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子站 > 专业硕士 > 教育类专业硕士 > 教育硕士

[2019年教育硕士模拟题]在职教育硕士模拟试题及答案(心理学)

来源:长理培训发布时间:2019-06-22 14:12:4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将所选答案的序号写在答案纸指定的位置上。) 

  1.通过检查日光灯零件散障并作修理的思维种类是()思维。    A.具体形象   B.抽象    C.语词逻辑   D.动作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4岁左右儿童的思维处于()阶段。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3.()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A.冯特   B.华生    C.卡特尔   D.铁钦纳    4.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叫()。    A.观察法   B.心理测验法    C.实验法   D.个案法    5.“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句话描述的是()冲突:    A.接近-接近型冲突   B.回避-回避型冲突    C.接近-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6.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完成的。    A.细胞体   B.树突    C.突触   D.轴突    7.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属于()。    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随意注意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什么现象?()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阈限   D.错觉    9.军事上的伪装是混淆对象与背景的差异,主要利用了知觉的()。    A.恒常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选择性    10.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D.自然消退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5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记忆的三个子系统中,具有鲜明形象性,保持时间非常短,容量较大的叫做_______________。    2.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___________。    3.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_____________交互作用的结果。    4.“暴跳如雷.欣喜若狂”是描述情绪的_____________状态。    5.根据大脑皮层的机能区域的划分,视觉区在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    1.高原现象    2.知觉定势    3.最近发展区    4.聚合式思维    5.习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3.简述观察的品质。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5.简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6.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2.结合实际,谈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 1分,共 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A C B B D A     二、填空题    瞬时记忆、意志过程、社会、激情、枕叶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2分,共 10分)    1、 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现象。     2、 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     3、 最近发展区: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 聚合式思维:也叫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所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5、 习惯: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 5分,共 30分)    1.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1分)    (2)行为主义反对心理学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2分)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1分)。行为主义还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1分)。     2.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关系。    (1)共同点。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1分)在消退后又都会自然恢复。而且都可以建立初级强化。(1分)    (2)不同点:无条件刺激是否明确(1分);(2)强化是与刺激有关,还是与反应有关(1分);    (3)反应方式不同(1分)。     3.简述观察的品质。    (1)观察力的定义:指人迅速、敏锐地 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1分)    (2)观察的目的性(1分)    (3)观察的客观性(1分)    (4)观察的精细性(1分)    (5)观察的敏锐性(1分)     4.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概念: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1分)。    (1)识记的目的与任务(1分)    (2)活动的内容与性质(1分)    (3)识记方法(1分)    (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1分)     5.简述詹姆士一朗格的情绪理论和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1)詹姆士一朗格又称为机体知觉理论(1分)。认为情绪并非由刺激引起,乃是由生理变化激起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后产生的(强调大脑对身体反应的反馈)。(2分)    (2)强调大脑皮层对刺激影响的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人们的认识过程左右着对情绪的解释与反应。(2分)     6.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性格与气质的性质是不同的。性格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1分),而气质受遗传影响较大(1分)。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1分)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1分)    (2)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性格与气质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1分) 虽然,气质对性格的形成与表现发生一定的影响,但它并不决定一个人最终形成什么样的性格。(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5分,共 45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利用注意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1)注意的概念(2 分)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 分) 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分) 学习目的性;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4)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2分)    (5)结合实际(5分)     2、结合实际,谈谈能力是如何形成的。    (1)能力的概念(2分)    (2)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环境和教育(3分)    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早期是儿童言语、感知和想象等多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    (4)实践活动的影响(2分)    (5)主观能动性(1分)    (6)结合实际(5分)     3、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动机的概念(1分)    (2)动机的意义(1分)    (3)指导原则:创设外部条件,激发学习动机;引起内部需要,转化学习动机;强化内外因素,维持学习动机。(3分)    (4)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远景性学习目的教育。(1分,结合实际1分)    (5)提高教学艺术,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1分,结合实际1分)    (6)明确学习目标。(1分,结合实际1分)    (7)及时、有效的反馈。(1分,结合实际1分)    (8)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1分,结合实际1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注意    2、听觉中枢位于()    A、枕叶   B、顶叶   C、颞叶   D、额叶    3、()提出关于心理发展理的“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    4、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    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形象记忆    5、人的大脑能全面而细致地考虑问题,这是指思维的()    A、广阔性   B、批判性   C、深刻性   D、敏捷性    6、个性心理特征中遗传色彩最浓的部分是()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7、学生临考时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    8、教师在上课时不能让学生处于同样强度的注意在()分钟以上。    A、10分钟   B、20分钟   C、45分钟   D、30分钟    9、优势心理机能说的提出者是()    A、阿特鑫森   B、培因   C、艾森克   D、卡特尔    10、英国心理学家学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结构论称为()    A、二因素说   B、群因素说   C、智力结构三维模型   D、独立因素论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 2、C 3、A 4、B 5、A 6、C 7、C 8、B 9、B 10、A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心理现象可以从_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进行研究。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按序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_______的需要。    3、观察的品质包括:观察的目的性、__________、观察的精细性、观察的敏锐性。    4、想象主要借助于综合、________、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形成。    5、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将思维分为聚合式思维和______。   填空题参考答案:    1、心理过程    2、自我实现    3、观察的客观性    4、夸张    5、发散式思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动机   参考答案:动机: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动机是理想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听觉性失语症   参考答案:听觉性失语症: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叶的颞上回的后方,它能调整自己的语言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当其受伤后,病人虽能讲话,但语言混乱而格列;能听到别人的话,但不能理解讲话的意思。因此这种病人,与人谈话时常常答非所问,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3.效度   参考答案:效度:效度使之所测验的结果是不是所要测量的东西。效度有:构想效度,内容消毒和预测效度。   4.感受性   参考答案:感受性:感受性是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人的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感受性通常使用感觉界限来度量的。   5.自然实验法    参考答案:自然实验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它可以研究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而且是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威特金的场依存与场独立说。    答: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人的活动有一个核心——即认识,人是按认识来活动 的。所以,可按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把人分为两类:一类人的认识是以其本人的储存信息为 参照体系,这类人属于场独立型。另一类人的认识是以认识对象所处的客观场合为参照体 系,这类人属于场依存型。并且认为个人在认识上的这种特点可以在知觉上清楚地表现出 来。也就是说,在知觉上可以表现出渗透于各种认识中的这种认识特点。因此。可以借考察 人的知觉而把这两种类型考察出来。    2、简述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答:(1)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 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2)人的知觉 的理解性与人的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的关系。知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同,知 识经验不同,对知觉对象的理解程度也不同,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 就越完整、精确。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参与知觉,可促进对事物的理解。知识经验参与知觉不仅 提高知觉的质量,还能提高知觉的速度。(3)知觉的理解性对人的知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 极的一面;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觉的理解性,提 高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的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作用。此 外.知觉的理解性不仅可提高知觉的效果,还是形成事物表象、并转为科学概念的重要条件。    3、简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答:分析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 来的过程。综合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在认识中总是相互联系的。(1)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 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是肤浅的、空洞的。(2)只有分析,分析的材料将 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全面的认识。(3)分析为最初的综合+ 认识所指引。分析又是进一步综合的手段、途径和方面,从而导加完整及对事物整体性认识更 加深化。(4)总之,人的思维活动总是按照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而不断深入展开进行的。    4、简述情绪、情感的两极性及表现。    答:情绪和情感有四种品质,每种品质都可以表现为两个极端对立的情况。比如,在强度 方面。有强弱之分;在紧张度方面,有紧张与轻松之分;在快感度方面有快与不快之分;在复杂 度方面。有简单与复杂之分。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情还表现为:积极的与消极的体验。如果外界 的事物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符合人们的愿望与观点,就会使人们对它产生肯定的态度和引起满意、愉快、喜爱、羡慕等积极起不满意、烦闷、厌恶、轻视等消极的内心体验。增力作用和减 力作用。情绪和情感的增力情表现为情绪和情感发生时,循环、呼吸、腺体分泌等系统相互配 合,对人们的活动起积极的应激作用,使人和动物能够应付环境中的紧急变化,这就是情绪的 增力作用。增力性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能鼓舞人去进行活动,甚至于忘我地进行拼搏。情绪 和情感的减力作用表现为情绪和情感有时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如忧愁、悲伤、过度的焦虑和 灰心失望等。    5、高原现象及其成因。    答: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停顿的现象。高原现象产生的原 因主要有:(1)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2)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 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3)练习方法不当,一时无法突破困难;(4)产生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疲 劳;(5)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6)意志品质差,缺乏继续提高的 勇气和信心;(7)自满情绪;(8)可能正在进行潜在学习,其成绩末显现出来等等。    6、能力的概念及其个别差异的表现。    答: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并 且有其规律性。如能力在量上的差异遵循正态分布;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结构不同。能力发展 的个别差异表现为结构不同。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同一年龄层中,能 力的发展水平有明显个体差异。以智力为例,某些人智力超常,某些人智力滞后。(2)表现早晚 的差异。能力表现上的个体差异也十分明显。某些人少年早慧,某些人则大器晚成。(3)结构的 差异。能力是多种心理特征的综合,且组合方式有所不同。由此就构成能力结构的差异。这也 是个体差异的一个主要方面。了解了这些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也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什么是反射弧?论述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以及反射弧的环形回路。   答:(1)反射弧及其结构。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一般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人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就沿着传人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再由神经中枢的传出神经纤维把经过加工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以发生反应(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2)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反射有同时进行的两条渠道: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特殊通路是由特定的神经纤维把感受器中特定的感受细胞与大脑皮层相对应中枢的特定神经细胞联系起来。使感受器与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形成了空间对应关系。这种由一定刺激经过一定神经纤维通到脑的一定部位的神经联系就叫做特殊通路。传到中枢后还要传出,即经过中枢连接传到身体的某一条肌肉上去。身体某一条肌肉跟脑的哪一部位连接也是对应的。这种连接叫特殊的传出通路。它调节特定的骨骼肌肉。群产生特定的随意运动。特殊的传入通路和特殊的传出通路由特定的中枢部位连接,这就形成反射弧的特殊通路。这条特殊通路保证了人们反射的准确性。非特殊通路是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来实现的。传入神经有侧枝进入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把神经冲动传播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保证机体的清醒状态。传出神经的侧枝经网状结构的转接,传到身体许多部位,保证一定的姿势,协调肌肉的活动,配合特定的随意运动。(3)反射弧的环形通路。任何一个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都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单方向的传导,而是在传人或传出,以致高、低级中枢之间都有来回往返。信息在感受器与中枢间要往返传递好几遍,不只是把感受器的信息传入到中枢,还要把中枢的变化反馈到感受器,来调节感受器的活动,使它更好地接受刺激。信息在中枢与效应器之间也要往返传递好几遍,不只把中枢的信息传到效应器,还要把效应器的变化情况反馈到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据此对效应器进行再调节。由于信息在高、低级中枢之间多次往返.有时很短时间的刺激,在中枢可以反复地兜圈子,其所用的时间可能比接受刺激的时间长很多倍。    2、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论述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观察力是学生学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学生观察力的提高.表现为观察类型特征的改善与优良观察品质的养成。对于擅长精细把握事物细微处或局部的分析型学生,应注意培养他们把握事物全貌的能力与技能;对于擅长把握事物全貌而对细微、局部容易忽略的综合型学生.应努力培养他们精细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技能。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 观察后的归纳、总结;(7)教师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8)教会学生 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3、通过实例说明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成熟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人的性格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遗传因素会对性格的形成发生影响,但在性格形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遗传,而是社会实践。(1)遗传的作用。人的神经系统在性格的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但性格受遗传的作用较小,它主要是由成长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对同卵双生子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生子,气质特征非常接近,但性格特征却迥然不同;并且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分开的时间越长,性格的差别也越大。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只在某些不正常的性格的形成上,才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到遗传因素的作用。(2)家庭环境的影响。在性格形成的过程中,环境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的环境,既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也包括和其他人结成的复杂的社会联系。在家庭中,父母的责任感和教养的态度,是影响儿童性格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责任感的父母,能自觉地按照社会的要求来塑造子女的性格,并且创造出良好的条件来促进子女良好性格的发展。相反,那些纵容型的父母,往往忽视对子女性格的培养,或只顾自己的事情,结果使子女从小就在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环节上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而对自己的整个成长历程都产生不良影响。家庭气氛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人,通常性格完善,待人礼貌、诚恳:而在严厉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胆小怕事、缺乏自信,甚至丧失自尊、自暴自弃。当家庭气 氛冷漠、死气沉沉时,儿童会养成待人冷淡,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的消极性格。出生顺序对性格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对长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发现,长子的性格多偏于保守、进取心较差、缺乏自信、易受人暗示、不善于表达情感、自卑、缺乏安全感。在我国,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地位.容易成为众人注意的中心,若家长对其过于娇生惯养,会使他们形成任性、不关心别人、自私自利等不良性格特点。(3)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在儿童性格的形成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这 与儿童入学时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在学校里,儿童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逐渐形成世界观,从而影响到特定性格的形成。儿童所处的学校班集体对性格形成有特殊的意义。同伴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中,儿童逐渐获得与人相处的经验,形成理解别人、关心别人的良好品质。(4)社会实践对性格形成的作用。人是活动的主体。人的性格不是简单被动地决定于环境。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需要通过人在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去实现。因此对性格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的性格就是通过他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

责编:蔡爱秀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发表审核后显示!

国家电网校园招聘考试直播课程通关班

  • 讲师:刘萍萍 / 谢楠
  • 课时:160h
  • 价格 4580

特色双名师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送国家电网教材讲义,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通关班送国网在线题库一套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录播视频课程

  • 讲师:崔莹莹 / 刘萍萍
  • 课时:180h
  • 价格 3580

特色解密新课程高频考点,免费学习,助力一次通关

配套全套国网视频课程免费学习

课程专业名称
讲师
课时
查看课程
在线题库
面授课程更多>>
图书商城更多>>
在线报名
  • 报考专业:
    *(必填)
  • 姓名:
    *(必填)
  • 手机号码:
    *(必填)
返回顶部