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基于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 思考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2-09 13:57:42

  摘 要:本文结合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探索,重点就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策略和实施办法进行探讨,以为小学数学的作业布置和安排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性化;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9B-0080-02 
  数学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同时也是学生与教师在课外进行沟通的桥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师需要提高对作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为学生创设更加形象、活泼、个性且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 
  然而,这一有效的学习内容往往不能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更得不到教师精心的准备和设计。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作业能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让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当下学生“减负”行之有效的途径,是确保学生“学有所获”的重要选择。 
  一、尊重差异,设计层次化与多元化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数学教师只是简单地安排统一化的课外作业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可能满足不了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或者脱离了后进生的自主学习实际。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个性化作业时,首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出面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作业,为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由于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下,对数学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必然会不尽相同,所以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优生可以更进一步,学困生可以迎头赶上,最终实现共同进步。数学教师在作业内容的设计上可以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多安排一些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长。 
  如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以后,教��就可以设计一组富有层次化的数学题目,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 
  题目1:学校要建一块草坪,围栏长20米,宽16米,求围栏的周长。 
  题目2:学校要建一块草坪,一面靠墙,三面围上围栏,围栏长20米,宽比长短4米,求围栏的周长。 
  题目3:学校要建一块草坪,一面靠墙,三面围上围栏,围栏长20米,是宽的4倍,求围栏的周长。 
  这三个循序渐进的题目,都是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与计算能力,而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数学教师通过生活化、多元化、层次化的数学作业的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和探索欲,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满足需求,设计开放性与发散性作业 
  小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学习和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个人兴趣、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小学生之所以对课外作业不感兴趣,原因就在于对课外作业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没有端正对课外作业的学习态度。 
  针对这一状况,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外作业教学设计的重视程度,要在充分调研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开放性与发散性的作业项目,避免题海战术,一味地让学生从事课外作业的封闭式训练。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无固定答案的数学作业题目,让学生尝试“一题多解”,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如在 《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价格表进行小数乘法的运算: 
  根据上表,可以组织和设计如下开放式题目: 
  问题1:小华买了( )斤,花多少元? 
  问题1:小华给了店主50元,会找回多少钱? 
  问题1:小华剩下的钱还能买()斤,她又花去多少元? 
  问题1:说说你的购物计划,应花多少钱? 
  这样开放性、发散性的数学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和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遵从个性,设计趣味性作业 
  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数学教师要遵从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设计一些游戏性的趣味作业,或者通过视频、卡通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小学数学的作业情境,让数学作业“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实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的积极转变,如故事、谜语、游戏等趣味化的作业形式,都可以成为教师设计个性化数学作业的有效手段,将学生内心深处对数学作业的热情真正激发出来,让数学作业不再显得枯燥与乏味。 
  例如,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植树问题”时,就可以设计一个故事性、趣味性的作业形式:西游记中的师傅要求徒弟三人在一个寺院中种树,从山门直至大殿大道两旁共植树228棵,每两棵都间隔5米,那么,请问从山门到大殿的距离是多少米?猪八戒的算法是:228÷2×5=570(米);沙僧的算法是:(228÷2+1)×5=575(米);孙悟空的算法则是:(228÷2-1)×5=565(米)。徒弟三人的算法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请问谁的算法最准确?为什么? 
  如此一来,数学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寓于故事、现实之中,从而有效吊起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胃口”,从而开展趣味化的学习。 
  四、尊重经验,设计生活化的作业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虽然还相对较少,逻辑思维能力还相对薄弱,但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在布置和设计数学作业时,为了减少学生在数学作业练习上的思维障碍和抵触情绪,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一些生活化的作业,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后,教师就可以模拟“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创设生活化的作业形式,这样,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让学生走进生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调查式的作业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完《生活中的负数》一课后,教师小结:在大千世界中有上就有下,有升就有降,有收入就有支出,有赢就有亏损。你能找出生活中的正负数吗?学生通过广泛调查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温度计、海拔高度中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在比赛规则、记录收入状况方面,则表示有赢就有亏损。通过汽车行驶方向,让学生逐步感悟到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的量具有相反意义,加深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自主构建,设计个别化作业 
  在日常数学学习中,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会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数学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缺陷,加强课外作业的自主构建,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个别化的作业,以便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不断弥补自身的数学知识缺陷和素质缺陷。 
  如针对部分学生经常出现的“读数”错误的现象,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错题,与学生一起设计个别化的作业,让学生在纠错中掌握知识、发展进步。 
  总之,数学新课标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作业的改革上,也应立足于这一点,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个性化作业设计更是体现因材施教、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平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学而异,精心设计、优化数学作业,让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一位学生多一点空间去探索,多一点时间去思考,多一点机会去体验,多一点困难去解决,多一点自由去呼吸,真正实现作业的“质的增效,量的减负”。 
  参考文献: 
  郑东辉,孙慧玲.作业概念的变迁及其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15,(4).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