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社会与社会学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05-04 11:33:40

 【内容摘要】  有学者宣称:中国没有"社会"。这是一种民粹主义观点。中国不但有社会,而且有世界上发育最完备、组织化程度最高的社会。最根本的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社会学。 
  【关 键 词】  社会;社会学;权利让度。 
  【作者简介】  杨思远,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法学硕士,主要从事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宗教改革和社会学方向的研究。 
   
  2010年7月24日至25日参加在哈尔滨举办的中国社会学年会时,在被庞大的会议规模震惊的同时,也被社会学的现状所震惊。但这种震惊并非来自巨大成就的震撼,而是源于中国在社会学领域里话语权的错位。且不说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单就从未断裂的五千年文明史,也足以让中国在社会学领域中举足轻重。但现实却是日韩学者在介绍社会学研究的经验,而中国学者则口必称韦伯,言必指西方,甚至有学者高调宣称:中国没有"社会"[1]。让人更为大跌眼镜的是,此言一出,竟得到一片附和。 
  有感于此,笔者不能不拍案而起,仗义执言。 
  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要说明自己的观点,首先就必须从根子上弄清什么是社会、什么是社会学,然后再讨论中国有没有社会、有没有社会学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社会学。 
   
  一、什么是社会? 
   
  经检索,有如下答案: 
  1.社会一词并没有太正式明确的定义,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由于社会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所特有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义。在科学研究和科幻小说等等里面,有时亦可作"外星人社会"。狭义的社会,也叫"社群",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如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个文化圈,例如是英国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或西方世界,均可作为社会的广义解释,也可以引申为他们的文化习俗。 
  2.社会,汉字本意是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社会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微观上,社会强调同伴的意味,并且延伸到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自愿联盟。宏观上,社会就是由长期合作的社会成员通过发展组织关系形成的团体,并形成了机构、国家等组织形式。 
  3.汉语中的"社会"一词源于古籍,如"村闾社会"(唐代)、"乡民社会"(宋代),"社"指的是土地之神,或者祭祀之所;"会"就是集合。英语中的"society"和法语中的"societe"均旧唐书源出于拉丁语"socius",意为"伙伴"。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在中国古籍中 ,"社会"一词始于《旧唐书・玄宗纪上》。"社会"一词产生于古代,那时人们特别重视土地和粮食,认为土地和粮食是养育人的根本,因此对社稷神非常崇拜。社,就是土地神;稷,就是五谷神。当时,从最高统治者到平民百姓,对社稷神都有着深深的感情,他们会在春秋这两个季节用不同的方式祭祀社稷神。在民间,为了便于祭祀,产生了以祭祀为中心的社会组织――社。社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社"上百家,到了举行祭祀活动的那天,全社的人都要参加。无论男女,都要放下手中的活计,在祭坛旁的树下搭起棚屋,并从自己的家里带来酒和菜,举行隆重而庄严的仪式。祭祀活动结束后,大家在一起畅饮欢歌,热闹非凡,可以说那是民间的盛大节日。后来,有人就把这种集会的方式叫做"社会",再后来逐渐演变为现代"社会"一词的含义。 
  4.在西方,英语 society 和法语 socit 均源于拉丁语socius一词,意为伙伴。现代汉语中的"社会"这个词,已是一个抽象名词,词语来自日语,是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对西方"society"的翻译。将"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但"社辞海会"在古汉语中,基本上是一个抽象名词,特指每年春秋两季乡村学塾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集会。《辞海》上举《东京梦华录・秋社》中的一段话来说明这个词:"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归时各携花篮、果实、食物、社糕而散。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但这个词传入日本后,渐渐别有所指。据日本学者铃木修次考证,在江户末期,日本已将以教会为中心的教团、教派称作"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中文的"社会"一词在一定程度上才具有现代通用的含义了。 
  由社会一词的含义和来源可见,社会的概念,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的:一是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二是有一个可大可小地域概念。三是由人的生活要素构成的关系来维系。四是表现为一定的组织形式或机构。 
   
  二、中国有没有社会? 
   
  根据前面的论述来判断,中国有没有社会,回答是确定无疑的。但有的学者为什么说中国没有社会呢? 
  潘修华先生说:"社会的形成必须要有公共空间的形成。没有公共空间的形成,就没有社会或者说没有完整的社会。"而"中国的公共空间还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中国社会在内容上实际是欠缺的、不充实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没有所谓的'中国社会'"。进而他论述道:"我们有的是国家。社会被国家包围了,碎片化了。""在中国,国家有着深厚的传统,社会则还没有诞生。所以我们实际是生活在国家之中,而不是社会之中。"这样的论述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按照潘先生的逻辑,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而没有生活在宇宙(世界)中,因为宇宙被星系-星球-国家……分割了。 
  真没想到,白马非马的寓言在潘先生这里重现! 
  为了使这种寓言更加生动、逻辑更加混乱,潘先生接着还有个补论:"补论:(1)中国的行政管理的纵向结构(不能等同于行政层级)中央――省(直辖市)――市――县(区)――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把社会分割成片,这样,在没有成熟的公共空间的情况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就难以呈现。社会在公共空间进行整体性的沟通(最主要的是利益沟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社会之在的本真性就存在问题。(2)公共空间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是国家和社会沟通的桥梁。(3)公共空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弹性化的参与体制;二是有序的组织化社会参与、政治参与;三是自主的媒体社会。" 
  根据潘先生的混乱逻辑:(1)被分割的社会不是社会[中国的行政管理的纵向结构(不能等同于行政层级)中央――省(直辖市)――市――县(区)――乡(镇或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把社会分割成片,这样,在没有成熟的公共空间的情况下,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就难以呈现]。(2)公共空间不是社会(公共空间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是国家和社会沟通的桥梁)。(3)没有公共空间就没有社会和国家(社会在公共空间进行整体性沟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公共空间,社会就不是民主意义上的社会,国家也不是民主意义上的国家)。 
  谁能明白潘先生在说什么? 
  其实,根据我的理解,潘先生的观点,与在2010年社会学大会上持中国无社会论者所指的一样,就是说中国社会被政府占据了,政府没有给社会或社会工作留下空间。 
  其实,这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一点也不新鲜。 
   
  三、为什么会被认为没有社会 
   
  针对这种观点,我想有几点必须弄清楚:一是中国到底有没有社会?二是为什么中国会让人得出没有社会的印象? 
  第一,中国有社会! 
  中国有社会,不但有,而且有世界上发育最完备、组织化程度最高的社会。根据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中国在社会的发育程度上是无与伦比的。 
  首先说人。从炎、黄、媸尤三帝会盟到现在,几千年民族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的团结稳定的中华民族。 
  再说地域。从三皇五帝时期开始,中国就开始具备了相对稳定并不断扩大的版图了,到清代更出现过一个高峰。几千年来,虽然版图有变,但基本地域是确定的。 
  再说关系。中国人是最讲关系最重关系的,关于这一点,想是无需论证的。 
  再说组织和机构。这是中国社会高发育水平的最显著标志。在中国,每个人都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不单"被"户口限定于某个地域,而且因不同的身份而"被"隶属于某个单位。甚至连流浪汉都"被"划定在某个"码头"。而且,中国的社会组织体系完整、结构严密,具有全覆盖的特点。 
  第二,为什么会让人得出中国没有社会的印象? 
  必须看到,说中国没有社会的学者,并不是以社会的本质属性来判断中国是不是有社会的,而是以西方社会结构为标准的。在西方,"有限政府"的特点,使的大量的社会工作由民间人士进行。而在中国,在各项事业当中,都是政府主导,政府和政权的全覆盖极大地压缩了民间工作的空间,致使许多人产生无社会的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社会化是由来已久且天经地义的。历代知识分子都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正途。而历朝历代的政府和官员,也均以民之父母自居中,不但要管政治、军事,还要管经济、文化,甚至还要管家庭,管人们的生活。君不见历史上有缠脚放脚的分案,留辫子与剪辫子的分案,还有全国山河一片红七亿人民一身绿。人们的吃穿住行都被社会化、政治化。这就是中国社会的传统,不是没有社会,而是过度社会化。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就是建立在社会化基础上的。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虽然几经转变,但其思想认识的基础没变。从欧文、傅立叶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虽然其具体的政治主张有着质的发展,但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思想认识基础上的:私有制和个人主义是万恶之源,只有建立起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由社会共同管理政治经济的社会制度,才能消除以往人类历史上的罪恶。因此,政府办社会,政府管社会,是一代代人的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理念。所以,持"中国无社会"观点者,主张在政府和社会间拓展公共空间者,不是对历史的无知则是对政治的反动。 
  试想,按照他们的主张,要拓展社会工作的空间,无非是两条路:一是推翻现有的政治制度的现政府,二是按照民粹主义的观点改组政府、与政府分权,建立所谓纯民间的"公共空间"。其实,这种观点本身就是反社会的,当然,在政治上也是行不通的。 
   
  四、中国社会对社会学提出了 
  什么问题? 
   
  那么中国社会的现状对社会学提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最根本的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而不能照搬西方社会学。比如信访问题、农民工问题、物价问题、就学就业就医问题等,所有这些问题,要么是中国独有的,要么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所有这些问题,西方社会学家没都没有遇到过,当然也就不会提供什么答案。当然,西方学者所采取的许多社会学工具(统计方法、分析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但在借鉴和使用这些工具时,必须时时提醒自己要尊重国情。 
  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是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核心。坚持与尊重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是我们研究和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则。 
  当然,在研究和解决各色社会问题之前,我们也不妨对形成中国社会特点,尤其是导致社会弊病的内在原因做一个简略的分析。 
  笔者认为,一切问题都源自权利让度。 
  权利让度是构成社会的起点。任何社会组织的建立都源自权利让度。婚姻和家庭无疑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而这个基本单位就是建立在权利让度基础上的。假设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建立婚姻和家庭之前都是独立的个体(只能是假设,因为未婚男女是生存于其父母建立的婚姻家庭之内的,作为子女同样有对家庭的权利让度),但双方要建立婚姻和家庭,就必须放弃以往的"自由",接受对方和新建立的家庭的约束,如:忠诚于对方和家庭,为了对方和家庭付出自己的劳动、时间和财富等等。因此,权利让度是建立婚姻和家庭的基本前提。 
  但是,这种权利让度并不总是公平合理的。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和社会习俗,为了婚姻和家庭,女方不仅要离家出嫁,还要陪上嫁妆,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要舍弃。这里就产生了权利让度不公(失衡)和权利让度过度(失权)的现象。虽然这种现象极不合理,但经过长期的历史钝化,它在人们的心目中竟变得越来越不尖锐、越来越被人们习惯和认可了,甚至成为人们赞赏的传统了。 
  由此出发,各种社会组织机构的建立,同样是以权利的让度为前提的,而且同样大量存在着权力让度失衡、失权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一切社会性动物中。比如,蚂蚁、蜜蜂,为了种群的利益,工蜂(蚁)、卫兵蜂(蚁)和蜂(蚁)后存在着固定的权利让度。但与动物界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的权利让度往往是多级让度,而每一级让度都会存在失衡失权的问题,最终就会导致结构性的社会不公。 
  比如在大多数现代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就是这种多级权利让度。以美国总统先举为例,公民首先选举选举人,这是一级权利让度,选举人再选总统,这是二级权利让度,选举中如出现争议还要提交最高法院裁决,这是三级权利让度,总统当选后代表公民行施权利,这是四级权利让度。实践证明,权利让度级次越多,权利失衡和失权的现象越严重。试问,有那个美国公民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总统是在替他行使权利? 
  中国是一个多层级的社会结构体系,权利让度中同样存在着许多失衡与失权的现象,而这正是导致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源。这将是我们分析社会问题的一把钥匙。

责编:张舵

上一篇:相貌“社会学”

下一篇:涨价的社会学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