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财务管理论文

用人文精神滋润社会和谐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2-21 12:30:54

  无论任何时代,世界上总会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令人费解。   现时代的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就使人感到莫大的困惑,比如说,为什么在过去很贫穷的时候,人们之间的关系友善,有说有笑,邻里和睦,生活充满激情;现在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有吃有喝有钱花,反而对社会的意见多了起来。在过去生活困难、战乱频仍的时候,人们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现在和平年代,生活环境好了,物质丰富了,交通通讯便利了,可人们的情感却淡漠了,交往却疏远了,而且制假售假,坑蒙拐骗,互相攻击。人们会问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们说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我们在动尽心思和智慧解决物质短缺这一在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却忽视了另一问题,即精神财富的创造,忽视了人是一个有灵魂、有思想、有感情的生物,人缺吃少穿不行,但光吃饱穿暖却是远远不够的,吃饱穿暖了但精神空虚,也会生发出新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缺了什么?最缺的恐怕是人文精神。 
  人的大脑与人的身体一样,是需要“食物”、需要营养的。如果没有健康的精神“食粮”供给它,有的人就会“饥不择食”,消极的不健康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大脑,不健康的“精神食粮”就会让人的大脑“生病”,产生出不健康的思想来。 
  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洞察到这个问题,曾意味深长地说:“这些年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产品的生产没有同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进步同步进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上的跟进,所导致的后果必然是一个残缺的社会,物质和精神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整个社会就会是一个倾斜的、危险的大厦。 
  问题的症结就在人文精神的缺失。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经验的提炼和升华。它使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以及对自身的认识摆脱了个别的、具象的束缚而上升到普通的、一般的、抽象的境界,上升到独立的精神层次。 
  人们所形成的“概念”就是对外在事物内涵认识的概括。比如,“世界”是一个非常神奇而内涵很丰富的词,它不仅包含物质的自然界,也包括人们内心的想象间,自然界通常称为物质世界,想象间通常称为精神世界。物质世界是有限度的,我们通常指地球及其周围,但精神世界是无限的,随着人类思维的发达和认识能力的进化,还在不断开拓,并且永无止境。而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关系是受精神世界支配的。 
  人文精神的兴起和崇尚,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从愚昧走向智慧的一个重要标志。“人文化成”,使人从动物界彻底地分离出来,成为万物之灵。从此,人类的命运从理论上摆脱了任由大自然摆布的状况,开始通过自身的思考来行动。中国是一个人文思想启蒙较早的国家,自从春秋之世孔子提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的名言后,“知生事人”已经成为中国人文思想的精粹所在。西方自文艺复兴之后,人文精神战胜了宗教统治,结束了黑暗的中世纪,从而迎来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毋庸置疑,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人们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当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就更加渴望精神生活,如果精神生活极度贫乏,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价值观混乱和信仰缺失,最终导致行为扭曲,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富家子弟中出现吸毒,出现犯法,出现遁入空门的原因。 
  从本质上说,精神上的空虚比物质上的贫乏更可怕。物质上的一时贫乏如果及时得到解决,就会过去,像一个饥饿的人饱餐一顿后就能很快恢复正常一样,他甚至会忘记饥饿曾经存在过。但精神空虚后导致的行为反常会是长期的,而且还往往很难恢复,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人�c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有思想。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很高,人文修养很好,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和不幸,如贫困、饥饿、灾难,他也会靠精神力量的支撑,靠意志和毅力而挺过来;但如果一个人的精神出了问题,这个人就会真正垮掉。这就是人文精神对人类的意义之所在。所以,每一个伟大民族的代表人物,都十分重视这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培育。 
  人文精神是民族之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人文传统的民族,人文精神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结晶。我们的祖先历来崇尚人文精神,从西周末期人文精神的兴起,经过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到汉唐盛世中外文化交流的异彩纷呈,中华文化中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仁、义、礼、智、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理念,构成了中华民族优秀而独特的人文精神。 
  正是优秀的人文精神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了中华民族柔韧坚毅的民族性格和品质。也正是历久弥新的人文精神,使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历经磨难而生生不已,国家没有散,文脉没有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论是在外族入侵下的国破家亡,还是政治纷争中的军阀混战,在中国的民间总涌动着一种渴望和平、恢复安宁的气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总荡漾着一种家国情怀。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力量,它激励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自醒、自责、自律,从格物、致知到正心、诚意,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当想起这些祖先的遗训,凡我中华儿女都会心怀敬畏,手握戒尺,肩负担当。即使在深重的灾难面前,即使曾经受各种打击,也没有忘记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苦恋。这种不可征服的理想和信念,使中国人愈挫愈奋,变得更加坚强,擦干眼泪和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沿着先辈的足迹依然前行,就像无数小小的野草,在瓦砾下,在碾痕上,在镰刀留下的根墩上,在野火留下的灰烬中,不息地生长而又生长。 
  中国传统中把“治国”和“平天下”作为人生修养和作为的最高境界。“治国”和“平天下”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好的社会秩序,以利于人们幸福地生活。康德说:“我们不是为了制作书本,而是为了塑造人格;不是为了赢得战役和疆土,而是为了秩序和安宁,真正的大师的杰作是创造一种合宜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就是社会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形式,就是“秩序”。 
  “治国”靠的是政治权力、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国家机器、军队、警察、官吏,是物质的,看得见的东西。“平天下”是治人心,靠的是理念、信仰、思想,是靠教化的作用让人们对社会道德和秩序的思维认识大致趋同,以至于自觉地形成有利于社会大多数人的公共秩序。从对社会安宁和人类幸福的普遍意义上的影响来讲,“平天下”比“治国”更久远、更深刻,也更重要。 
  今天,要解决新时代的新问题,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更应祭缅祖宗,向我们的先圣们忏悔自责,问其大道,真正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汲取营养,用祖先留给我们的清风甘露吹拂和洗涤灵魂深处的尘垢,从而做一个“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中国人。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真正谈得上伟大复兴。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