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论文写作指导

论文写作指导:“十七年文学” 之官方伦理与民间写作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0-09 18:44:41

 民间是什么?西方雷德斐用"大传统"和"小传统"来界说文化的存在形态时指出,大传统是由少数上层精英知识分子所编造,与它对应的是在大多数不识字的农民在乡村生活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小传统。可以说,民间主要是指乡村社会或农村生活。中国的民间就是中国广大的农村社会。在中国的乡村,人与人之间维系着一种宗族血缘关系;他们世世代代在同一个范围内,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四季更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简单平实而有规律,生命在这里波澜不惊,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给养着他们的精神。其实,"民间"内蕴深厚。在包孕乡村之外,还内涵着市民社会,只是在城市化进程缓慢甚至滞后的近代和现代,对于市民文化和生活的书写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才显示出不一样的景观。"民间写作"不仅书其人写其事还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实质,或褒或贬,都是在作一种文学"走向民间"的"民间走向"。
  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显示出一种自觉"走向民间"的姿态。在20年代也就有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文学,这批沐浴着"五四"精神成长起来的精英知识分子,在对中国广大农村社会的审视中试图通过对农村这一"民间"的批判来启蒙国民,因此在他们对民间的的书写中偏重于对民间封建落后思想和蛮风陋俗的呈示。如鲁迅《祝福》中对祥林嫂悲惨遭遇的叙述,鞭笞了吃人的礼教对人性的吞噬和荼害。与20年代乡土小说对"民间"的书写大异其趣的是30年代一批"京派"文人对乡村社会的赞歌式的描绘和叙述。京派文人以其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试图到民间去寻找人间失落的纯真与美好,试图在乡间河风花香草绿人心中去重温人情的淳朴,寻找一种诗意的人生,以此抗击都市的喧嚣、功利以及堕落。然而到了40年代,知识分子对于底层"民间"的书写再不能如从前那样自由了,他们在官方干预下不断调整着自己与"民间"的距离,显示出一种类民间的文学走向。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将《讲话》确定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理念被明确命名。以工农兵为核心的文艺创作理念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次文艺整肃。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延续了解放区文学创作的大众化、民间化走势。在动荡的革命年代,劳动人民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或文化诠释与建构的主体性存在。
  官方从知识分子那里拿过文化建构和阐发的话语权以后,开始建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农兵文学。文艺作品的接受者不再是城市知识分子,而是广大农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的工农群众,这就要求作家生产的作品必须贴近群众语言、符合群众审美、符合甚至高于民间伦理道德规范,在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接受的程度上以人民的名义为国家伦理权威的建构提供民间的道德支持和认可。文学作品中一批批道德理想主义的英雄楷模在读者心里竖立起一根道德标杆,人为拔高道德伦理标准,将个人的道德淹没于国家伦理道德中,为的是在全国各行各业各色人等中形成一种国家价值伦理的笼罩。于是公而忘私、勇于牺牲、为国家集体的利益放弃个人幸福成了"十七年文学"作品理想人物塑造的普遍标准。如何让广大民间读者接受这一批批官方文化想象下生产出来的无产阶级的信念和伦理秩序呢?这就必须借助几千年来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民间传统文化",它不仅包括传统民间文学创作还包括传统民间审美观、价值观、道德伦理观等。
  一、亲近民间审美--正、反人物的想象与书写
  在曲波的《林海雪原》这部满是爷们儿们的激烈剿匪战斗中,小白鸽和蝴蝶迷两个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刻画可算十分具有对比的意味。先不说怎样描写,但是从篇幅上便可看出曲波的对正面人物的"偏心"。在爷们儿众多的《林海雪原》中专辟两章《白茹的心》和《小白鸽彻夜施医术》来描写小白鸽的少女情怀和善良执着的美好品质,这已经从道德标准上根本上彻底打败了蝴蝶迷,博得了读者的喜爱和怜惜。例如在《小白鸽彻夜施医术》这一章描写白茹给战士治脚上的冻疮时这样写到,"白茹看这情景,内心十分自责,因为高波的牺牲她痛苦得什么都忘了,战斗的行动又是万分火急,一点儿空也没有。所以没来得及在出发前,把在蘑菇老人那里学来的防冻秘方,给同志们涂上效力极强的防冻膏,而造成今天普遍的冻伤。"多么善良可爱的姑娘啊,"白茹捧了一捧雪往孙达德脚上搓起来","当她看到哪个战士伤势重些,便坐下来,把冻伤的脚抱在怀里搓一阵,战士们的脚逐渐恢复了知觉,感到暖烘烘的。"在这里突破了传统男女授受不亲的大防,亲近了人体最重要但又最为人们嫌弃的肢体--脚,愈加凸显出白茹的内在美。而蝴蝶迷呢?"这宝贝女儿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在家里就说一不二,不用说是女老妈子要挨她的打,就是除了海棠红这个生身母之外,其余的几个妈妈也得挨她的手掸子把。"蝴蝶迷为了选汉子,一选选了十几年,到了二十八九,年纪大了,也就没人要了,最后找了了又丑又矮又矬的许大马棒。还真是天生一对。这与我们人见人爱的年轻小白鸽可是没法相比的。再说长相,白茹"一对美丽明亮的大眼睛像能说话似的闪着快乐的光亮。两条不长的小辫子垂挂在耳旁。前额和鬓角漂浮着毛茸茸的短发,活像随风飞浮动的芙蓉花。"土匪头子蝴蝶迷"要论起她的长相,真令人发呕,脸长的有些过分,宽大于长度可大不相称,活像一穗苞米大头朝下安在脖子上。"事实上,生活原型中蝴蝶迷是很漂亮的,反而白茹不怎么漂亮。曲波为何要极度丑化蝴蝶迷而美化白茹呢?因为在曲波心里,中国军人的心灵是美的。这样写倒也符合艺术真实了。中国传统观念中,善与美往往是相连的,《庄子·盗跖》篇孔子如是说:"凡天下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悦之,此上德也。"曲波这里展现的就是民间传统审美中的"上德",中国民间向来有积极向上,崇尚高尚道德的情结。显然,《林海雪原》继承并运用了中国传统心理审美和集体无意识价值评价系统,为满足当时党的文化发展要求,曲波对新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在形体特征上进行了类似脸谱化的想象和虚构,外化了读者对敌我双方道德想象的视觉效果,完成了一场我党领导下正义与邪恶的道德审判。

  二、笼罩民众价值观--"又红又专"
刘绍棠在50年代初写的短篇小说《青枝绿叶》中的宝贵和春果是合作社里的劳动模范和技术能手,掌握着种棉、麦、水稻的最新技术,并且用到了互助组的生产当中,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劳动产量上都与以李满囤为代表的单干户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着力点就是突出宝贵和春果的"专"的同时写出她们的"红"。对于单干户,宝贵和春果在分别在技术上和生活上给予了许多帮助,展示出党领导下的青年农村知识分子的善良、热情、宽容。最后李满囤在挺着大肚的老婆的鼓励下提出主动加入农业互助组。在短篇小说《夏天》中,党支部代理书记春枝在与反革命富农联盟斗争的过程中,为了群众利益,不顾自己的身孕积极奔走于县、区、村之间,还熬夜开会商讨对付办法。这种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人物形象和精神是当时官方话语体系所倡导和认可的。又如白朗中篇小说《为了幸福的明天》中一个在弹药厂工作的女工玉梅为了工厂利益经常加班没好好休息,还身体不好,最后在加班中因身体劳累不小心将原料碰掉到了地上,导致爆炸,但她为了不引起更大爆炸便没有将爆炸物扔出去。这样的违规行为在今天看来是应该被批评的。但是小说中却给这种行为冠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成为为人传诵的英雄事迹。这就是十七年大多数文学创作的逻辑,高大全、"又红又专"的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比比皆是。官方就是这样一方面通过舆论政策的宣传一方面通过对人民精神食粮--文学作品加以国家高度的伦理秩序和价值观的"笼罩",来引导和规约民间的价值走向,让民众相信,"只要信守这种伦理规约,践履这种伦理准则,必将使自己获取一种道德感的升华。"
"民间伦理逻辑乃是政治主题合法化的基础、批准者和权威。只有这个民间秩序所宣判的恶才是政治上的恶,只有这个秩序的破坏者才可能同时是政治上的敌人,只有维护这个秩序的力量才有政治上以及叙事上的合法性。"无产阶级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它为中国少数社会精英知识分子所掌握,这一来自西方的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内化为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时,它所面对的是深受封建传统感染的中国民间即广大农村群众。正如本文一开始所说的,由少数上层精英知识分子所编造的大传统所对应的是在大多数不识字的农民在乡村生活中逐渐发展而成的小传统。这个小传统包孕了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各种文化体系。

责编:杨盛昌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