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浅谈“淮红戏”历史发展的人类学考察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9 20:38:23

摘 要:淮红戏是流行于原宿迁县 、泗洪、泗阳、沭阳、新沂、睢宁一带的地方小戏种,早期主要活跃于地方农村,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该戏同丹阳的丹剧、海门的山歌剧一起被誉为江苏戏曲"三枝花",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途经越来越广泛,作为宿迁地方特有小戏种的淮红戏与淮海戏、柳琴戏等相比较,发展规模逐渐萎缩,慢慢的销声匿迹了。目前,该戏曲已列入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鉴于此情况,研究淮红戏,让更多的人了解该戏历史及其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淮红戏 形成 发展

《淮红戏》是宿迁地区的地方戏。它汇集了明、清以来苏北、皖北一带的民歌、小调近百种,有"百曲"之称。其唱本大多是根据民间故事、传说等编撰而成,这些唱本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逼真,语言生动、风趣,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因而,淮红戏在当地广为流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一、名称的来源

淮红戏为江苏省宿迁地区的地方小戏种,主要流传于原宿迁县、睢宁、新沂、沭阳、泗阳、涟水等地区,其名称由来众说不一,据江苏戏曲志-淮阴卷载"淮红戏,原名清音、俗称旱船调。因其主调是淮安【满江红】而得名淮红。" ;据宿迁县戏曲志(征求意见稿)载"淮红戏,原名清音,俗称旱船调,它汇集了明清以来,苏北、皖北一带的民歌小调近百种,逐渐演变而成,故又有'百曲'之称。" ,关于名称的来源并没有提及;在本人采访的艺人中,也存在差异,江苏省京剧院赵书敏老师(已退休)介绍,"明初时期,淮安府盛产的盐通过水路运往南方各地,江浙一带、长江沿岸的居民食用的都是淮安的食盐,船工们通过长江一路向上运送食盐,到傍晚时期,每当行至湖北段时,都能够听到远处传来优美动听的民歌,于是船工们将所听到的音乐带回淮安传唱,艺人们将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新的曲调,由于当时船工们听到民歌的时候正直傍晚时期,江面在夕阳的映射下,一片红彤彤景象,于是将其取名为【满江红】,淮安的【满江红】分为两路发展,一路向东(扬州)发展,形成"扬州清曲"中的重要曲牌之一,一路向西发展形成"淮红调" 即后来淮红戏的主要曲调。而宿迁市宿豫区文化馆原馆长于洪楠老师(已退休),则认为淮红戏就是宿迁地区的小戏种,其主调音乐不是淮安的满江红,而是当地的民间音乐,是苏北、皖北的音乐,由于该戏所采用的五瓣梅套曲形式,以满江红开始,当时宿迁又属于淮阴下属的一个县,故得名淮红。根据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宿迁市宿城区资料汇编(卷二)中记载,采访的老艺人朱辉、李文章 认为 "明清时期,宿迁水路交通畅达、扬州清音、淮阴民间小调传人宿迁,民间艺人吸收了各地流行的民间小调加以丰富,形成百曲,清乾隆年间,百曲得到迅速发展,在宿迁地区形成了一主要曲种,这便是淮红戏,也叫百曲,又称'旱船调'。" ;在该汇编资料中,采访的原宿迁县文化馆梁生安老师,他介绍说:"淮红戏的主体唱腔【满江红】与扬州清曲的【满江红】是一个曲子的变奏形式,前者繁,后者简,从乐曲对照可以看出,前者是后者变化而来的" 。从上述的材料来看,淮红戏的名称来源与原淮阴地区、【满江红】有关,至于主要曲调【满江红】是否源于淮安的【满江红】,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形成及发展

淮红戏虽然作为苏北地区的地方小戏,但是从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萌芽期

淮红戏源自于宿迁当地的"淮红调"演唱,相传在明清时期,虽然宿迁水路交通畅达,但作为沂、沭、泗诸水下游,汹涌的黄河给沿岸人民带来无数沉重的灾难,民不聊生,这就使得许多民间艺人靠说唱来谋生,这些艺人卖唱的随意性很大,主要活动在苏北、皖北一带,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为了迎合当地的老百姓,艺人们就将该地区流行的民间小调吸收过来,使得曲调更加丰富,形成了"百曲",其表演形式有坐唱和歌舞两种:坐唱--曲艺音乐的形式,演唱者将多个曲牌联缀在一起演唱,来表现民间故事内容;歌舞--歌舞音乐的形式,在节日、庙会上尤其是在春节的时候,与"旱船"结合在一起来表演,即歌舞音乐。到了清乾隆年间,黄河水患得到有效治理,这些艺人也相应的稳定下来,该戏因此得到迅速发展。清末民初,在演唱上有了更大突破,形成了两大流派,东派以宿城梁邦杰为代表,唱腔以柔为主,婉转优美,悠缓细腻,余味无穷;西派以宿迁县双庄乡罗运章为代表,唱腔刚劲朴实,响而不噪。在表演上,这一时期已基本具备戏曲的雏形,在旱船表演间歇时,由男、女两人上台,表演一些有趣的小型节目如《观灯》、《算命》、《叩百子》等。到民国年间,基本完成曲艺向戏曲的转化--在音乐上仍然继承之前的"淮红调";在表演上继承的较少,主要吸收京剧艺术和当地的歌舞表演艺术;在语言上主要使用宿城区的地方方言;在乐队伴奏上确定为主弦采用高胡(二胡15定弦),其它伴奏乐器有二胡(52定弦)、中胡、扬琴、琵琶、三弦,低音多用大提琴,吹管乐常用竹笛、唢呐、笙;打击乐器一般采用京剧编制,另有该戏特有的打击乐器--小碟子(小碟子的音高选用与剧中主要曲牌音调的高低相近)。

(二)起伏期

1928年,宿迁县民众教育馆创办业余娱乐社,由梁邦杰、臧玉堂、程步瀛、杨瑞芝、陆玉堂、钱永祥、柴长庆、苏宜岭、巩凤岭等人组成"清音演出组"在舞台上演出《水漫金山》、《算命》、《潘金莲拾麦》、《陈妙常追舟》等剧目,颇受群众喜爱,这时候,已经有简单的化妆,且乐队也参加演唱。这是淮红剧第一次登上戏曲舞台。后抗日战争爆发,战乱迭起,娱乐社解散,这枝含苞初放的小花,也随之凋谢,由于淮红戏表演的内容深受老百姓的喜爱,1940年宿城票友界在梁邦杰、陈长富等艺人的带领下,坚持表演传统剧目《吕蒙正赶斋》、《怕婆》、《上坟》等, 1943年在晓店镇成立"清音会",1948年在埠子镇成立"业余京剧团" ,这些艺术团体一直坚持着淮红戏的表演,给老百姓带来了无数的欢乐,同时也为淮红戏的再次发展创造了机会。

(三)高潮期

新中国成立后,淮红戏重获新生, 1954年底,群英业余淮红剧团成立,建团初期,演员们自筹备经费、找演出地点(借用空闲民房或院落),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节目以清唱为主,每次演出都受到淮红戏爱好者欢迎,观众济济一堂,有时候达到近千人。1958年秋,该团又吸收了卓耀坤、马斯玉、黄元良等淮红戏爱好者,成立了霸王公社业余淮红剧团,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执行"双百"文艺方针,创作演出了传统戏《陈妙常追舟》、《双下山》及现代戏《月下操练》、《送塘泥》、《采莲船》等剧目。在表演山,吸收了京剧的表演手法,在唱、念上均用宿迁方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富有地方色彩。与此同时,宿迁多个地方都成立了淮红戏业余剧团。1960年1月,该剧团参加江苏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现代戏《送塘泥》,获得成功,与"丹剧"、"山歌剧"并称为江苏戏曲"三枝花",省文化局特拨四万元专款,支持宿迁成立专业淮红戏剧团。3月,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将其办成实验性质的专业淮红戏剧团。由霸王公社领导首排《太平图》,效果不佳,同年秋,与当时已撤销的县京剧团合并成立宿迁县吕剧团,从此,淮红剧又流于民间演唱。1978年,县文教局组织文化馆,剧团音乐工作者李兆益、梁生安、杨邦彦等,花费一年多时间,对淮红戏音乐再次进行挖掘整理 ,但是有很多宝贵的资料已很难再找到。

(四)衰落期

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末淮红戏创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现实生活创作的如《出礼》(1980年罗绪文创作)、《二憨送布》(1981年陆启厚、张志青创作)、《换药》(1981年陆启厚、张志青创作)等;二是改编、移植其他剧种如《十里香》(原剧种为淮海戏,罗绪文移植,1980年)、《家庭公案》(原剧种为花鼓戏,杨祐志移植,1984年)等,这个时期有二十多个唱本在参加省、市级汇演和展演中获奖。淮红戏中的曲牌在原宿迁县、沭阳、泗洪、淮安、睢宁等地区广泛流行,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特别是旅居海外的宿迁老一辈华侨对淮红戏唱段十分喜爱,上世纪90年代初期,每逢春节或庙会时,有一些淮红戏爱好者自发组织表演,但是观看的人数远不如以前,年长的人居多,90年代后期,政府对淮红戏的挖掘工作十分重视,先后挖掘出不少传统小戏,但是随着人们获取文化信息资源的途经越来越广泛,观看该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同时健在的淮红戏表演者年事已高,已不再继续登台献艺,年轻的爱好者忙于生计,很少有人还在从事此项演艺,该戏走向衰落,2005年元月,在市委扩大会期间,宿豫区组织的"山魂水韵"大型文艺演出中,用淮红戏曲调加入现代的创作技法及现代的舞台表演,演唱《说宿豫,唱宿迁》获得观众好评;宿迁市文化馆杨邦彦老师创作的《美在宿迁》于2012在台湾演出,获得台湾同胞(尤其是在台湾定居的宿迁人)的一致好评。

三、结语

淮红戏作为地方剧种,在其历史时期辉煌一时,虽然现在很少有人表演,但是它的大量的剧目内容直接来源于平民生活,其中保留了许多当地的文化历史进化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对于研究宿迁地区的社会人文史具有弥足珍贵的辅助价值;同时淮红戏音乐也为宿迁当地的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一个传承的平台。淮红戏的表演形式--载歌载舞(以歌舞演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本质特征,这对于研究中国戏曲这一特殊的表演形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