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医学影像技术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脊索瘤(Chordoma)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9-24 23:11:46

 脊索瘤(Chordoma)

        [病理与临床表现]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脊索残余组织,颅内者常见于30~50岁,  属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但有溶骨性破坏,又似恶性肿瘤。临床症状有头痛,进行性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等。

        [CT表现]     脊索瘤多表现为蝶鞍部、  斜坡及中颅窝处较大的不规则状混杂密度影,病变内有散在钙化影,病变边缘呈分叶状或模糊不清。平扫时,钙化以外的瘤体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注射造影剂后稍有强化或明显强化。邻近骨质破坏明显,无瘤旁水肿。

        [MRI表现]     典型者位于蝶骨、枕骨软骨接合处,  MRI扫描显示中颅窝及斜坡处较大不规则实质性肿块,多方位能充分显示瘤体的全貌与生长方向。正常斜坡髓质的高信号影消失,为异常的长T1T2瘤体取代,斜坡胀大膨隆,失去正常轮廓,侵犯蝶鞍、鞍上池、副鼻窦、颅底,向后压迫脑干。瘤内出血灶呈高信号脊索瘤内钙化呈散在结节状稍低或等信号,难以与邻近骨质破坏区形成骨性包涵体区分。注射Gd-DTPA脊索瘤呈中等均匀强化。

        [鉴别诊断]      脊索瘤需与鼻咽癌、 脑膜瘤、颅咽管瘤及软骨瘤相鉴别。   鼻咽癌起源于咽隐窝,信号均匀,很少钙化且有显著异常强化。中颅窝底脑膜瘤,很少引起邻近骨广泛破坏,MRI  T2    加权像呈典型的等或低信号,有显著强化。颅咽管瘤无骨质变化,MRI  T1 T2加权像信号强度变化幅度大,无强化。软骨瘤与脊索瘤的鉴别相对较难,但软骨瘤不强化有助于鉴别。

    十五、脑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

        [病理与临床表现]     颅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以往报道颅内转移瘤仅占颅内肿瘤的2 ~ 10%,随着CTMRI  的应用,其发现率明显增加。绝大多数临床表现与转移瘤的占位效应有关。

        [CT表现]     CT平扫见脑内多发散在环形或结节样低、高或等密度影,多位于皮层或皮层下,灶旁水肿十分明显。注射造影剂后可见不同增强表现:实质性肿瘤往往显示均匀性增强,发生坏死,囊变者则显示不均匀增强。典型者不增强的坏死、囊变区为偏心性,增强的瘤壁厚薄不无关 ,可伴有结节状凸出。

        [MRI表现]     实践表明MRI优于CT,特别是Gd-DTPA  增强后的MRI,能显示CT不能发现的转移灶。多见于小动脉末鞘分支,即皮层下, 皮髓质交界处, 亦见于白质及深部灰质,多发时易判断,单发时不易与原发性脑肿瘤瘤鉴别。转移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肿瘤中心常发生坏死,囊变和出血,瘤周水肿明显,占位显著。瘤体T1加权像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程高信号。 Gd-DTPA  增强扫描,多数脑内转移明显增强,表现为结节状,块状,环状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有时出现靶征。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特征性转移,如结肠癌、骨肉瘤、黑色素瘤脑转移T2  加权像呈低或者等信号,黑色素瘤、绒癌、甲状腺癌、肺癌脑转移易伴出血。

        [鉴别诊断]     多发性脑转移瘤,需与脑多发性占位相鉴别,如恶性脑胶质瘤,恶性淋巴瘤,脑脓肿,脑囊虫病;单发转移瘤不易与原发性脑肿瘤鉴别,临床病史及典型的影像表现将有助于诊断;出血性脑转移需与高血压脑出血相鉴别, 后者在MRI图像上遵循血肿信号强度的演变规律;囊样转移需与脑囊性病变相鉴别,后者无明显脑水肿,无显著强化。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