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艺术类论文

走南山路边垣 看柳沟永宁古城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1-18 18:46:44

   人们熟知八达岭长城,而在北面还有一道长城,因建在宣镇南山路,故名南山路边垣。南山路边垣长二百余里,明代嘉靖年问修建,自河北怀来合河口,向东经八达岭一路修来,经东红山、柳沟、永宁,再向东约五十里至四海冶,现为延庆东北部的村子。其间连接着众多城堡。文化底蕴深厚,领略古代文明,欣赏自然景观,值得一游。这几个城堡距离相近,观赏性强,一天之内又能往返,极为便利。 东红山赏南山路边垣 
  听朋友说,东红山村有城堡。一直关注延庆城堡,明清时有130多座,现在遗迹无多,且相关人员并没说那里有残存。朋友又说,村口立有碑牌,还有那满是沧桑的长城。其言凿凿,还是将信将疑,心存探索,于是前行。 
  东红山村不远,自延庆城区向东南仅20里。刚到村口,果真看到了黄土夯墙,下有长城碑牌,上书“东红山城堡”,北京市文物局2016年立。正在琢磨,碑牌刚立1年,确是新近发生之事。有妇女骑电动车回村,见我们对“黄土堆”感兴趣,觉得新奇。她停下来告诉我们,这是城堡西南角,城的东西两边不远处还有墩台。心生诧异,墩台怎么如此密集? 
  仔细打量城堡夯墙,城角的残存约有3米多高。南墙向东就逐渐矮了,只有1米左右,而且断续。城堡西侧贴着公路,墙体全无。向北不远,看到城堡西北角,比西南角的墙要高,约有4米多。地里玉米长势正旺,叶子茂密,只能贴着墙外向东。墙体背阴,长出绿苔。墙里有棵榆树,把墙体挤裂,已被锯断。东北角墙上的榆树长得很高。东墙矮多了,只剩1米多高,也是断续。墙外低洼,如同大坑,种着成排果树。城堡只留这些残存。望着城堡内外一片庄稼,若非刻意,不会想到这里有古城。走上一周,大致估计,城堡有100多米见方,是个小城堡。一时没能明白,城堡的东南角为何向东接出一段直墙。 
  向东进村。村落地势东高西低,上坡行走约300米,看到了墩台,孤零独立,10多米高,成为村里最高建筑。墩台前后住着人家。一家院门对着墩台,旁边连着另一户。这里地势比城堡高。东面是山,山上的雨水会从上面流下来。村里街道宽阔,房屋山墙上写着“预防泥石流”的字迹。村子没在城堡内,而是移至坡上。村边有座座相连的黄土小山,有的已被削去一半,露出细密的土质。黄土是夯筑城堡墩台的好材料。 
  村里有老房子,也有现代形式的新房,间或有两层楼房。村子距县城不远,不少京城里的人也到这里租房居住,村里发生着巨大变化。街道旁,一户人家正在盖楼房,主人见我们了解城堡,很高兴,主动介绍:过去管城堡叫营城子地,住着不少守城士兵。城堡与墩台有墙相连。黄土夯墙,延伸村外,向东直到柳沟。想到城堡东南角向东接出的一段墙,原来城堡不是孤立,而是与长城连为一体,这让人震惊,很想一看。他说:向东两里,出村就能看到。见我们有些犹豫,他主动带路。 
  村外是庄稼地,不远便见到黄土墙,已被小路切成两段。前行是“十八亩耕地”,那是山上块块相连的平整好地,所以踩出了一条小路。山上没有标识,村里人说到边墙,就知道是这个位置。边墙一般修在山梁上。这里也是高点。站在此处,望向远方,满目青山,群山相连。他指点着,这边的山是高庙村,村里有庙,因在山上,所以得名。那边的山叫白脖子山。他听父亲说过,上边有消息树,抗日战争时,日本鬼子来了就放倒。细看,树林丛生的山体,于顶上看到了一圈白线。站在“十八亩耕地”东望,看到山梁上那一道黄色的城墙,伸向远方,断断续续,连绵于树丛之中,体会着当年的壮观。 
  边墙就是土边墙,或称外边、大边,志书上称为边垣。明代嘉靖年间修建,自河北怀来合河口,经八达岭一路修来,再从东红山、柳沟至四海冶,因建在宣镇南山路,故名南山路边垣。光绪《延庆州志》中记:“嘉靖中筑南山一带土城,东起永宁东大火焰山,西抵保安州合河口。置城于此,设兵驻守。”南山路边垣长200余里,平行于八达岭长城以北。感叹古人劳心费力,就地取材,黄土夯筑,又建造了一道防线,希望阻挡住北方骑兵。 
  他说:那边山梁上,�有石边墙。向东南望去,约五六里远的山梁上,隐约看到一线石边墙。据专家分析,明代曾在这一带修过石边墙,且南山路边垣也曾有过变化。不同时代都在这里经营防御,可见位置重要。遥想当年,敌兵杀来,狼烟四起,烽火连天,场面壮观。伴随而来的是战争与杀戮,尸横遍野,令人恐惧。 
  回村,他又引领着来到村里一位老人家里。老人82岁,说起村子历史,记忆犹新:边墙连着城堡与墩台,墩台外包砖,砖的块头大,一块有45斤重。边墙与城堡没见过包砖。上世纪50年代边墙还在,上面架有铁炮,搞初级社的时候,把铁炮从墙上推下来,用马车拉到了八达岭。那时没有这条公路,铁炮的位置就在公路边上。西边有墩台,上世纪50年代下暴雨发大水,把墩台冲毁了。那么大的墩台,一夜之间被冲垮,说没就没了。 
  由村口向西到了河边。老人说的那个墩台就在这里。过河不远,又看到了墩台,黄土夯筑,两三米高。三座墩台,中间夹着城堡,相距如此之近。边墙上的墩台座座相连。清代乾隆《延庆州志》记:“为楼百有八十,为台又百八十八。”照此估算,200余里长的边墙,相隔一两里便有一座。而这里的墩台间距不足1里,又夹以城堡,说明地理位置特殊。 
  东红山城堡可能太小,难以在志书中查到相关资料。而清代乾隆《延庆州志》记:“为营城二十四,为寨九。”《山西宣大三镇图说》所记相近,“故为营城二十五,为寨九,为楼百有六十,为台又二百六十六。”在南山路边垣上,连接了大量的营寨墩台等设施,建有几十座营寨。边墙上的小城堡也起着一定作用。那条河是妫水支流,为季节性河流。再看地图,距此地不远有红门山。大小红门口正在明代皇陵后方,天寿山之北,因此得名,“为缓急守御之要地”。明代杜齐名作《南山志总论》,其中说到土边墙总体模样及作用:“乃联城列成以为边者,以其一带之边,为防护山陵耳。”南山路边垣与大小红门口共同担负着陵后防卫任务。   这里也有山,名西红山。西红山与红门山相近,与县城距离相等,都在东南,只是西红山略偏西。东红山村原名东窑。成村应为戍边士兵后人,因村子在西红山东北,1950年改名东红山村。村里那位老人说:这里是黄土地,可取材烧砖,以前村周围砖窑特别多。城堡与边墙不包砖,而这一带墩台密集,用砖量很大。旧村名可能与此有关。站在河边,以前的季节性河流,现已干涸。河西便是西红山村,两村隔河相望,现今均属于延庆区井庄镇管辖。 
  志书中记录了这样一段趣事:“西红山在城州南二十里,红门山西有墩台敌楼。相传明将军刘挺守此时,射地得泉。今山麓村中只一井,即刘公泉也。”有将军在此守候,已说明驻军级别不同一般。而“山麓村中”的那口井是指哪里?东红山村正在红门山西侧,相距仅5里路,又有墩台敌楼。老人不知刘公泉的故事,即使井不在此村,故事也相去不远,均属这一带地情。 
  离开东红山村,想着南山路边垣上连接了众多城堡,是否还会有新的发现,于是有了期待。自东红山村向东北约10里,走向柳沟。 柳沟曾为总兵驻地 
  柳沟在延庆的地名中并不突出,现今只是个村子,近年因了火盆锅豆腐宴有了些名气。其实,上溯400多年可不得了,此地曾让明朝几代皇帝放心不下,费尽心机。因为山那边就是祖宗的陵地。 
  山名南山,跨过山梁就是昌平境内,称天寿山,即熟知的十三陵。从现代卫星遥感图上看,南山并非正向,而是自西南斜向东北。山形几乎影响了延庆县版图走势。自明成祖朱棣定陵天寿山,便想到了陵后防卫,设置了永宁县。之后,来自漠北威胁日益严重,至嘉靖年间,东自四海冶,西至羊头山,筑墙修墩,建起了一道长城,“红门左右修墩十四座,墩墙相连,谓四海若有警,举炮火顷刻可达居庸”,既阻挡防卫,叉能传递信息。这就是现今得以看到的雄伟壮丽的明长城。接着,又在八达岭旁筑起了岔道城。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