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艺术设计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考工记》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12-31 20:54:48

 《考工记》

成书于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曾被后世工匠奉为经典,该书不但较全面地记叙了和期以来手工业生产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而且经过整理,成为一门系统化的经验科学,有些还力图加以探索其规律并进行科学的概括。《考工记》特别强调制作优质产品所必须遵循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合此四者可为良的技艺原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美学思想。

天有时

天有时指的是季节时间条件,这表明古人已开始对自然物的性质,规律有较深入的认识。懂得一件好的产品,从选料到制作都要依据自然规律。《考工记》以制作车轮为例加以说明:“轮人为轮,斩之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毂也者,以为昨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理而柔。”

清代戴震注曰:“材在阳,则中冬斩之。在阴,则中夏斩之。今世毂用杂榆,辐以檀、牙以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为了使车轮坚固耐用,不仅应根据不同的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而且要根据木料的车轮上所起的不同用处,确定它们不同的砍伐时间。如果是取材料的阳刚之性,使其在车轮上起坚硬负载的作用,就应该在冬季伐木;而如果是要取材料的阴软一,使其易于弯曲,就应该在夏季伐木。根据各种木材不同的特性,人们认识到用杂榆木做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比较合适,做车轮的辐条则应用檀木,而    木最适于制作车牙。所以《考工记》中又说:“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也。”人们只有认识,顺应这种天气、季节有自然之理,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地有气

同天时一样,地气也讲的是自然规律的约束,且它与天时是密切联系着的,“因地制宜”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考工记》中这样写到:“桔逾淮而北为枳,鸲鹆不逾济。   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地气然也。”由于南北地域不同,其水土等自然条件有很大差异,不仅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也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南北迥然不同的风格。如从房屋的建筑来讲,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式是不同的。在原始社会早期,不论是北方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还是南方的古代猿人,都是利用天然洞穴定居的。到了人类能够自己营造居所时,不同地区在居住方式上就出现了差别。。我国北京属于黄土分布区,在从天然洞穴居住变为建筑地面房屋的过程中,经过了半穴居阶段。那是因为北方的土地有深厚的土层,土质的粗度级配适当,质地比较均匀,不易坍塌,而且地下水位较深,毛细蒸发不强,又不经常下雨,地表附近的土层经常保持干燥状态,因而满足了半穴居的“地气”条件。现在陕北一带的窑洞就是这种建筑的遗痕。而我国南方气候潮湿,地下水位高,土层性质也不符合上述要求,因而没有半个穴居阶段,直接由巢居进货到建造地面房屋,如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式建筑,这是适合南方地理环境的。

《考工记》中所阐述的中国古代工艺观包含了这方面的因素,从中我们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生活习俗、工艺特点,建筑风格之所以异于西方的原因,这是与东西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的。

材有美

关于材料性能条件古人论述很多,它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材料的种类、质量决定了产品种类、质量,上等优质的材料是决定产品优质美观的先决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材料的自然性能,质地不同,如金属,光彩夺目;如竹木,清秀雅致;如草藤,朴素文静;如玉石,晶莹剔透;如陶土,浑然质朴。因而在制作不同的产品时,可以根据产品的实用和审美的需要选择适宜的原料。如将上述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产生良好的使用价值,给人以美的感受。

除《考工记》外,中国古代著作中对这方面的论述还很多。如《荀子》中讲:邢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

其中讲“金锡美”强调的就是材料之美。这一点对今天来说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告诉人们生产中的选材要精准求精,另一方面,它也启发人们注意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物质材料。我国古代各种产品的不断丰富发展是离不开各种新材料的发掘的。在现代除了自然材料外,各种人工材料,像人造纤维、塑料,玻璃、搪瓷等都为开发更多更精美的产品提供了可能性。

工有巧

要制造出精美的产品,必须有高超熟练的技艺,当然这种技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得到的,庖丁角生能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是通过19年的实践得来的。除了亲身经验外,前人的经验论也是不可少的材料。《考工记》中就记述了许许多多这种资料,对于各种古代常用的器具,无论是刀、矢、剑、戟,还是种、鼓、量、豆、    、璧等等,都有详细的制作说明。中国被称为“丝绸王国”,中国古代的丝绸制品以其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享誉世界。《考工记》中记载了缫丝、漂白、晾丝等科学方法。如“以凉水沤其丝”,就能使丝柔软;“以栏为灰,涯凉其帛,实诸泽器,淫之以蜃”,是讲用栏木灰和蜃灰作漂白剂;又讲到晒丝应该“去地尺暴之”,将丝挂在离地面一尺左右的地方,挂得太高丝易干脆,太低则接近潮气,丝不易干。此外,还详细具体地记载了染色的方法。这些可贵的经验,为后来我国丝绸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