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文化论文

坚 持走群众路线的动力生成与 机制构建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4-26 23:03:05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根本经验和全党的政治共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作为一种集中教育活动,必然有明确的时限性,存在着阶段性成效与持续性政治行为的内在冲突。汲取以往整党整风活动的经验教训,亟待深入探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科学认识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动力来源,构建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想""不能""不敢"脱离群众的动力机制,真正使坚持群众路线走出应然性政治倡导的语境和被动接受的状态,成为一种主动自觉、动力持续的政治选择。 
  一、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 
  从总体来说,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动力来源无非有两个方面:一是内生驱动力,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关于党群关系的正确立场、科学观点成为组织政治信仰和目标使命的基本内核,成为组织整体及其成员政策主张、思想行为的根本依据,由此所形成的价值共识与诉求,会催生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动力;二是外生动力,是指组织及其成员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政治行为偏好上对客观环境作出的适应性调整与本能性选择,通常是在生存与发展危机倒逼下所形成的一种驱动力量,很大程度上附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功利性特征。正是在此意义上,群众路线体现为目的和手段、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可称之为动力结构,其稳定性取决于两种动力的相对平衡状态。 
  党的群众路线可完整表述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①在笔者看来,这一表述主要内含着以下三层意蕴。 
  其一,"一切为了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集中体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者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②"一切为了群众",从根本上界定出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性质,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任何特殊利益追求,最终浓缩为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其二,"一切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中国化诠释。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写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③他们有力驳斥了"英雄史观"的谬论,确立起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对历史活动主体和终极决定力量的科学认识与中国化表述。 
  其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附有工具性特征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指在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把集中起来的群众意见,经过整合再上升为党的政策返回到群众实践中去,通过有效的组织动员,使党的正确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主张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回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条无限循环的路径是党始终植根于人民、成长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方法论保障,重点解决"过河"的"船"或"桥"的问题。 
  上述三层含义中,第一、二层含义构成群众路线的价值理性选择,第三层含义则体现出工具理性选择,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由此,也就揭示出坚持走群众路线动力来源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内生动力,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觉悟以及对唯物史观的深刻把握与自觉运用;二是外生动力,即为实现党在某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目标、完成基本任务的必需选择。缺失内生动力,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与服务于少数人利益,充当"选举工具"的资产阶级政党没有差别;如果缺失外生动力,群众路线就会成为漂亮的口号,沦为政治空谈,二者缺一不可。 
  二、革命和执政背景下坚持走群众路线的 
  动力差异与转换在革命和执政的不同背景下,党与群众之间的利益依存向度发生了变化,由此会引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动力生成路径、动力结构状态、动力倚重点等方面的多维变迁。 
  考察夺取政权时期坚持走群众路线动力的初始形成,必须还原到具体的历史场景中去分析,也是就说,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萌发、形成并自觉坚持这条路线。较早对党群关系作出正式表述的党内文献是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其中明确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要求"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群众里面去"。④但是,客观地讲,囿于建党初期的客观条件与党员文化素养,在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中,真正能够从唯物史观的价值理性层面去认识党群关系的人可谓少之又少,表现为内生动力不足,更多是倚重于外生动力去认识和实践党与群众的关系。 
  在以武装斗争为基本手段,以夺取政权为主要任务的残酷环境中,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要扩大党员队伍,壮大自身力量;二是在无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解决生计问题;三是不断补充兵源,以应对反动武装的军事威胁;四是争取民众支持,建立局部政权,不断扩大生存和活动空间。从一定意义上讲,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正是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解析这一时期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动力生成,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考察。   首先,从"群众路线"概念的提出背景来看,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员人数大幅度减少,生存环境日愈恶劣的情况下,1929年9月,中央发出《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针对红军的筹款、给养以及没收地主财产等问题,认为工作方法上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对于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红军自己办固然好,但同时要能由群众供给与募集才能建立红军与群众的更密切关系。"⑤在这里,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活动环境中党组织和军队的生存问题,客观反映出党的生存发展与党群关系的紧密联系。 
  其次,从把党群关系称作"鱼水关系"的认知逻辑来看,用"鱼水关系"这样一种常识性的自然现象来比喻党群关系,体现出党的生命之源、生存根基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理性判断。1941年6月,在陕甘宁边区发生一起县长遭雷击不幸身亡后,有当地农民咒骂党的领袖的事件,毛泽东及时制止了保卫部门按照反革命事件处理的做法。后来他在延安召开的会议上概括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也离不开水啊!"⑥他将"鱼水关系"的保持提升至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党的重要性和党对群众的利益依赖性。 
  再次,从把党群关系喻为"血肉联系""种子"与"土地"关系的历史体认来看,用"血肉联系"的生命机理现象来形容党群关系,充分体现出武装斗争环境中,党与群众之间须臾不可分离、生死相依的密切关系。在党内,血肉联系最初被用于军民关系。1941年12月,为了在抗战困难时期巩固根据地,李先念首次用血肉联系来形容军队与民众的关系。他指出,"把抗日的武装力量和地方居民像血肉一样联系起来,实行真正的全民武装"⑦。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把党群关系进一步描述为"种子"和"土地"的关系,面对敌众我寡的严峻革命形势,他向延安党员干部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⑧这是在总结江西苏区和抗日战争时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党群关系认识的深化。从群众路线的提出到"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以及"种子"和"土地"关系的阐发,无论是从词义上,还是从具体的历史背景来看,均体现出在革命战争环境中党组织和党员个体对人民群众高度的利益依存性,坚持走群众路线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存危机倒逼而激发的。诚然,这样说并不是否定战争年代服务人民的宗旨信仰和群众路线的价值理性,而是为了以更为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解析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动力来源和结构形态。 

责编:荣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