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解放军文职 > 解放军文职专业 > 戏剧与影视技能型岗位

解放军文职招聘考试中国书论模拟试题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7-05-30 10:58:17

 中国书论模拟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 意在笔先  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中“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2. 临池    即学习书法,晋卫恒《四体书势》说:“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把学习书法叫做临池。
3. 秦书八体: 大篆(钟鼎文) 小篆(秦文) 刻符(符节) 虫书(鸟虫形) 摹印(印章用)  署书(匾额书) 殳书(兵器)  隶书。
4. 六艺 汉以后指儒家的六经。《诗》《书》《礼》《易》《春秋》
5. 书有十体  古文  大篆 小篆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6. 三品  神品  妙品  能品
7. 八分 隶书之一体,也称分书、分隶。其名始于魏晋。八字分散,谓八分。
8. 擘窠书  写得特别大的字。擘,划分。窠,书碑时划的界格。
9. 一笔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芝学崔瑗、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诣,其行首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
10. 两指法:以大拇指、食指搦管,其余三指拳入掌中。
11. 拔灯法:运笔的执笔方法,拔灯四字为推拖扌然拽。
12. 涩:指涩势。即笔毫行墨能留得住而又不停滞。笔方欲行,如有物以阻之,竭力与之争。行笔缓而不停顿,便笔锋紧而挫推进,达到笔毫行墨留得住的效果。
13. 迟:用笔方法,落笔迟重,以得到妍媚的效果。
14. 过:书写比较流利时的运笔动作。
15. 留:行笔过程中细微的顿笔动作,使笔能留得住,以免出现轻浮滑速的毛病。
16. 纵体:行、草字体。
17. 钩揭导送,提抢截曳:几种不同的运笔方法。钩:用大指、食指将笔管约束住,再以中指钩住笔管外侧。 揭,举的意思。导,小指引无名指向右。送,小指引无名指向左。提:垂直向上的用笔的动作。先有落笔顿、蹲、驻,后有提笔。抢,提笔离纸时的回力动作。曳,拖的意思。拖时略带顿跌。
18. 体欲方而用欲圆:形体要方,给人的感觉要圆,即方的形体要达到圆的效果。
19. 过折收缩:四种不同的笔法。过,写主笔时疾速有力,流畅自如。折,写横画时,笔锋欲左先右,往右回左,使笔锋变向而显棱角。写方笔多用此法。缩,写竖画将到笔画终了时,将笔回缩。收,写横画到笔画终了时,须将笔锋向左回收。收与缩都是为了使起笔和止笔得以互相照应,使笔画含蓄,圆实而有力。
20. 野狐禅:佛教称外教或端为野狐禅。在书法上是指学书不走正路,欺世惑众,不能有所成就。
21. 涨墨:墨溢出笔画之外。
22. 回互避就:回互,即回互留放;指一字中有重丿重捺者,有的丿捺须放,有的须收,相互配合,以求变化和美观。避就,回避迎合,指书写时为使结构之险易、疏密、远近得以调和恰当的一种方法。
23. 真一、行二、草三:真书执笔一寸,行书执笔两寸,草书执笔三寸。
24. 解法:解摘法,写字时会遇到困境,要立刻用灵活的手法解脱困境,继续顺利的书写。
25. 深浅长短:浅,离纸近。深,离纸远。长,笔头长以离纸远。短,笔头短以离纸近。
26. 笔势:书者在艺术创作时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势能。即书法的形体、态势、气势。
27. 隔笔取势,空际用笔:指笔着纸之前,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准备。一旦落笔,自然生姿,绝不重改。
28. 九宫法:古代书家认为方块字均有八面。而八面点面又皆拱向中心,故形成八面拱心之九宫。就一个字来说, 是小九宫,一篇来说是大九宫。
29. 章程书:用于写奏章、法令的一种书体/
30. 铭石书:石刻碑铭之书体,也指魏书家钟由的三体之一:规整的汉隶或正书。
31. 分间布白:安排字的点画结构和布置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2. 经生:指唐代抄写佛经的书体(人)
33. 院体:指导宋代御书院所用的书体,妩媚而无骨力。
34. 浩制体:明代内阁所用的楷体,精丽而无生气。
35. 馆阁体:清代官场盛行的一种书体。
36. 映带:指作书时,为求体势之美,省减字中某一笔画或更动字中某 笔画的位置。
37. 拙:是一种艺术风格,它不求外在的华美以迎合世俗的喜爱,而是追求质朴的、内在的艺术美。
38. 神采:指书法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与风采。
39. 形质:指构成字的形体的基础,如点画的长短,肥瘦、方圆、刚济。与神采的关系,实质就是形与神的关系。
40. 白折、大卷:《广艺舟双楫》“应制之书,约分二种,一曰大卷,应殿试者,一曰白折,应朝考者也。白折、大卷,指旧时科举中用的书体,其体式与馆阁体相同。
41. 质文三变:旧史上称夏商周三朝,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由忠而质,由质而文,称为质文三变。这里指书法由质朴变得华美。
42. 破格书:郑板桥以真隶相参之法,杂以行草,自创一种六分半书,破了前人的格,自称为破格书。
43. 蜗篆:象形篆书之一种,康有为认为秦汉时期的瓦当文字为些种体。
44. 退笔:用旧了的笔。
二 书论中的几个有关数字:
45. 一笔书:一笔书: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芝学崔瑗、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通连,隔行不断。唯王子敬明其深诣,其行首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
46. 一笔画:吴道子
47. 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48. 二指法:两指法:以大拇指、食指搦管,其余三指拳入掌中。
49. 三品:神能逸
50. 书有三要:清整,温润,闲雅
51. 作字三调:心调,手调,笔调。
52. 作字三法:用笔,结构,趋向。
53. 篆书三要:圆,瘦,参差。
54. 学书三戒:初学戒不均,戒不活,戒狂怪。
55. 书法三昧:指实掌虚(执笔)意在笔先(运笔)永字精研。
56. 东南三贤:张式、朱熹、吕祖谦
57. 学书三步:用笔、结体、布白(胡小石)
58. 用笔有三忌:板、刻、结(宗白华《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59. 书法成家三个条件:要有自己独特的字形,要有自己特殊的章法,要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潘伯鹰《书法杂论》)
60. 执笔一二三:真一行二草三寸
61. 天下行书123:兰亭序 祭侄稿 黄州寒食帖
62. 鲁公三稿:祭侄稿、争座位帖、告伯父文稿
63. 执笔四字:指实掌虚
64. 笔之四德:尖圆齐健
65. 唐四家:欧虞褚薛
66. 宋四家:苏黄米蔡
67. 吴中四才子:唐寅 文征明 徐祯卿 祝允明
68. 书法四要:用笔、结体、分布、用意(徐谦)
69. 四宁四wu: 拙》》巧,丑》》媚,支离》》轻滑,直率》》安排。(傅山)
70. 五指执笔法:扌厌 压 钩 格  抵(P200)
71. 用笔五忌:尖、滑、扁、轻、俗
72. 用笔五宜:留、圆、平、重、雅。(黄宾虹)
73. 用笔五种:锥画沙,印印泥,折叉股,屋漏痕,壁坼纹。(黄宾虹)
74. 五合:心情舒畅,遇到知已,天气良好,纸墨俱佳,手心发痒
75. 五guai :心理紧张,意愿不成,天干风大,纸墨均差,懒得动手。
76. 书法分为五等:正宗、大家、名家、正源、旁流(王绂《论书》)
77.
78.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9. 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80. 书有六要:气质、天资、得法、临摹、用功、识鉴(朱履贞)
81. 欣赏书法的六条标准:形体,魄力,意态,流派,才学,气象。(郭绍虞《怎样欣赏书法》)
82. 用墨七种:积墨,宿墨,焦墨,破墨,淡墨,浓墨,渴墨。(黄宾虹)
83. 秦书八体:大篆  小篆 刻符 虫书 摹印  署书 殳书 隶书
84. 八者俱备:筋骨血肉精神气脉
85. 气韵与神采八喻:人品高,师法古,笔纸佳,险劲,高明,润泽,相背得宜,时出新意。长者如秀士,短者如精悍之徒,瘦者如山泽之癯,肥者如贵游之子,劲者如武夫,媚者如美女,斜倚如醉翁,端楷如贤士。(姜kui《续书谱》)
86. 用笔八字诀:“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87. 永字八法:
88. 九势: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
89. 九宫格:
90. 九生法:生笔,生纸,生砚,生水,生墨,生手,生神,生目,生景。(李阳冰)
91. 书法九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各分上下>)共九品(包世臣《艺舟双楫》)
92. 书法十戒:蠢俗,力弱,柔细,妩媚,让右,板律,狭长,葳蕤,向背不宜,上下不联属。
93. 十体:古文 大篆 小篆 籀文 八分 隶书 章草 行书 飞白 草书
94. 魏碑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95. 笔法十二意:平、横、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
96. 论书十二气:以士气为上,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枪气、俳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  (刘熙载《艺概》)
97. 解决字形字势的十六种矛盾:(智果)回展右肩,长舒左足,峻拔一角,潜虚半腹,间合间开,隔仰隔覆,回互留放,交换垂缩,繁则减除,疏当补续,分若抵背,合若对目,孤单必大,重并乃促,以侧映斜,以斜附曲。
98. 十二月帖:王献之帖,被称为一笔书。
99. 十三行:即玉版十三行,洛神赋十三行,王献之所书的著名小楷碑刻。
100. 十七帖:王羲之?
101. 二十品:洛阳龙门山有大量的北魏时期的造像题记,其中最著名的是《始平公》《杨大眼》等二十种,后人称之为龙门二十品。是北魏书风之代表作。
102. 三十五举:吾丘衍篆学
简述题
1、 雄提出的“书为心画”,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扬雄提出的“书为心画”,被人们认为是中国古代书论的开端。揭示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心世界的关系,在中国美学史和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经常被人们征引和引证。陆维钊先生认为,“书,心画也”最能表达书法之精义。随着书法艺术的不断发展,书法艺术形象距离生活形象越来越远,而与人的心灵则更加接近,它以其特有的点线律动所创造的意境,与人类审美心理相映照,道德、品质。
2、蔡邕的《九势》在书论史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是古代书论中最早对书法形式美进行研究的著作。书法的形式美,打动人心的是构成相反相成的黑白对比。书法中的阴阳,黑白的相互对立、牵制、衬托、消长等,这些矛盾的发展变化,构成了书法艺术美的基础。蔡邕的《九势》说,从哲学的高度,指出客观自然是书法的本源,同书艺“发于心源”说相对应,至今仍然在中国艺术和美学史上闪着光彩。
3、“书者散也。”如何理解?
散,即不自检束,进入一种忘我的抒情状态。书法的抒情性的功能,是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先决条件。书法的线条被赋与作者的生命和情感,成了容纳作者丰富感情、并向欣赏者传递某种情感的艺术形式。
4、“笔迹为界,流美于人”出自哪一位书家的什么著作之中?怎样来理解这句话?
出自钟遥的《笔法》,意思是笔沾墨以后,痕迹留在纸帛上,突破了空白,创造了形象,流出了万象之美,没有人,也就表现不出来美,因此他说,流美者人也。
5、第一次将书法与音乐相比较的书家是张怀颧。
6、第一个将“意象”引入文艺理论的是刘勰,首先将“意象”引入书法理论的是蔡邕和张怀观。
7、怎样理解因象而求意、得意而忘象?
开始借助于外在的物象去求得书法内在的意义,最终又不执着,不拘泥于物象,而真正获得书法艺术的精髓。
8、如何理解翁方纲的“世间无物非草书”?
这句话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理论层次很高,它一方面说明客观物象通过书家的观察、联想、能化入书法艺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书法艺术是万事万物的高度抽象与概括,经欣赏者提供了艺术再创造的广阔天地,由抽象到意名气,使人们联想到天地万物的各种形态和变化。
9、书势自定时代是谁的书论,如何解释?
翁方纲的这句话,意思是说书法艺术发展趋势取决于时代的社会的发展。现代的著名学者胡小石先生也说过:书法家崛起于一个时代之中,却不能飞出一个时代之外。
10、简述“夫书肇于自然”与“造乎自然”的异同。
书肇于自然,语出蔡邕,造乎自然,语出刘熙载。肇于自然,指书法艺术是自然发源,由自然规定的,造乎自然,指书法家创作的审美意象应当回到自然,不留人工的痕迹。造乎自然不是照搬自然,是对于肇乎自然的升华,是古代书法实践观把书法美的表现对象由偏重自然精神引向偏重人之精神的一个发展。
11、将书法艺术从心学提到形学的是康有为。所谓心学就是表现内心情感的意象艺术,形学就是表现各种形体结构的造[型艺术。心与形是不可分割的,过分的强调哪一方面都是片面的,形心结合,有形有意,才是中国书法艺术。
12、“书可含情,睹迹见人”,唐以前的书法理论到张怀观时,有了深刻的论述。他在《书断》中明确的指出:书法不仅可以记载古今的人事道理,有实用的价值,而且能够含情万里,标拔志气,能激发人的志气,陶冶人的心灵。具有美育的功能,同时让人可乐,供人欣赏,这些都是书法艺术的功用。
13、历史上关于“笔力”的论述,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笔力是书法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书法中的“力”,不同于力学中的力,书法界向来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观点:
一, 笔力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物理上的力,为了概念上的严密,我们称其为笔力的力感,力感是由形体体现的。而点画的形体是取决于用笔的造型水平,力感是美感中的一种,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二, 有人认为,笔力是书写者借助于一定的体力,必须的手力,通过技巧化的运笔手法去实现的书迹笔力。
三, 还有人认为,笔力涉及到用笔技巧、笔势、风格以及功力,等多种因素,所谓笔力,就是笔墨技巧及其各种风格具有共同美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是书者在穷年累月中逐步掌握和驾驭毛笔的控制能力。
14、简述“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美学意义。
这种说法,首创于米芾,后初历代书家奉为运笔的基本原则。无垂不缩,就是指直下笔,即下渡上,到中间则垂而又头圆,也叫做垂露,如露水之垂,无往不缩,是说波拔处,即往当缓回,不要一拔便去。董其昌将这八字奉为书法的“八字真言”。对后世的影响很大。郭沫若对八字真言的补充分是:逆入平出,回锋转向。
15、笔势的说法不一,季先生个人观点是什么?
笔势是书者在艺术创作时处理各种矛盾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势能。它是笔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时代、书体和书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伍里甫先生的看法,势,源于心对于物的感受,书和画都必须因物立意,次讲骨势,而又必骨中带势,这样方能通过笔墨技巧,掌握并运用艺术形式美的那些规律。
16、简述“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是中国书法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这里的意,即是笔意,是书家对自然界和生活中某些地现象的观察和体会,在书作中所作出的具体的表露,它是贯串于整幅作品的一种精神境界,当然,它必须通过某些具体的点画或字形体现出来。当代著名学者蒋孔阳说:中国绘画意在笔先,这个意不是思想,而是结合了思想在内的形象,必须把形象在内心完全酝酿成熟,体态、神态宛然如见,再行落笔。由于形象先已完整地成长起来,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自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他论的中国画,其道理也适应于中国书法。
17、论述书法作品中“正与奇、巧与拙、工夫与天然”之间的关系。
傅山的《霜红龛全集》中提出这一命题,写字先求平正,逐步达到险绝(奇),正入变出,正极生奇,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不得勉强。然而变化之极,又会自然的复归于平正,这时的平正,含有奇险的意趣。达到了大巧或拙的境界。这个观点同孙过庭的“平正——险绝——平正”的观点是一致的。孙过庭的这一观点,最后的平正,既不是第一阶段的平正的重复,也不是第二阶段险绝的倒退,它是前两个阶段的提高与升华。也是艺术形式上的某种返朴归真。
18试分析智果《心成颂》的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史上真正具体地研究结体和布白问题,起始于智果的《心成颂》。它用协调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美的原则,解决了汉字字形和字势方面的常见的十六种矛盾。例如字形方整,易于板结者用展一角、舒一足、拔一角、虚半腹等办法加以变化解决。多画并列、多画重复者,用开合、仰俯、垂缩、对目等夸张对比手法,打破雷同感,用“自得盈虚”总括了一个字的空间安排,用“相承起伏”解决了行间贯气的问题。这些都增强了结体的形式美感,对后来的书法创作产生过很重要的作用。
19、分析包世臣的“九宫”之说。
包世臣的《艺舟双楫》中提出“九宫”之说,特别是以“中宫”(字之精神)统领八宫的说法,是研究书法结体问题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他还指出中宫有“实在画”有“虚在画”,这种以虚观实、从实见虚的布白方式,确实是高于当时的一般的书家的。
20、分析钱伯迥“作书草率最难”一语。
所谓“草率最难”,实际上是说,最难达到那种不事雕饰、打破程式、信手写来、自然天成的境界,只有经过了长期的不草率,勤学苦练的历程,才能体味到这时所说的“草率”的意义。
21、“书必有神、气、骨、肉、血”分析之。
苏轼的这段语录,所说的“骨、肉、血”是指导书法的形质,“神、气”是指书法艺术的感性形式中所体现出来的神采和气息。它是书写]精神气质的某种写照,是书家作书时的精神状态的外化。骨肉血和神采,五者俱备,书者才能有抒发情怀的寄托形式,得到内心的和谐与心灵的自我解放,而观赏者也可以从中了现书家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
22、分析傅山的“四宁四勿”之说。
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是傅山的名言,他反对巧、媚、轻滑,主张形神兼备的刚健美,反对安排、造作。主张任情恣性的自然美。他提出的四宁四勿,是对陈规陋习的一种逆反,是矫枉过正之法。这里的丑和支离是有特定的美学含义的,不可理解不一般的意义。
23、怎样理解刘熙载《艺概》“正书居静以治动,草书居动以治静。”
刘熙载从动与静的角度来论述正书与草书在形质与情性上的不同,是别具慧眼的,正书含有动的因素,表现出静的形态,草书含有静的因素,而表现出动的形态。正书以静为主,草书以动为主。二者是静与动的结合体,动与静互相依存,又有主次,形成了正书与草书的不同的美的特征。
24、黄庭坚关于书画之“韵”,包含哪些内容?
韵是他的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它的含义有:绝俗、传神、含蓄、味外之旨、情感与表现方法之渗透等多重语义。
25、分析刘熙载关于书法神采的两个层次。
刘熙 载将书法的神采分为高低两个层次:“我神”、“他神”,他神是经过学习而得前人之神,它可能成为进步的阶梯,也可能成为阻碍。“我神”则是学书到高级阶段时书家个性的自然流露。只有完成了从“他神”向“我神”飞跃的书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家。其创作状态才有可能进入以手写心、心墨迹显示人的精神、个性的神妙境界。
26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理论中关于品评与欣赏的特征是什么?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从人物品评到艺术品评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人物品藻从实用的角度转向审美的角度,以自然美来形容人的风姿、神采。另一方面,又以人的风姿、神采来品评艺术作品的风格与高下。于是要书论中出现了大量的比喻句。将各位书家带有个性的书风,比喻成人物、自然现象等,并加以评价。这种独特的品评形式一直延续到近代。当然,其局限性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日渐明显起来。
27、简要论述笔之四德。
“圆如锥、捺如凿,只得入不得却。”柳公权的这段语录,实际上说明了好的毛笔的标准。沈尹默解释为:这十二个字概括了好笔的尖圆齐键。圆如锥,是说笔的圆和尖,捺如凿,指笔毫铺在纸上是齐的。用锥和凿形象化了尖与齐,且含有刚键的意思。只得入,不得却,是说笔毫也和锥凿的用场一样,向来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落笔轻着纸重之说。
28、分析闻一多关于书画异源同流说。
闻一多先生在《字与画》这篇文章中,针对传统的“书画同源”的观点,提出了书画“异源同流”的新观点,为中国绘画史和书法史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他在原文中说:书画同源,实际上是异流同源,字与画是一种近亲的关系,因为相近,所以两方面都互相拉拢,真实是字拉开拢画,后来是画拉开拢字。字拉拢画,使字走上了艺术的路。而发展为我们今天的书法艺术,画拉拢字,使画脱离了常轨,产生了今天特有的文人画。
29、如何辩证的看待人格主义的评价方法?
欧阳修的人格主义的批评方法,影响着北宋苏黄米等人评价书法的观点,而都具有强烈的人格主义倾向。这种方法一直影响着我国的书坛。
苏轼在书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上,也有“其理与韩非窃斧之说无异。”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作出的分析,人们对于某些书法作品的好恶评价,很可能是爱屋及乌,或殃及池鱼式的某种潜意识。
而后人吴德旋则大胆地提出了不以其人而废书的观点。以书论书,不带成见是难能可贵的。
2006-4-4 16:37 禚效锋
为界,流美于人,钟繇笔法
5. 字如人颜,赵壹非草书
6. 无形之音,类比音乐,张怀观
7. 书者,法象也 张怀观 六体书论
8. 得之自然,备为文理,张怀观
9. 一字见心,成为艺术.张怀观
10. 字有态度,心之辅也,虞世南笔髓论
11. 天地万物,一寓于书.韩愈送高闲上人序.
12. 用笔在心,心正由笔正.柳公权
13. 见字如人.欧阳修.集古录
14. 手能驭笔,法在其中.钱惟治
15. 书本无法,观万象而书.黄庭坚
16. 书法即心也,郝经
17. 字无常体,杜本论书
18. 书者心迹也.盛熙明 法书考
19. 书法传心也,项穆 书法雅言
20. 书之为散舒意如也,得意忘象.项穆
21. 书画同源书乐同源 汤显祖
22. 心>>手>>笔,意在笔先.墨法平圆留重变.宋曹 书法约言
23. 学书法于晋唐人,还须善于取自然界之迹象,龚贤 乙辉编
24. 书写之学,由一笔而到多变,包罗万象.陈奕喜,绿荫亭集
25. 写字同活生生的人一样,要有八备,筋骨血肉精神气脉.
26. 世间万物非草书.翁方纲
27. 书势自定时代 翁方纲
28. 相生相让,既章法上的呼应揖让的规律,书画都必须遵守的一项规律, 张式 画谭
29. 书法艺术缘与人和自然,不可分割,一贯相通.何绍基 东洲草堂文集
30. 书艺欲高,积学多才.莫友之
31. 字之神情称为阳,字之态势称为阴,乐为阳,礼为阴. 曾国藩
32. 书法能够体现书家的才识,学养和志趣.刘熙载,艺概.
33. 字与志气的关系,有远大的志向才能写好字.学贵有恒,贵在坚持.刘熙载 艺概.
34. 书法起源于自然.刘熙载
35. 画字与写字的区别在于通过物形抒写我心.周星莲 临池管见.
36. 书法之连锁反应:自心起,自笔端止,不好而好,不佳而佳.心,思想品德气质,气,呼息之气,动力之传输节律.神,注意力. 周星莲
37. 有形有意,才为书意.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38. 书法借字之象形,寄寓书法家的性情,表现个性.郑孝胥
39. 书法属于美术的一个分支.书为心画.张之屏,书法真诠
40. 将写字吹到神圣艺术的第一人,随便就说写字包含着许多美,但又没有什么凭据,此人梁启超也.
41. 法与理有区别,在于理为各人所共识的道理,法则为准则规范,而会因为人的理解不同而发生变化.于右任 标准草书附录.
42. 将书法之字当作图案来处理. 李叔同
43. 字有三美:意义美,声音美,形态美,即字之音形义,形美是汉字之所以成为书法的最主要的条件。
44. 书法表现人类品质与时代精神的特殊艺术。沈尹默 书法的今天与明天
45. 书法高于绘画 邓以蜇 书法之欣赏
46. 甲骨文有书法之笔法,章法,钟鼎文疏密圆转婉的变化,石鼓文以整齐端庄为致美。邓以蜇
47. 书法靠汉字为载体发扬光大,弘扬海外,比同其可以抒情达意,以至于迷或千年百代人,书法有音乐之美,含金石之音。徐悲鸿。
48. 书法借毛笔,在结构和形式上追求个性展现万物有灵,运动的美是理解中国书法的关键。林语堂 中国人
49. 中西艺术的借鉴才更有利于更大的发展空间。刘咸火斤
50. 中国书法是节奏化的自然,反映生命的艺术。宗白华 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
51. 中国音乐的衰与书法的胜,是因为线条之美,人格的表现。 宗白华
52. 书法的任务是要如书者之理解,章法规律之运用。宗白华
53. 线条的形式是中国书法诞生的标志。宗白华
54. 节奏化的自然是书法艺术的表达所在。宗白华
55. 书法具有很广的群众基础,其他的艺术规律也适应于书法。 朱光潜 中国古代美简介
56. 书法应该成为艺术是因为它可以表现性格和情趣。朱光潜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7. 中国人都要学习书法,是因为它包含了一种民族精神。丰子恺 略谈书法
58. 书法和音乐成为至高艺术,是因为他们离不开眼和耳。丰子恺 艺术的园地
59. 中国书法的发展,因为历代的书家对字体的不断加工和美化。沈子善 中国的书法和印章
60. 艺术是具有国民性的和时代精神的东西。 沙孟海 近三百年书学
61. 人类借艺术表达情感,艺术渐渐脱离实用而单纯为美的情感,林风眠
62. 将书法当作一种娱乐。蒋彝 中国书法
63. 始作为士,终为圣人。陈子庄
64. 书可含情,睹迹见人。张怀观
65. 许多爱好消失了,但是还是爱好书法。区阳修
66. 笔墨侍候,心血来潮,此时恨书,学得不精。呵呵。欧阳修
67. 对于书法,越玩越有兴致,劲头越高,其他的爱好,因器具所限,渐渐消失了。苏轼
68. 尺牍叙情,碑版述事。朱长文  续书断
69. 字体多变,善学为荣,见字如面。朱长文
70. 书法学习须用心,临帖才能得真金。师古以后无俗韵,精笔佳纸传迅音。赵构 翰墨志
71. 书法可以医疾,可以充饥,陆游
72. 草书千姿百态,实为乐也。赵秉文 草书集韵
73. 以书法流芳百世,经此养生玩世。郑杓
74. 书琴棋,三级跳,书最高。孙广
75. 古时书法是记载信息的载体 项穆  书法雅言
76. 书法不但可以欣赏,更可以传承文明。项穆
77. 书法不可以马虎。须认真对待。黄佑田
78. 变化气质,陶冶性情。伊秉绶
79. 作书法可以修心养性,增加性情,利于学养。周星莲
80. 笔画有情,喻为健药。毛庆臻
81. 书写为六艺之一,不可不学。苏忄享元
82. 看人家的作品高兴的不得了。张之屏。
83. 书法表达民族美感。宗白华
84. 中国人以书法表现自然景象,宗白华
85. 书法是公认艺术之一,可以为绘画增美。潘天寿
86. 交朋友须在四艺中有所好。林散之
87. 有个爱好,老有所乐。吴玉如
88. 学习书法帮助人增加修养,对学问有长进。陆维钊
89. 秦书有八体。许慎
90. 看小鸟飞,造出隶书之动势。成公绥
91. 大篆小篆(草书)隶书 卫恒 四体书势
92. 草书演变,力推伯英。卫恒
93. 易卦影响书法艺术形式。虞和
94. 篆书到隶书之演变为省写。江式
95. 草书如飞,百体千形。萧衍
96. 草书得名于草创,隶书得名于狱隶。庾肩吾
97. 文为字之父,字题帛成书。张怀观
98. 写楷笔终字了,写草行尽势存。张怀观
99. 张芝皇象长章草,羲之今草胜王洽。欧阳询
100. 周礼述六书之源流,程邈隶,邯郸楷。徐浩 论书
2006-4-4 16:38 禚效锋
101. 学书要善于变化他人之体为已用。释亚栖
102. 东汉末隶书最盛,魏晋楷书为尚。蔡襄
103. 黄伯思出口狂言:阳冰不行,长史不行,择木不行,说他人源由,无古人为渊源,而不知自己之所短。东观余论
104. 飞与白的区别:飞动之势,细处丝发。黄伯思
105. 笔锋圆聚当以墨浓黑多。写小篆要保持中锋,要善于变化。陈木酉灬
106. 草书同步于笔札。张式 
107. 章草之名,一为汉帝制,二为章奏用。郝经
108. 书为六艺之一,生产发展,书艺演变。郝经
109. 圆转取篆,波挑取八分,向背取飞白,简便取章草,各有体制。姜kui
110. 以笔老为贵,各体有各体的姿态。姜kui
111. 晋书韵胜,唐以筋骨,六朝丰神。柯九思。
112. 古文籀隶同源而殊流,用锋变化形成差异。刘有定。
113. 直笔、侧笔为中锋、侧锋。刘有定
114. 隶书也属于真书的范围,工整即为楷则。张绅。
115. 蔡邕——》(崔子玉、韦诞、蔡文姬)——》钟繇——》庾征——》卫夫人——》王羲之。
116. 学篆籀,利于行草书淳古,使转劲逸。丰坊
117. 学书须学古人。杨慎
118. 擘窠大字要写得点画粗厚。杨慎
119. 学草书难在字法,须知省代,简繁之变,则不难。谢肇制
120.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行草、行楷。
121. 各种书体自有其盛行的时代。谁优谁劣,只能以各人所长而论。李贽
122. 中书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以楷书代奉西省,殿试,诸君仿效,乃变僵化。孙能传。
123. 书之为媚,既有韵.黄道周
124. 书法变革在宋代发挥到了极至. 汪可玉
125. 篆隶为源,真行演变,学书知源,师古变通.汤临初
126. 行书为楷书之快捷.宋曹
127. 转自篆,折自隶,后人学,多结合.梁献.
128. 初唐字瘦,中唐字肥.梁献
129. 八分与隶书的区别在于早晚和风格的不同.孙承泽
130. 章草为隶书草写.孙承泽
131. 草稿书为草书,钱泳
132. 飞白之法欧阳询善于运用..陈奕喜
133. 楷书来自于八分.郑板桥
134. 馆阁体属于书匠之作.洪亮吉
135. 帖挥洒,碑方严.阮元.
136. 由隶到楷生行,在汉末魏晋之际,行草分南北.阮元.
137. 纸帛之字为帖,立石书丹为碑.梁章巨
138. 中锋用久灭,侧锋占主流.华琳
139. 古文…大篆…隶书.龚自珍
140. 魏晋以后有各种书体,然后才有书学.龚自珍
141. 草书的连带使转可以看到,楷书也有,只是看不到.姚配中
142. 唐楷出于八分,规矩很多,宋人以行草参楷.何绍基.
143. 欧颜二人书包容篆隶分.何绍基.
144. 由整到分,由分到整,概括了书体演变的规律,篆隶为分,真草为合.姚孟起
145. 秦碑力劲,汉碑气厚.刘熙载
146. 隶篆的相区别,形不同,相同之处在于迂回之美.刘熙载
147. 行书是真草的一种中界.刘熙载
148. 时代书风流行,决定书体变化.叶昌炽
149. 今而参古质变,古而参今生姿.沈曾植
150. 每经历一个时期,书法体势就会有一次变化.康有为
151. 秦篆以斯篆为宗,大篆以石鼓为宗.康有为
152. 钟鼎籀文字形随物变,秦篆长方,隶书形扁,康有为
153. 汉代书体各体俱齐.康有为
154. 唐之前书:密茂舒厚和涩曲纵;唐之后书:疏凋迫薄争滑直敛. 康有为
155. 南帖北碑.李瑞清
156. 北碑方,南帖圆.梁启超
157. 学完汉碑,才会写楷.李徐
158. 书法二字见于后汉书儒林传 李健
159. 中国字是象形的,是逐渐演变的.鲁迅
160. 字之形态动势与自然相契合.沈尹默
161. 字变简单,而笔法变繁,沈尹默
162. 六朝人书法引导以后各朝代 王蕴章
163. 钟鼎文的功能有二,一是为书史,二为装饰.郭沫若
164. 约定俗成象形文字.各种书体同时并存.胡小石.
165. 二王帖可以在流沙坠简中找到痕迹.胡小石
166. 二王之前人书不留名,因书体不被人重.书法应解鸟方光之限.简经纶
167. 劳动人民创造文字.沈子善
168. 每种字体都有书法特点,与美的表现,文字具有艺术性. 沈子善.
169. 章草兴于西汉,是隶书的变体,为真书的开山祖.沈子善
170. 甲骨文书风短刀切,折笔,密疏分布.钟鼎文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石鼓文以下端庄整齐.邓以蜇
171. 隶篆多于石碑,禁碑之后,行草书盛行.邓以蜇

责编:刘卓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