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PRT动机策略对自闭症幼儿共同注意影响的个案干预研究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12-22 12:16:36

  【摘要】本研究以一名3岁自闭症男童为被试,采用单一被试法中的ABA设计对关键反应训练(PRT)中的动机策略对自闭症幼儿共同注意发展的影响进行探究。结果发现,PRT动机策略对改善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均有显著意义。建议教师与家长在对自闭症幼儿干预过程中重视激发其动机。 
  【关键词】自闭症幼儿;PRT动机策略;共同注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8)06-0028-07 
  幼儿在言语获得之前就会有目的地与社会同伴共享注意,Bruner首次将这种技能命名为“共同注意”,这是婴幼儿早期用姿势和眼神对有兴趣的事物进行注意力分享的一种社会交往沟通技巧。〔1〕根据共同注意的表现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反应性共同注意(Responding to Joint Attention,RJA)和自发性共同注意(Initiating Joint Attention,IJA)两类。反应性共同注意是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基础,是对他人发起的共同注意产生合理的反应,也是理解他人社会交往意图的表现;而自发性共同注意是发起社会交往的动机,是与他人产生非语言沟通的愿望。研究表明,大多数自闭症幼儿既缺少对他人共同注意的反应,又不存在发起共同注意的动机,因此很少能有效地接受外界刺激,也较少主动探索外在信息,因而个体学习能力减弱,进而影响到其他关键领域的发展。〔2〕Mundy等人认为,与普通幼儿相比,自闭症幼儿在共同注意方面显示出来的行为障碍是其特有的认知障碍。〔3〕Sigman强调“有无共同注意行为”应当作为区分和判别自闭症幼儿与其他发展性障碍幼儿的要素之一。〔4〕由此可见,共同注意的改善对自闭症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共同注意的发展与其动机密切相关,婴儿对共同注意的反应体现了其理解他人意图的能力,主动发起共同注意则要求个体具有社交动机。Barker认为,重视幼儿的兴趣与选择可以提高其社交动机,从而促进其共同注意的发生。〔5〕所以,动机的激发是对自闭症幼儿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在众多的干预方法中,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则是唯一具有完整动机激发策略的干预方法。经过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PRT团队不断的探究,PRT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美国国家自闭症中心在全面回顾以往自闭症儿童教育与康复的基础上,分别于2009、2011年认定PRT是已被证实的有效的干预方法。 
  PRT强调针对能够影响自闭症幼儿其他领域发展的核心领域进行干预,并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将核心领域确定为缺乏参与社会互动的动机,即对复杂的社会性、语言和学业能力进行发起和回应的动机,同时强调在自然情境下,由家长协助,通过对动机的激发来干预自闭症幼儿的沟通与社交能力,其中关键的反应包括四类:动机(motivation)、对多重线索的反应(multiple cues)、自我发起(self-initiations)及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PRT团队根据核心领域与关键反应的内容进行不断干预尝试,提出了激发动机的五大策略:儿童选择、自然强化、分散任务、任务变换及强化尝试。儿童选择指使用儿童喜爱或自己选择的材料并在互动中跟�S其引领;自然强化指使用与任务直接具有功能性相关的强化物与材料;分散任务即在许多已习得的任务中分散安排未习得的内容;任务变换即在干预过程中变化刺激物与强化物;强化尝试即强化儿童清晰明确、有目标指向的合理尝试。〔6〕 
  良好的共同注意技能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自闭症幼儿的全面康复必须重视共同注意的干预,而PRT作为被证明有效的干预方式,其强调多重线索反应、自我发起的干预思路又与共同注意反应性、自发性的分类模式高度匹配。所以,PRT作为社交动机的干预模式对自闭症幼儿共同注意影响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工具及研究设计与过程 
  (一)研究对象 
  小雨(化名),男,2.5岁,经确诊为轻度自闭症。小雨语言能力良好,但沟通能力较弱,常常自言自语或答非所问,与他人互动偏少。小雨虽然基本认知能力较强,刻板行为较少,但严重缺少社交行为。家长为小雨安排了较多的干预课程,每周有六天在三个不同的机构上课,但内容均属于认知领域。由于父母忙于工作,爷爷成为小雨的主要照料者,但对其康复过程并不了解,参与程度极为有限。经过为期一周的全天式跟踪观察,并与家长进行沟通,我们发现小雨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但经常拒绝参与社交互动,需要反复提醒才会回应其他人发起的共同注意,很少主动发起共同注意。 
  (二)研究工具 
  测量工具:利用《强化物偏好调查表》确定干预过程中的强化物及任务材料;采用自编《共同注意行为观察记录表》记录小雨共同注意出现的频次,并备注需要关注的特殊事项;在干预结束后对家长进行半结构化的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幼儿情绪及家长自我感受等。 
  评价工具:按照《共同注意行为观察记录表》中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评分。共同注意的表现形式包括两类10种,两类指的是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第一类包括单纯的只看人、单纯的只看物、手指着物看人、手指着物看物、为他人展示物品并看人、为他人展示物品并看物6种行为,第二类包括眼神看向他人发起共同注意、手指物品或拖拉拽他人发起共同注意、为他人展示物品并看人发起共同注意、为他人展示物品并看物发起共同注意4种行为。行为出现一次记1分,每类行为的总得分分别作为当次观察结果。 
  (三)研究设计 
  采用单一被试法中的ABA设计,主要思路如下。 
  第一,基线期(A1):主试示范正确的共同注意互动过程,观察小雨在无PRT动机策略下的共同注意,记录基线期其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出现的次数。   第二,处理期(B):主试采用PRT动机策略对小雨的共同注意进行干预,家长辅助并记录干预期间小雨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出现的次数。 
  第三,追踪期(A2):主试撤回干预,只示范正确的共同注意过程,再次观察并且记录小雨干预期间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出现的次数。 
  (四) 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研究者以主试的身份到小雨家中家访,并参与其全天的生活与学习活动,期间不断尝试与小雨进行社交互动以尽快建立熟悉感,直到他面对主试没有出现强烈的反抗、哭闹等消极情绪再进入基线期。利用《强化物偏好调查表》对家长进行访谈,并观察小雨实际选择偏好确定干预材料与强化物。最终发现小雨对声音非常敏感,因此在干预中采用能发出声音的玩具。从PRT干预特点的角度出发,结合小雨常对陌生人产生激烈抗拒情绪的具体情况,实验由主试及其爷爷共同担任,于每天下午4点到5点在小雨家中进行。实验开始前告知参与实验的家长有关干预流程及注意事项,同时培训其辨别幼儿共同注意表现出来的行为类型,并尝试进行自然强化。 
  第一阶段(基线期A1):主试展示玩具的玩耍方式,并在小雨面前将玩具放在其拿不到的位置,然后手指玩具并说:“看。”爷爷辅助完成共同注意,说:“是的,好漂亮的玩具,你想玩吗?”主试说:“是的。”爷爷将玩具拿下来与主试一起观察并玩耍。在确保小雨观察到整个示范流程后,主试将玩具放回去,开始等待其主动发起共同注意,期间主试将发起10次共同注意,并观察小雨的反应。整个实验中,主试与家长共同记录小雨的行为表现,并针对不同结果进行讨论。当小雨表现出来的共同注意行为次数基本稳定时,则进入干预期。该阶段维持了10天。 
  第二阶段(处理期B):主试利用PRT动机策略提高小雨共同注意出现的频次,在示范结束后鼓励小雨手指玩具并说:“看。”鼓励方式主要表现为给予肯定的眼神与言语暗示:“我好想玩玩具。”“玩具在哪里?”“请小雨帮我找一找玩具。”一旦小雨出现共同注意发起的尝试,爷爷将辅助完成两人间的共同注意互动,并进行及时反馈,且注重自然强化。根据儿童选择的动机策略,小雨可自由选择想玩的玩具、地点、方式及互动对象;根据自然强化策略,小雨在产生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后可以得到主试和爷爷的微笑回应、口头表扬以及共同游戏的机会;根据分散任务策略,主试尝试用非音乐性玩具对小雨发起2次共同注意,提高共同注意跟随难度;根据任务变换策略,小雨可以在干预中途暂停一次,自由选择看动画片、玩拼图或跳瑜伽球3分钟;根据强化尝试策略,主试在干预初期对小雨每一次较为明晰的共同注意跟随或者发起的努力行为进行自然强化。主试在干预期间发起10次共同注意,主试与家长共同观察记录小雨的行为。该阶段维持了14天。 
  第三阶段(追踪期A2):主试撤除干预期的PRT动机策略,仅示范正确的共同注意过程并发起10次共同注意,观察小雨的两类共同注意行为并记录。该阶段维持了10天。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目视分析 
  采用视觉分析方式呈现数据结果,小雨每个阶段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的行为次数统计结果见下图。其中横坐标是时间,单位是天;纵坐标是小雨共同注意行为出现的频次。三个阶段分别是基线期A1、处理期B与追踪期A2。可以发现,小雨的共同注意行为表现在PRT干预前处于较低水平,在进入PRT动机策略干预期后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在PRT干预方法撤除之后的追踪期,小雨在处理期被提高的共同注意表现有回落趋势,且幅度较大。这初步表明,PRT动机策略可能是引起小雨共同注意变化的关键因素。 
  (二)C值统计 
  为深入探索PRT动机策略对小雨共同注意表现的具体影响,在目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C值统计进行阶段内与阶段间的详细研究,小雨不同阶段的反应性共同注意与自发性共同注意表现出来的行为次数相关统计分析见表1。 
  从阶段内数据统计来看,小雨反应性共同注意表现趋向在三个阶段依次呈现无变化、进步、退步,且稳定值分别达到80%、79%与100%,说明小雨的表现变化趋势明显,干预效果的积极趋向较为稳定,干预撤除后其共同注意呈现稳定的退步趋势;小雨反应性共同注意行为出现的次数由基线期极低的0.20上升到处理期的8.85,追踪期又下降到6.80,这表明小雨反应性共同注意在处理期得到改善,但效果的维持性有限;平均值在三个阶段均未达到稳定标准,这说明其行为表现虽然在趋势上呈现稳定状态,但在次数上变化幅度较大,即小雨的反应性共同注意在总体上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每天表现出来的行为次数具有较大差异,且处理期差异显著(C=0.94,Z=3.77,p<0.05),追踪期的差异同样显著(C=0.72,Z=2.52,p<0.05)。小雨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在基线期稳定不变,处理期稳定进步,追踪期稳定退步,其水准平均值也从极低的0.00上升到10.00又下降到5.90,但处理期与追踪期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表现次数不稳定,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C=0.81,Z=3.24,p<0.05;C=0.57,Z=2.00,p<0.05)。 
  由阶段间的比较可知,小雨的反应性共同注意在基线期A1与处理期B之间的差异显著(C=0.96,Z=4.93,p<0.05),结合上图数据趋向,证明PRT动机策略对小雨反应性共同注意行为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而处理期B与追踪期A2之间差异同样显著(C=0.83,Z= 4.23,p<0.05),也证明了干预的有效性。小雨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在基线期A1与处理期B之间差异显著(C=0.98,Z= 4.98,p<0.05),�@表明小雨的自发性共同注意行为在处理期得到显著改善。而处理期B与追踪期A2之间差异显著(C=0.89,Z=4.52,p<0.05),同样表明PRT动机策略对自发性共同注意具有良好的提升效果。可见,小雨的两类共同注意行为在基线期表现均处于较低水平,进入处理期后产生正向行为变化且在水准上呈现大幅进步,趋向也相对稳定,但在追踪期的维持效果一般。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