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文职政策 > 备考指导

2018军队文职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8-11-12 20:46:31

   考点六: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思想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开始。

  (1)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①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②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③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和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

  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这种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这主要是: ①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主导地位;②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③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种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增长,是实现两个革命转变重要的历史条件。

  (2)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的中介和桥梁。

  (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物质基础、经济条件

  (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2)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确立,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的。

  2、政治保证

  (1) 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执政的党,这是决定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力量。

  (2) 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是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保障。

  3、国际因素

  (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出现勃兴的局面,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

  (2) 苏联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二)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

  (1)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然条件。

  (2)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迅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3)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

  (三) 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一) 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 基本经验①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地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②采取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引导农民逐步摆脱私有制。③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④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中农逐步消灭富农的阶级路线,从而团结了广大农民共同走合作化道路。

  (2) 重要意义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②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2、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 基本经验①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采取不同措施。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进行“和平赎买”。②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在利润分配上采取分别实行“四马分肥”、定息的政策。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2) 历史意义: ①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②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过的以和平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③这是国际共运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责编:张立娟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