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体育学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15 23:21:57
 一、名词解释
内环境 :人体内每个细胞所侵浴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稳态 :将内环境这种动态平衡及其调节过程称为稳态。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的全部神经末梢所支配的肌纤维,从功能上看是一个肌肉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故称为运动单位。
兴奋-收缩偶联:动作电位沿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三联体结构处兴奋的传递引起终池释放钙离子。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在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
通气/血流比: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没分肺泡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值。
搏出量:心室每次搏动泵出的血量。
心指数:是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射血分数:=没博输出量/心舒末期心室血量*100%
    极点: 训练者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不能满足运动器官的需要所产生的令人难受的生理反应。
过度训练:  是指训练者长期时间训练后,训练负荷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强度和适应能力,而导致的身体疲劳。
准备活动:及热身运动,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的基本部分之前有目的地进行的身体练习。
运动后过量耗:是指运动后恢复期超过安静状态耗氧量水平的额外耗氧量。
最大吸氧量: 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力竭性动动中,当氧运输系统中的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时,人体每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为最大吸氧量。  
无氧阈:是指人体在递增负荷的运动过程中,供能由有氧代谢为主开始向无氧代谢为主过度的转折点。  
乳酸阈: 人体在渐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随运动负荷的渐增而增加,当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开始起点,称为乳酸阈
衰老:及老化,是指生物体自成熟开始,随着年龄的发生的、受遗传因素影响的、逐渐的全身复杂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
身体组成:是指人体的总体量,可以分为脂肪和脂肪以外的成分,并分别由体脂重和值体重两部分组成。
    体重指数:是依据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值来判断是否肥胖的一种方法。
    运动性疲劳:是由运动而引起的运动能力和身体功能暂时下降的现象。
超量恢复 :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内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
体适能: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级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运动处方:是指健身者进行身体活动的指导条款。
    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排除非己,维持机体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反应: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
敏感期 :将某种身体素质而发展较快的一段关键时期。  
心搏峰:将每搏量达到峰值的心率水平。
体温 :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热习服 :是指在热环境下持续重复训练,逐渐提高克服热危害的能力的过程。
 
 
二、选择题
    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D )。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D  )。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
    3、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C )。
      A. 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球蛋白。
4、依据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B  )。
      A.明带缩短,H带不变, B.明带缩短,H带变窄或消失,
C.暗带缩短,H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带不变。
    5、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  )。
      A.呼吸肌的舒缩,B.胸内压的变化,C.肺内压的变化,D.气体的分压差。
    6、肺换气的动力是( C   )。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理特性
C.气体的分压差,      D.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7、影响血液运输O2和CO2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D  )。
      A.血浆量, B.血量, C.血细胞数量, D.血红蛋白含量。
   8、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C )。
      A.4%,  B.6%,  C.8%,  D.10%。
   9、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B  )。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
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功能周期,
D.当心率为75次·min-1,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S。
   10、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D    )。
      A.射血速度较快,            B.每搏输出量较大,
C.射出的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
        
    11、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  B   )。
       A.脂肪,   B. 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2、人体最经济的能源是(  B  )。
       A.脂肪,   B. 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13、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C  )。
      A.ATP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合成与PCr消耗的比值。
    14、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C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
15、下列被称为第一信使的物质是(  D  )。
   A.cGMP, B.cAMP,   C.Ca2+,   D.肾上腺素。
16、下列被称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D  )。
   A.ADP,   B.ATP,   C.AMP,   D.cAMP。
    17、糼儿时,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  C  )。
   A.侏儒症,  B.粘液性水肿,  C.呆小症,    D.糖尿病。
18、神经冲动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主要是依靠(  A  )。
   A.化学递质,  B.无机盐离子,   C.局部电流的作用,   D.胆碱酯酶。
19、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反射弧中(  B  )。
   A.不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B.最易发生疲劳的部位,
C.抗疲劳能力最强的部位,  D.对内环境变化最不敏感的部位
20、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的生理本质,就是通过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使人体( C  )。
    A.机能水平获得提高                               B.运动能力获得提高
    C.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和形态结构产生适应性增强     D.各器官功能的协调
21、超负荷的量可通过控制两个基本因素来改变,这两个因素是( D  )。
    A.训练负荷的大、小                 B.刺激性质与适应程度,
    C.训练强度和训练量                 D.训练强度和训练密度。
22、赛前运动员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何种状态,有助于克服内脏器官的功能惰性(  A  )。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下降      C.兴奋性过高       D.兴奋性保持稳定状态。
23、运动开始后不久,运动者常感到呼吸困难、胸闷、头晕、心跳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不协调等反应,这是(  B  )。
      A.疲劳现象            B.“极点”现象        C.假稳定状态      D.过度紧张。
24、“第二次呼吸”出现时,由于何种关系得到协调,使破坏了的动力定型得到恢复(  D  )。
A.内脏器官与交感神经系统               B.汗腺分泌和内脏器官,
C.运动功能和交感系统                   D.植物性和运动性功能。
25、决定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  B  )。
A.吸氧量,  B.心室泵血功能,  C.动静脉氧差,  D.肺通气量。
26、力量爆发型运动的主要供能系统是( C  )。
A.有氧氧化;   B.乳酸能;   C.ATP-PCRr;   D.乳酸能+有氧氧化。
27、无氧阈值高的运动员是(  D )。
A.短跑运动员, B.投掷运动员, C.体操运动员, D.长跑运动员。
28、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指标错误的是( D  )。
A.无氧阈, B.最大吸氧量, C.心输出量, D.氧债。
29、从事耐力训练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比一般人要高,主要原因是( A  )。
A.心泵功能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与利用能力提高,B.血液运氧的能力提高,
C.慢肌纤维的百分含量增高,                  D.呼吸系统功能增强。
30、氧脉搏是指机体(  D )。
A.从每分吸入气体中摄取的O2,  B.从每次吸入气体中摄取的O2,
C.从每分心输出量中摄取的O2,  D.从每搏输出量中摄取的O2。
    31、超量恢复的规律主要表现为( A )。
A.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但保    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水平。
B.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仅恢复到原来水平,甚至超过原来水平,还能永久保持。
C.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仅恢复到原来水平,不能超过原来水平。
D.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在运动后一段时间不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不能超过原来水平。
    32、体温是指( C  )。
A.人体皮肤的平均温度,   B.人体内部的温度,  
 C.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D.人体表面和内部温度的均值。
33、正常人直肠、腋窝和口腔温度的关系是(  A  )。
    A.直肠>口腔>腋窝,   B.直肠>腋窝>口腔,  
 C.口腔>腋窝>直肠 ,  D.腋窝>直肠口腔。
34、在高原,使人体机能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A.缺氧,   B.气稀薄,   C.低气压,   D.低气温。
35、水环境对人体功能的影响,表现在完成与陆上相同强度运动时( B   )。
     A.肺通气量增大, B.呼吸当量减少, C.吸氧效率下降, D.搏出量增加。
36、儿童少年疲劳和恢复的特点是(  C  )。
    A.容易疲劳,而不容易恢复,   B.不容易疲劳和恢复, 
C.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     D.不容易疲劳,而容易恢复。
37、挑选能成材的优秀运动员,一般应该选青春发育期是(  C )。
     A.提早发育,发育高潮期缩短               B.提早发育,发育高潮期正常的
 C.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发育高潮期延长的     D.正常年龄开始发育,发育高潮期正常的
    38、成年女子骨骼肌的重量约占体重的(  C  )。
        A.20%    B.45%    C.30%    D.55%。
39、下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D  )。
    A.病原体感染获得的免疫          B.微生物获得的免疫
C.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D.遗传获得的免疫
40、可提高人体的免疫机能的是( B  )。
A.小负荷运动     B.中等负荷运动      C.大负荷运动    D.长期大负荷运动。
41、以健身和健康为目的运动,一般人的运动频率应以( A  )次/周为宜。
A.3~4,  B.2,   C.7,   D.4~6。
42、运动处方中的核心要素是( A  )。
A.运动强度,   B.运动类型,  C.运动时间,   D.运动频率。
43、身体内的脂肪贮藏量决定于( D   )。
    A. 脂肪细胞的数量    B. 脂肪细胞的体积或容量,
    C. 脂肪的厚度        D. 脂肪细胞的数量与每个细胞的体积或容积。
44、一般人在( B  )岁以后有氧适能每10年下降8%~10%。
A.25       B.30    C.35    D.40。

   三、填空题
1、最大吸氧量的中央机制是心泵功能,外周机制是肌细胞利用率的能力。
2、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准备活动的强度应以45%VO2max,或心率约达到100-200次/min,时间为10-30min为宜。
3、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练习开始的时间间隔一般不超过15min,在一般教学课中,以2-3min为宜。
4、准备活动的内容包括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5.运动负荷阈包括运动练习的强度、时间、密度和数量等4个基本因素。
6、有关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几种学说是衰竭学说、堵塞学说、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保护性抑制学说、突变理论和自由基学说。       
7、按疲劳发生的部位可将运动性疲劳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8、中枢疲劳可能发生在从脑细胞直至脊髓运动神经元。
9、从神经-肌肉接点直至肌纤维内部的线粒体结构等,都是外周疲劳可能发生的部位。
10、磷酸原在恢复过程中,恢复一半的时间是20-30秒,完全恢复的时间是2-3分钟。
11、乳酸清除的主要途径有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糖原和葡萄糖、转化为蛋白质和从尿和汗中排出。
12、儿童少年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因而,心率快,且年龄越小,心率越快。
13、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生理学基础是心搏率理论与最佳心率范围理论,通常把体育课适宜生理负荷的平均心率标准定为120-140次/min。                      
14、女子的柔韧性高于男子是由于女子运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决定。
15、与男子相比,女子的静力性力量低。
16、与男子与相,女子对静力性工作的适应能力却比男子强。
17、与男子相比,女子对动力性工作的适应能力较低。
18、女子血红蛋白总量和红细胞总数低的原因是女子骨髓造血功能较差,与雄激素水平不高也有关。
19、女子对动力性力量练习的适应能力比男子差;而对静力性力量练习中某些动作的适应能力相对比男子好。
20、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激发免疫细胞感应阶段、增弱阶段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21、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免疫阶段、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
22、健康体适能主要包括有氧适能和肌适能和身体成分等因素。
23、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柔韧性。
五、问答题
1、比较分析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特点。
答:(1)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线粒体体积小数量少,毛细血管密度小;受大a神经支配;慢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不发发达,线粒体体积大而数量多,毛细血管密度大,受小a神经支配。
(2)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酶的活性高,原糖含量多,无氧代谢能力强。慢肌纤维线粒体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
(3)功能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

2、运动训练对肺通气功能和肺换气功能有何影响?
答:运动训练,特别是耐力训练可使用肺通气功能提高。
(1)除潮气量外,有训练者的肺容积的各个成分都比无训练者大,通过训练呼吸肌的力量加强,呼吸和呼气的能力均提高。
(2)有训练者安静时的肺通气量无多大差异;次最大运动时,增减幅度减少;最大运动时高得多。肺通气效率提高。
(3)有训练者的耐力运动员的最大通气量高于常人。
(4)在运动负荷相同时,通气当量较小,呼吸效率提高。通气当量是每分钟通气量与吸氧量的比值。通气当量越小,呼吸的效率提高。
(5)有训练的耐力运动员,氧扩散容量随年龄降低的趋势推迟,无论安静时或运动时氧扩散容量均高,肺换气功能增强。
(6)耐力训练可使肌肉摄氧利用氧的功能增加,肌肉动-静脉氧差。

3、试述动技能的运动条件反射本质、学习过程各阶段的动作特点、生理原因和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试述超量恢复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意义。
    (1) 能正确运用超量恢复原理,能使身体锻炼、训练的效果更佳
(2) 在一定生理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提高人体机能和健康水平。
(3) 不同性质的身体运动,可以引起不同营养物质和机能的超量恢复
5、儿童少年运动系统有何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1、骨骼与和关节特点、肌肉的特点   
2、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再生长加速期,多采用少儿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6、儿童少年的神经系统有何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进行体育教和训练?
一:1、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发展不均衡
2、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
3、青春发育期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二: 1、体育活动项目要注意生动、有趣,尽量避免单调及静止性活动
    2、不宜作过分精密、难度动作较大的动作
    3、注意才用直观形象的教法
    4、由于女生的动作不协调尤为明显,对女生应区别对待。
7、为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制定一份具体的有氧运动处方。
8、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准备活动的原则 为了使准备活动卓有成效,就必须谋求一种最合适的强度.
9、血液是如何载氧和失氧的?

10影响肌肉的力量因素?
1.肌肉体积
2.肌纤维类型
3.神经调节
11、发展肌肉力量的训练原则?
1、超负荷原则
2、渐增阻力原则
3、由大到小原则
4、专门性原则
5、合理的训练间隔原则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