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论文网 > 教育类论文

【教育类论文】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归因及对策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4 23:03:13

 【论文摘要】《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音乐实践",可见,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效果不容乐观,至于参与表演更是羞于出手,且普遍表现出害羞情绪。

笔者从音乐教学实践调查中归结原因,并从"营造和谐氛围,注重过程评价;调控活动难度,人人体验成功;把握心理规律,及时激励自信"三个层面,来探讨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克服对策。

【关键词】 参与 课堂活动 害羞心理 归因 对策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音乐实践",并指出"音乐表现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内容",要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地歌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可见,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效果不容乐观,至于参与表演更是羞于出手,且普遍表现出害羞情绪,这一现象有悖于新课程的理念。

一、对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案例: 中德两国学生音乐课堂参与意识对比表

执教教师:笔者 地点:本校音乐教室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原因中:"表现结果不佳怕别人嘲笑"一项占54%,下面依次是"不重视音乐课""音乐基础差""不喜欢音乐""性格原因""其他"。这既包含了高中学生心理规律的特性,又是以往音乐基础教育的不完善和滞后的评价体系所致的结果。笔者也从中归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1、习惯的结果型评价,挫伤了学生表现的自信心。

学生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转变。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的结果评价方式长期影响,学生慢慢地忽略音乐学习的过程,同时也忽略了在音乐评价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和体验过程所带来的成功喜悦。这种习惯的结果型评价,大大地挫伤了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

2、基础教育的不完善,造成学生音乐素养的差异心理。

由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开设规范程度的差异,学生之间客观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上的差异,学习目的、态度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习惯、能力上的差异,心理素养上的差异等。这种差异是导致学生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又一原因。

3、高中生心理的成熟,加强了自我意识的敏感度。

高中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黄金时期。国外有的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看作心理性"断乳期",即摆脱过去那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要求独立自主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时期。他们对生活和活动充满激情,朝气蓬勃,善于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是情绪受到意志的控制,往往表现出含而不露、曲折的一面;但同时也有盲目、狂热、冲动、不计后果的另一面。他们要求别人关心、了解自己的成长,敏感地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和态度,自我意识逐步加强。因此他们在参与音乐课堂活动时必然会对其他同学的评价过于关注,高中学生的这一特性也是造成害羞心理的一个因素。

二、对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克服对策

那么,针对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害羞心理,我们将如何依据科学的规律对其进行改善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营造和谐氛围,注重过程评价;调控活动难度,人人体验成功;把握心理规律,及时激励自信"三个层面,来探讨高中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害羞心理的克服对策。

(一) 营造和谐氛围,注重过程评价

在执行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中,要想使学生克服害羞心理,轻松自然地参与到音乐课堂活动中来,就必须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快乐、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和体验。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音乐、主动获取知识和享受美感的过程,同时又是音乐评价的过程。

1、在情感沟通中拉近师生距离

教育最能直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是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音乐的美和情感的涌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在在情感沟通中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里距离。学生对教师天生有一种信赖和依恋心理,当他们得到了所期望得到的教师真挚的爱与关怀,得到了教师的信任与理解时,往往在心里感到快慰与满足的同时产生乐学、上进的倾向。也只有在这样轻松、积极、无压力的良好情感环境下,学生才不会存在课堂活动的害羞心理,自然也会产生音乐表现的需求。

2、在倾听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索的对象,在学生内心形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想、说、好奇、探究的权利。因此,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并真诚倾听他们的声音,千万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和眼光来挑剔、限制、阻止乃至打击扼杀。倘若教师能给予学生真诚的赞赏和鼓励,并继续倾听他们发表对音乐真切的感受,就会极大地激发其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同时在倾听中也慢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3、用人格魅力煽动学生表演激情

音乐是"最具情感化的艺术"。因为与其他艺术相比较,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能更直接地拨动听众情感的琴弦,直达人类心灵的最深处--触及灵魂。当我们在考察音乐艺术的表演和欣赏活动时也会发现,表演者的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以至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会感染欣赏者的情绪,从而加深听众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音乐艺术的表演和欣赏过程中,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直接的情感交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如果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会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从而煽动学生的表现激情,音乐课堂活动的学生参与率肯定会大大提升。实践证明,音乐教师"勇于"和"乐于"进行音乐表演,其教学班级的学生普遍表演欲望会强烈,在这种表演氛围下,学生自然消除了以往参与的害羞心理。

4、在优化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是新课标中中小学各段的共同目标。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有时我们也可以机动灵活地将活动进行优化。比如在一个学期内可以组织1-2次的班级音乐会,如果设计的好,会有效地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积极性,既能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又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在课堂提问内容和方式上也可进行灵活的改变,比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讨论的辩题进行一次小辩论。例"流行歌曲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在高中新教材第五单元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一节中我这样提出问题:"下面给大家一个研究课题,时间要求15分钟,研究材料一投影上的文字,二书本71页上的文字,三音乐片段,运用器官眼耳脑,研究内容'呼麦'的原理。"这样的课堂新面孔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参与意识也随之增强。

(二) 调控活动难度,人人体验成功

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活动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考虑到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音乐素养差异,所以在选择活动的内容和表演难易度上要把握面向全体的原则。比如:在欣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时,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查找有关西藏资料,并学会在藏歌声中献哈达的动作,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此动作不是音乐专业的动作,可以人人参与,使学生在体验藏族同胞风土人情的同时领略藏族音乐的魅力。当然也要请个别有特长的学生做几个藏族舞蹈的动作,让全体学生感受藏族舞蹈的异族风情。学生在跳藏族舞和献哈达的动作时显得非常兴奋,教室里歌舞升平,每一位信息收集员在给同学讲解自己收集的资料时,也都像小老师一般认真。这种师生互动,共同收集资料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这里已没有了所谓的音乐素养差异,有的是人人体验着参与课堂的愉悦和成功。

(三)把握心理特点,及时激励自信

赞美别人会使被赞美的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产生对社会的信任度。因此,音乐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能使学生对该教师所讲科目产生兴趣,从而自信地学习,增强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比如:在学生刚刚在课堂上唱完一首歌时音乐教师就要及时说一句"你们的歌声多好听呀,像百灵鸟一样!"。这在心理上已经悄悄地给予了她自信,其参与音乐课堂活动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另外对于那些个别的调皮学生,只要发现其有一点点优点,都及时给予表扬, "其实你们有很多表演天赋,只是没把它很好地发挥出来,希望你能有机会把最好的感觉展现给大家。"通过这些激励性语言,他们逐渐会用心学习音乐,并认真参与每次的音乐课堂活动。而对那些音乐素质不太好的学生,激励性的语言更能使他们抛弃自卑心理,克服参与活动的害羞心理。 "你虽然音准不好,但你的节奏感和吐字都很好,希望你多进行听音练习会好起来的。""虽然你歌唱得不太好,但普通话说得很好,说不定长大后还能从事语言类表演艺术呢!"当然,必要时我们也要适当给特别胆怯和害羞心理的学生以帮助,帮助他们积极调适,近我们的力量使他们灿烂起来。我们只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规律,及时给予激励,使学生克服往日的自卑、害羞心理,不断发挥其特长与优势,音乐阳光就会点燃每颗心灵。

三、课堂教学中引导有害羞心理学生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可忽略学生在心理特征上的稳固性,要有耐心。忽视其长期性,引导的作用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在活动引导时,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注意观察个体差异。

3、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和正确人生观的德育渗透结合起来。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素质教育,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和谐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影响,通过音乐的陶冶,将使学生成为自信的人。"是的,只有自信的人,才会充满活力。让我们一同伴着音乐成长,抛弃胆怯和害羞的不良心理,积极大胆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吧,使音乐阳光照亮每颗心灵!

责编:古斯琪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