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教师资格

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07-15发布者:郝悦皓大小:135.00 KB 下载:0

2017 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8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字母按照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叙事性散文,下列合适的是()。 A.《故都的秋》》 B.《荷塘月色》》 C.《小狗包弟》》 D.《拿来主义》》 2.某教材设置了“现当代戏剧鉴赏”单元,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梳理戏剧矛盾,掌握现当代戏 剧基本特点,下列适合推荐的现当代戏剧作品是()。 A.《闺塾》》 B.《三块钱国币》》 C.《长亭送别》》 D.《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3.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 答案,正确的是()。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屈原;韩愈;汤显祖 B.屈原;苏轼;王实甫 C.杜甫;苏轼;王实甫 D.杜甫;韩愈;汤显祖 4.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是“品味小说语言,赏析人物形象”,下列教 学环节与这一教学目标相吻合的是()。 A.了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B.介绍出场人物之间的关系 C.感受王熙凤鲜明的个性特征 D.体会作者的小说创作风格 5.“竹”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往往具有高洁、超脱、坚韧的意味。某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含 有“竹”意象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B.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6.教师引导学生研读“诸子百家经典”,下列作品适合作为该专题阅读书目的是()。 A.《道德经》《论语》 B.《庄子》《颜氏家训) C.《商君书》《史记》 D.《世说新语》《资治通鉴》 7.教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初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后,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读 到的是海子的孤独感,而且他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 马,劈柴,周游世界”’;另一同学发言:“老师,我也读到了海子的孤独感,但我认为他并不 想摆脱孤独,所以他写到了‘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他说的是 通信,而没有说见面”。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分歧,下列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是()。 A.请学生继续分享阅读的感受,结合关键词句探究诗歌意蕴 B.表扬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 C.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等知识,统一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D.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就课堂争论的问题书面表达个人见解 8.学习《鸿门宴》,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部分,要求读出情节的紧张感,读 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恰当的是()。 A.设置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B.以朗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C.通过场景再现,把握作品风格 D.以角色》扮演替代对课文的分析 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依据这些建议 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A.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从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阅读读本 B.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C.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读本中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的选文 D.以语文读本所涉及作家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其他课外阅读篇目 10.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意境之前,教师播放赤壁 实景图片并配以气势磅礴的音乐,下列对该教学资源使用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营造情感氛围,可引领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B.契合诗歌的意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C.实景再现,先人为主,影响学生展开想象 D.诗歌教学播放音像资料。会降低教学效率 11.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任务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演讲针对什么人? (2)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 (3)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 任务三:三读文本,揣摩重要语段。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提示了 100 年后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哪几段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请梳理并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采用怎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反对哪些做法? 任务四:角色》扮演,体悟作者情感。 假设自己是作者,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任务一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提取文本信息 B.任务二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脉络 C.任务三重在引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内容 D.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12.阅读某教师教学《登高》的导人环节,按照要求答题。 提到杜甫的诗歌,我们自然想到他特有的“沉郁顿挫”的诗风。请看大屏幕:“‘沉郁’指内容情 感,‘沉’即‘深’,指内容的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指内容的凝重、含蓄,也指题材严 肃,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则指情感和音韵的表现技法;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指情感 跌宕起伏,千回百折。郁结难舒。”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读《登高》来体味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并探究这种诗风形成的原因, 尝试着更进一步了解“诗圣”杜甫。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解释讨论:你能从《登高》这首诗中读出“沉郁顿挫”的意味来吗?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围绕诗风品诗,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角度赏析作品 B.教师对“顿挫”的解释过于笼统,没有从音韵学的角度详细说明 C.教师先解释名词再引导学生讨论,意在营造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 D.教师解释概念,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并探究“沉郁顿挫”的含义》 13.阅读某会考试题,按照要求答题。 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选文和下面的“课文背景形势图”,用选文原句填空。(4 分) 从形势图看,晋国处在秦、郑之间,攻打郑国对晋国最有利,而对秦国利益不大。因此, 烛之武在与秦伯的谈话中,首先以“①”说明即使消灭郑国,秦国也无法越过别》国统治郑国; 又以“②”说明晋国的扩张意味着秦国势力的削弱;最后得出“亡郑”是“阙秦以利晋”的结论,成 功说服了秦伯。 对上述试题测试目标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读图体会时代特点,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B.考查学生融合不同领域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C.考查学生解读文言文和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 D.考查学生对多类型文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14.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 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 而且会喜欢作文,会努力写好作文。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发掘、发现、 发展”的指导理念:“发掘”就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现”就是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和问 题,“发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然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B.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C.激发写作兴趣与提升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D.想象作文是发展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的关键 15.阅读综合性学习“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活动方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第一阶段,自选篇目,学生可从教科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推荐课外阅读 篇目或其他书籍中,选择适合朗诵的古代经典诗文。 第二阶段,班级评优,学生自愿组合,自己排练,然后在班内展示,各班评选 1~2 个优秀 朗诵节目。 第三阶段,年级展演,参演学生自聘指导教师,进行加工排练。评委团依据公开的展演评 价标准。对各节目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设置“优秀组合”“优秀个人”“最佳表演创意”“最佳诗 文改编”等多个奖项,让参演的学生人人有奖。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搭建校园明星成长平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B.多角度评价,体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理念 C.以选拔优秀学生为目的,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D.评奖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发挥诊断和激励功能 二、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20 分,第 17 题 8 分。第 18 题 12 分,共 40 分) 案例: 阅读《锦瑟》教学实录的片段,完成第 16 题。 师:作者回忆的是自己的“华年”,他的“惘然”之情,你们明白了吗? 生:好像明白了,“此情”表达的是作者对华年已逝的惘然,自己抓不住过去的那些美好, 感觉更加的迷茫、凄凉。 师:现在懂这首诗的同学举手。大家相互看看,已经有很多人懂了,现在很多人考证,说 《锦瑟》……谁来说? 生:据说当时李商隐和一个宫女有过一段很美好的故事。但是后来他们分开了,这首诗是 用来怀念这段故事的。但也有人说他是自伤身世。 师:同学们很聪明。有人考证,说“锦瑟”是一个姑娘的名字,李商隐很喜欢她,但是两人 后来没成,所以这首诗是表达爱情主题的。又有人说这种解释不对,“锦瑟”是一种乐器的 名字,是李商隐的妻子王氏最喜欢弹奏的。明白什么了? 生:这首诗是表达怀念,追悼亡妻的。 师:好的。又有人说,这首诗既不是爱情主题,也不是追悼亡妻,他表达的是自己诗歌创 作的特点,说这首诗是李商隐六百多首诗的“序”。现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比较好的版本就 是这本《李商隐诗歌集解》。“《锦瑟》是李商隐的一篇序文”这一观点是钱钟书先生提出 来的。又有人说,《锦瑟》这首诗是一首政治诗,所表达的是诗人自己一生不得志的怅然 之情。还有人说,这首诗不能用具体的内容概括,它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既有对自己爱人 的思念,也有政治上不得志的怅然若失,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把它定为某个具 体的意思。所以,“一篇《锦瑟》解人难”啊!同学们,你们希望是哪一个?我们如何去认识它 呢?(眼神充满期盼) 生:我觉得诗人创作时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想到了,然后写成一首诗,这些“可能”都是 后人附加的。诗人是依托自己当时所处的情境写成的,所以只有了解诗人的生平等情况, 才能理解。 生:这个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这首诗有作者的意义》。而读者在读的时候会有自己的 读者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 师:同学们开始懂诗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涉及我们中国古代诗论非常重要的两种基 础观点:“知人论世”和“诗无达诂”。这里有一个读诗的规律问题,老师读了几十年诗,现在 才懂了一点点。同学们可以试着用这两种方法解读诗歌。 师:给大家布置个作业。刚刚有同学说,对于李商隐的生平不太了解,那么同学们回去的 作业就是去查找资料,写一篇随笔,题目是“《锦瑟》背后的故事”。 问题: 16.(1)“一篇《锦瑟》解人难”,请结合案例,说明教师是如何解决这个教学难题的。(10 分) (2)请说明教师介绍《锦瑟》主题的不同解说可以起到什么作用。(10 分)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作文,完成第 17--18 题。 寻找 ④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株蒲公英,风一吹就散,飞到各处,但是只有一处最为适合。说的 不错,人生也需要走许多弯路,我们一边成长,一边寻找,寻找那最适合我们的未来。 ② 对我来说,寻找就是人生。有人说,活着和生活不同。那是因为活着需要的是物质.而生 活需要的是精神。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原本只考虑自己的大脑也开始为别》人着 想。 原本并不在意相貌的自己也开始梳装打扮,而这就是在寻找快乐。人这一生,就是为了得 到这样或那样的东西而存在,没有了这样的想法,人就如同一具行尸,他的眼睛是无神的 灵魂是空洞的。人生因为寻找而充满色》彩,而在寻找的过程中,会遇到挫折、困难,克服 它们,又会让我们成长。从而有能力去寻找更加适合我们的东西。 ③ 寻找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例如寻找知识就需要付出时间,在不断寻找的过程当中, 我们不得不放弃一些我们认为并不那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把青春给了知识,把羞涩给了 勇气,把忸怩给了坚强。我们换取了一些自己所想要的东西,而这些是为了让自己以后能 去交换更重要的东西。寻找.就是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 ④ 寻找还是成功的必经之路。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吸食大麻和可卡因可以探求“我是谁”的问 题。或许我们也需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寻找自我吧。但是这个社会中的阻碍太多了,电子 科技就将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我们无节制地玩手机电脑,也许游戏里的“满级”成为了我 们最主要的目标。但在我看来.人生是最难完成的游戏,其中胜出的人更应受到敬仰。因为 在这个社会里,最重要的是找到自我啊!找到自我有多难啊!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逐渐走向 成功。 ⑤ 寻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也许我们寻找的并不相同,那是因为我们的条件不 同,目标不同。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不同的东西,经过不同的道路,但这条道路 充满着坚辛和喜悦,侵润着汗水和泪水。未来就在迷雾的那一边,是退却还是勇往直前, 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问题: 17.请从第②⑤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④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8 分) 18.请指出该作文在论证方面的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12 分) 三、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9 题 20 分,第 20 题 20 分,第 21 题 25 分。共 65 分)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 19~21 题。 洛夫《边界望乡》原文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①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6 页,此文档共1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如果当前文档预览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下载需知:

1 该文档不包含其他附件(如表格、图纸),本站只保证下载后内容跟在线阅读一样,不确保内容完整性,请务必认真阅读

2 除PDF格式下载后需转换成word才能编辑,其他下载后均可以随意编辑修改

3 有的标题标有”最新”、多篇,实质内容并不相符,下载内容以在线阅读为准,请认真阅读全文再下载

4 该文档为会员上传,版权归上传者负责解释,如若侵犯你的隐私或权利,请联系客服投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