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其它分类 > 招考类其它 > 教育目的 模拟题(七)

在智育的发展要素中,“读写算”属于( )的范畴。

发布时间:2022-02-14

A.基本技能

B.智能与创造才能

C.基础知识

D.问题解决

试卷相关题目

  • 1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不仅应该讲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必须讲人的个性发展,恰当地处理好两种发展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让学生什么都懂

    B.所谓全面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C.培养有个性的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独创性

    D.所谓个性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2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政策性表达

    B.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理论范畴

    C.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划,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 出要求

    D.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和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教育方针 则是政府或者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3我国的教育方针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规定了我国教育 的()0

    A.途径、性质和目的

    B.目的、途径和性质

    C.性质、途径和目的

    D.目的、性质和途径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4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是两种对立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它们的共同缺陷 是()。

    A.都单纯把人当做工具

    B.都单纯把人当做目的

    C.都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D.都完全不具有合理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5一天,班里的学习尖子晓东给语文老师说:“老师您好,我向您提个建议,您布置的字词我早已写过了,能不能再给我布置点别的作业,我不想再机械地抄写这些词语了,真没 意思。”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了,“老师,小明的作业又没有写。他每次这样的语文阅读 理解的作业都不写。”小组长认真地向老师汇报。老师把这些没有交作业的同学叫过来 大声训斥,询问原因。他们仿佛也很无奈:“老师,不是我们不写作业,而是这样的作业 太难了,我们不会写。”老师又给这些学生做了思想工作,告诉他们这些都是考试中的高 频考点,大家必须要好好练习,否则会影响班级的排名。材料中该语文老师的教育主导 思想是( )。

    A.素质教育

    B.应试教育

    C.教师主导

    D.学生主体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6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作品中的人物,从美育的角度看,主要是在引导学 生()。

    A.感受美

    B.鉴赏美

    C.表现美

    D.创造美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7海伦•凯勒曾说:“如果我是大学的校长,我要设定一门‘如何使用你的眼睛’的必修课,致力于让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欢乐。”这体现了( )的重要性。

    A.德育

    B.美育

    C.智育

    D.体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8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别忘了在教室里养几盆鲜花,有了美丽的鲜花,学生就会主动地扫去墙角的蜘蛛网。这说明( )。

    A.通过审美和美感教育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

    B.通过培养移情能力提高儿童调控情感的水平

    C.教师情感对儿童情感的影响

    D.调节与消除儿童的消极情感的重要性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9某老师上课时声情并茂地朗诵:“心中的冬天,是一个寂静无声的季节。大雪覆盖了万物,显得那样寂静,光秃秃的树枝上涂上了一层厚厚的粉底,树干被银装素裹着,世界像 一名熟睡的婴儿,躺在冬姑娘的怀里。”老师生动形象的朗诵使学生感受到了冬天的美。该老师是( )。

    A.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美育

    B.通过实践进行美育

    C.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D.通过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 10某私立学校请一位美国的老师来当英语老师,外国老师脑子里没有“应试”这根弦,上课 风格“不拘一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喜欢上他的英语课。但是学生们的 考试成绩很一般,才80分左右。为此家长们联合要求学校辞退“误人子弟”的老外。面 对家长们的指责,老外十分困惑、委屈,孩子对英语能听会说,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兴 趣,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死抠分数呢?这不是舍本逐末吗?从材料中看,该老师 是素质教育思想的践行者,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是( )。

    A.提高国民素质

    B.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C.面向全体学生

    D.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开始考试点击查看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