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哲学论文

【哲学论文】浅谈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探析中国道路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20 17:20:02

 摘要: 道路问题是关系我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事业是否成功的关键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探析我们中国的道路问题,必须从近代开始,因为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探索救亡图存的革命道路,尽管有失败,但是这为夺取革命胜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也为以后的建设与改革事业提供了不可夺得的历史资源。我们的中国道路不仅包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邓小平进行的纠正错误,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胡锦涛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其增光添彩,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容;以及习近平强调的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还包括前人对其进行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探索 中国道路

正文: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学习时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1】

一 中国革命道路的前期探索阶段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仁人志士开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试图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但是最终没能成功。我们从马克思理论那里意识到,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革命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现实中失败。人的认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认识的感性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只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前期探索阶段,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笼统的排外主义的斗争上,就是只看到事物的片面,看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而未能真正认识到中国当时的社会矛盾,从而未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2】但是这些失败的历史经验为以后革命取得成功积累了宝贵的资源。

二 中国革命道路的逐步探索与最终的胜利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能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3】从这个意义上讲,道路问题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问题。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都是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

认识的第三阶段是理性阶段,达到了事物的全体、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到达了暴露周围世界的内在的矛盾,因而能在周围世界的总体上,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中国人民达到这种认识阶段是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后开始的,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中国人民从根本上认识到了当时在中国存在的内部和外部各种矛盾,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此后出现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努力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反复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但是又是具有光明前途的过程。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以后,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秋收起义胜利以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的光辉起点。随着革命根据地队伍的不断扩大以及红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走上了较好的革命发展道路。党结合我国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以及国民党反动势力在中国统治的不均衡性,将马克思列宁暴力革命理论应用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去,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虽然曾一度在极左的思想影响下,革命遭到了挫折,但是由于我们党坚持了这条正确的道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革命道路的过程充分显示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正是因为党坚持这一知行统一观,党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辟了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新中国初期我们借鉴苏联模式,认为当时我国的很多状况都与苏联相类似,于是采用普遍性的理论,在中国实行苏联模式,因此,我国的体制、制度和政策很多都有苏联模式的烙印。但是随着后期的发展,毛泽东提出了要以苏为戒,认识到了中国的特殊国情,根据我国特有的国内矛盾,走出一条有别于苏联,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在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发生许多失误甚至是全局性的重大失误。可以说,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的,发生的错误和遭致的挫折也是相当严重的。这种错综复杂、艰难曲折的探索历史,从正反两个方面都留下来探索的足迹和深刻的历史经验。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创和拓展

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既然过去的探索不够成功,那就要继续对其进行探索。当然,继续探索不是零起点和另起炉灶,而是在毛泽东探索的基础上开创一条成功的新道路。

社会变革的内驱动力是社会的矛盾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的基本矛盾。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基本矛盾展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因此,我国的领导人一直以来围绕着生产力开展各项改革措施。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在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3年的实践中,坚持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协调。江泽民、胡锦涛所采取的上述几项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时,习近平在8.19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为我们做好其他各项工作提供根本物质基础。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经济建设搞好了,不等于说其他工作就会自然而然地搞上来,更不可以一俊遮百丑。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工作全局中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了解到,意识是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其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所以,意识根源于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由此可见,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必须要注重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要搞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装全党,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其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带领人民群众实现我们现代化目标,努力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最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作了如下概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不同的时期的领导人,根据不同阶段的特征,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具有科学性的原理理论,具体结合中国的国情,一步步不断实现制定的远近目标。今后一段时期,仍将是发展的平稳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改变,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仍是在第二次飞跃的基础上,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矛盾从而走向完善,因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 。

参考文献:

【1】 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问题[N]. 中国青年报,2013-06-27.

【2】 1951年3月27日,毛泽东在致李达的信中说:"《实践论》中将太平天国放在排外主义一起说不妥,出选集时拟加修改,此处暂仍照原。"

【3】 毛泽东选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5】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社,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