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药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大单元六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6-15 19:05:48

 大单元六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

六、药物治疗的基础知识 药物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与规范性 
2.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 (1)识别和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2)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3)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第一节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可以使患者获得有效、安全、经济、规范的药物治疗。
  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7)
  制定复习备考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7)
  
  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制定复习备考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改善环境、改善生活方式。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2)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药物:
  消除疾病?去除诱因?预防发病?控制症状?治疗并发症?为其他治疗创造条件?增加其他疗法的疗效?
  考哪一门课?应试!做对足够多的题目是最终目的!
  (3)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强调早治疗。
  什么时候开始复习?
  早下手,更从容!
  (4)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
  看书还是听课?
  (5)选择合理配伍用药。
  看书与听课相结合;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内容梳理与题目练习相结合
  (6)确定合适的疗程。
  总的复习时间?每天复习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冲刺阶段?
  (7)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复习备课与休息娱乐的结合;
  一、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
  只有利大于弊,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才有实际意义。
  三、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以最低的药物成本,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要考虑治疗的总成本,而不是单一的药费。
  四、药物治疗的规范性
  →“指南”给予了药物治疗的规范。
  既要考虑指南的严肃性,又要注意个体化的灵活性。
  
第二节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
 
  一、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二、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三、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1.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步骤
  2.制定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3.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一、识别和评估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非处方药物信息。
  自我药疗——是指在没有医师或其他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患者恰当地应用非处方药来缓解轻度、短期的症状及不适,或治疗轻微的疾病。
  执业药师——应当掌握常见病症的特征、非处方药物选用及用药注意事项等知识,担当公众用药的助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具体内容参见第八章。
  
  二、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方便性。
  用药安全是药物治疗的前提;
  有效性是选择药物的首要标准;
  经济性方面应考虑治疗总成本,而不是单一的药费;
  给药方便性可能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治疗药物选择的基本方法——
  参考权威的专科诊疗指南; 第九~二十章。
  国家发布的临床路径;
  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结果;
  专家共识;
  ……并结合临床经验及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出决定。
  
  
  
  三、给药方案制定和调整的基本步骤及方法
  给药方案——就是为治疗提供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的一种计划表。
  1.制定和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步骤
  (1)获取患者的基本信息(体重、烟酒嗜好、肝肾疾病史等)。
  (2)按群体参数计算初始给药方案,并用此方案进行治疗。
  (3)患者评估:药效学(疗效、不良反应)和药动学(血药浓度)。
  (4)必要时,按个体数据重新计算给药方案。
  2.制定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1)定给药剂量:
  
  (2)定给药间隔:
  Ⅰ.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Ⅱ.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
  Ⅲ.根据峰、谷浓度设计给药方案
  定给药间隔的原则:
  保证血药浓度始终高于最低有效浓度; 
  低于最小中毒浓度
  Ⅰ.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
  ①半衰期小于30分钟(消除太快,超短效)
  ②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消除快,短/中效)
  ③半衰期在8~24小时(消除慢,长效)
  ④半衰期大于24小时(消除特别慢,超长效)
  
  · 给药剂量决定Css的水平; 
  · 给药间隔决定Css波动幅度; 
  间隔时间越短,Css波动越小;
  间隔时间越长,Css波动越大。
  ①半衰期小于30分钟(消除太快,超短效) 
  特点:维持药物有效治疗浓度有较大困难。
  给药方案: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
  治疗指数高的药物也可分次给药,但维持量要随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②半衰期在30分钟~8小时(消除快,短/中效)
  特点:主要考虑治疗指数和用药的方便性。
  给药方案: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也可静脉滴注给药;
  治疗指数高的药物,可每1-3个半衰期给药1次。
  ③半衰期在8~24小时(消除慢,长效)
  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
  如果需要立即达到稳态,可首剂加倍。
  ④半衰期大于24小时(消除特别慢,超长效)
  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如果需要立即达到治疗浓度,可首剂加倍。
  
  Ⅱ.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制定给药方案
  通过调整给药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达到所需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方法:通常是根据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和给药间隔而确定给药剂量。
  
  式中,k-消除速率常数,Vd-表观分布容积,CL-清除率,F-生物利用度,D-给药剂量,τ-给药间隔时间。
  Ⅲ.根据峰、谷浓度设计给药方案
  
  
  可计算得到恰当的给药间隔或剂量。
  3.调整给药方案的基本方法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应对标准给药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实行个体化治疗:
  ①治疗窗改变;
  ②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改变(包括整体降低或升高,或大幅波动而超出治疗窗);
  ③治疗窗和药时曲线均改变。
  
  (1)根据TDM(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包括稳态一点法、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PK/PD参数法、Bayesian反馈法等。
  (2)根据患者生化指标调整给药方案 
  ①对于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计算适宜的给药剂量;
  ②对于主要经肝脏消除的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调整给药剂量;
  ③对于抗凝药,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给药剂量。
  根据患者生化指标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A.血清肌酐法 
  B.稳态一点法 
  C.Bayesian反馈法 
  D.重复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 
  E.PK/PD参数法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正确答案』 A
 
  华法林安全抗血栓治疗的指标是
  A.INR>10 
  B.INR>20
  C.INR>4 
  D.INR>5
  E.INR2.0~3.O
  『正确答案』E
 
  调整给药方案的途径:
  包括改变每日剂量、改变给药间隔或两者同时改变。
  每日剂量决定药时曲线水平位置的高低;
  给药间隔影响药时曲线上下波动的程度;
  应根据药物的PK/PD特点确定选择何种方式。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