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大学生批判 性思维培养探析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1-14 17:43:27

   一、高校思政课中批判性思维的含义 
  虽然西方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学术界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把批判性思维看作一种能力。如美国“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运动的开拓者罗伯特・恩尼斯(Robert Ennis)认为批判性思维指:“个体以决定相信什么和做什么为中心的合理的反省式决策的能力。”第二种观点把它定义为一种思维过程。美国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主任保罗(Richard Paul)博士被国际上誉为公认的权威,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积极熟练地解析与分析、综合与应用、评估支配信念与行为的各类信息的过程。”第三种观点认为批判性思维由批判性思维精神与批判性思维技能两部分构成,大多数学者赞成这种观点。代表性学者斯柯・雷文(L.Eld-er)认为:“批判性思维是由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进而得到正确认识的理性过程;以及在人的认知能力基础上,把正确的行为活动日常化的过程,由这两个部分构成的。” 
  二、高校思政课缺乏批判性思维教学存在的问题 
  (1)从受教育者主体大学生来看,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不够、缺乏兴趣和动力、学习目标模糊。调查研究发现:48%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没兴趣,44%的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思政课是为了单纯应付考试、拿学分,二者之和超过 90%。由于对思政课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而造成大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甚至上课睡觉、逃课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2)从教育者主体思政课教师方面来看,“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僵化,“启发式”教学方法流于形式。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培育批判性思维的策略 
  (一)优化高校教育环境,营造宽松的教育氛围 
  (1)高校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能够宽松采纳创造性建议的学术环境。批判性思维精神气质的形成,要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高校只有营造相对宽松、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鼓励学术争鸣,倡导质疑批判,培育�争共生的学术环境,才能增强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和决心,逐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精神。 
  (2)高校应开设专门的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以一般的逻辑法则作为基础。逻辑学是有关推理、论辩与论证的科学,学习逻辑学能够帮助学生缜密地推理与表达,从而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思维素质,因此,批判性思维课程可与一般逻辑教学相结合。除此之外,高校还应专门对思政课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投入充足的经费,设立独立的思政课教改专项资金,积极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这是思政课顺利开展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条件。 
  (二)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 
  (1)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批判性思维者,善于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榜样 
  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自我批判的教学态度,在主观上愿意把自己的一切观念都接受学生的检验,对学生起到楷模和示范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面前,大胆展现教师的批判态度与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面对学生的批判与质疑,教师要敢于接受,坦然面对。 
  (2)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 
  思政课教师不论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遵循启发性原则。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苏格拉底式问题的设计者、引导者,教会学生去学习和思考,发展自己。因而,“让学生成为提问的主体”,既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关键。 
  2.小组合作活动:问题答案由合作“争”出来 
  小组合作活动以其实施方式的简单有效,而被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由于小组合作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因而被誉为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