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医学检验技术

2020年军队文职招聘医学检验技术资料整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20-03-19 20:35:10

1、概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又称腺性热。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及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口亲密接触传播(即口-口传播),而性行为、飞沫、母乳喂养、血液制品等虽也有传播可能,但并不是主要传播途径,发生概率较低。

3、病因和发病机制

EB病毒是一种嗜B淋巴细胞的DNA病毒,为本病的病原体。EBV进入口腔先在咽部上皮细胞和淋巴组织内复制,随后入血液循环而致病毒血症,并进-步累及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

4、实验诊断

①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增加,大多在(10~30)×109/L之间,少数可减低。病程早期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后期淋巴细胞增多,可达60%~97%,部分淋巴细胞伴有形态异常。后者于疾病第4、5天开始出现,第7~10天达高峰,大多超过10%。儿童患者中,年龄越小反应性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越多。白细胞增多可持续数周,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为正常。

②骨髓象:多数变化不大,淋巴细胞增多或正常,亦可见异型淋巴细胞,但数量不及外周血,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不增多。若非鉴别诊断需要,一般不做骨髓细胞学检查。

③EBV抗体检测:EB病毒主要有5种抗原成分,即病毒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可分为弥散组分D和局限组分R)、核抗原(EBNA)和淋巴细胞确定的膜抗原(LyDi)。临床上常测VCA-IgM和IgG抗体,其在病程早期即可增高,阳性率可达100%,尤其是VCA-IgM最有诊断意义,VCA-IgG因终身持续阳性,故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④嗜异性抗体检测:IM患者血清中存在嗜异性抗体,该抗体属于IgM,能使绵羊和马的红细胞凝集,故称嗜异性凝集素。它不被含有Forssman抗原组织(例如豚鼠肾、马肾)所吸收,因而与正常血清中的嗜异性Forssman抗体不同。患者嗜异性凝集素阳性反应在起病后第1~2周出现,第2~3周凝集素滴度最高,一般能在体内保持3~6个月或更长时间。

责编:刘曦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