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题库频道 > 招考类 > 教师招聘考试 >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 (心理学部分)认知—知觉

手机扫码关注微信
随时随地刷题

(心理学部分)认知—知觉

推荐等级:
  • 卷面总分:100分
  • 试卷类型:真题试卷
  • 测试费用:¥5.00
  • 试卷答案:有
  • 练习次数:5
  • 作答时间:0分钟

试卷介绍

(心理学部分)认知—知觉

试卷预览

  • 71“情人眼里出西施”体现的心理现象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定型效应

    D.晕轮效应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2古书《列子》中记载: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这里的“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是指()。

    A.错觉

    B.感觉

    C.表象

    D.思维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3圆月高挂,浮云飘动,人们却觉得月亮在动,而浮云不动。这一现象是( 乂

    A.动景运动

    B.真正运动

    C.自主运动

    D.诱发运动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4“既见森林又见树木”指的是( )。

    A.观察的目的性

    B.观察的全面性

    C.观察的准确性

    D.观察的创新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5初中生听课、参观或观察实验,尽管当时知觉的对象仅仅是某一事物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事物本身在构成整体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初中生在知觉心理加工中依然将它感知为事物的全部,主动为事物的缺陷加以补充。这表明初中生知觉活动的()。

    A.恒常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6初中生在面对几何图形时,常常难以觉察较为隐蔽的辅助线,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知觉的( )发展还不完善。

    A.整体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选择性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7下列时间单位,中小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 )。

    A.—小时

    B.—周

    C.一天

    D.—个月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8在一定时间里,人们根据当前需要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不包括( )。

    A.动机

    B.兴趣

    C.需要

    D.对象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79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这体现的是( )。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破窗效应

    D.马太效应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 80当孩子看到鲜艳的紫红色烟台大樱桃时,下列所说的话中最能直接体现“知觉”的活动的是()。

    A.“我要吃”

    B.“真甜!”

    C.“颜色好漂亮!”

    D.“哇,大櫻桃”

    开始考试练习点击查看答案
 8/10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