库):5~50km2,小湖(库):<5km2。题中,面积约4.5km2<5km2,故为小湖。导则7.6.4.1,持久性污染物,小湖(库),建议一、二、三级均采用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AC用于持久性污染物,一二三级评价。其中,A选项,卡拉乌舍夫模式用于无风时的大湖(库)。C选项,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主要用于近岸环流显著的大湖(库)。D选项同C类似,只是用于非持久性污染物。
  8. 某海港航道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需预测工程施工期悬浮物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可以采用的海湾数学模式是( )。(2014年)
  A.S-P模式
  B.ADI模式
  C.特征理论水质模式
  D.约瑟夫-新德那模式
  【答案】BC
  【解析】海湾就考过这一道题。导则7.6.5,一、二级评价:采用ADI潮流模式计算流场,采用ADI水质模式预测水质(B);也可以采用特征理论模式计算流场,采用特征理论水质模式预测水质(C)。A选项,S-P模式是预测DO-BOD的,D选项,约-新模式是用于三级的。有些同学在纠结悬浮物是不是持久性污染物,实际上,海湾数学模式中,持久性和非持久性污染物的模式近似相同。
  9.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下列关于河流水域中预测点布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2013年)
  A.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
  B.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应布设预测点
  C.水环境预测范围之外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用水点附近可设立预测点
  D.感潮河流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游可不布设预测点
  【答案】D
  【解析】导则7.2.2,虽然在预测范围外,但估计有可能受到影响的重要用水地点,也应设立预测点(C)。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A)。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D错误),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B),水文站附近等应布设预测点。当需要预测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预测点。
  10. 某水域5年内规划有4个建设项目向其排污,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用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该水域环境影响时,可以采用( )。(2007年)
  A.矩阵法
  B.幂指数法
  C.加权平均法
  D.自净利用指数法
  【答案】D
  【解析】导则8.3.1.2,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域排污时,可以采用自净利用指数法进行单项评价。选D。

责编:曾珂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